28范文 >调研报告

2024回乡调研报告6篇

编写调研报告有助于识别研究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改进的方向,简明扼要的调研报告,可以保证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所传达的信息,以下是28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回乡调研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2024回乡调研报告6篇

2024回乡调研报告篇1

利用春节回乡时机开展调研活动,我利走亲访友的机会,了解家乡近年来的变化以及存在的不足,思考产生不足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就本人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家乡变化大

我的家乡是位于江西省东部的东乡县,全县总面积1270平方公里,下辖17个乡镇(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43个行政村,12个社区,1627个村小组,总人口46万人。

(一)家乡新景象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和深入,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如今村里的泥路逐渐变成水泥路,改善了村民们交通不便利、雨天行走不安全等问题。二是实现了生活废物循环利用。村里建起了沼气池,由原先的粪池变为沼气池不仅减少了用电烧柴等资源,还能通过化粪池解决腐烂作物以及牲口排泄物无处安置的问题,改善周边环境,由杂、乱、脏变成了齐、净、美,渐渐与新时代新农村接轨。三是实现了每家每户通水通电。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大功率电器和自来水,彻底摆脱了无水无电的落后境况。四是实现了全民娱乐,全民运动。村里增建篮球场及部分健身器材,村民们可在平时空闲之余娱乐健身。

近年来我村农民借着党和国家鼓励扶持农民创业的好政策积极创业,收入有了很大提高。20xx年我村人均收入基本靠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年总收入为25000元。其中务农收入5000元、务工收入15000元、其他收入5000元。至20xx年底,村民收入有所改善,我村响应政府号召,很多在外务工农民回乡种植茶油树,村里办起了集体茶油加工厂,一年家庭增收至少15000元。

(二)机关新风貌

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后,干部作风进一步改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后,群众进一步感受到了机关干部的实在与温暖,朴实的清风随着节日的喜庆阵阵扑面而来。“现在有领导下来调研,不再去附近的饭馆了,都在机关食堂就餐,既节省了开支,又具有当地特色风味,可谓一举多得啊!”“以前在接待和被接待上,耗时耗钱耗精力,对此,群众意见很大”,机关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后,机关干部坐办公室少了下基层调研多了,开会研究少了实地查看多了。“以前一年也难得见镇里的干部来我们村,就是来了也是在村部的会议室;现在经常能看到镇里领导来我们村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而且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村里的一位小学老师说。

(三)群众新期盼

春节回乡遇见儿时的玩伴,谈到这些年在外打工的感受,他略带几分无奈地说道:“出去打工也是出于无奈,留下老人小孩在家没人照料,每年过完年后出去打工的时候看着家里的老人孩子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由于年轻人长期在外工作务工,村里的劳动主要由留守的中老年人来完成,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难以承受高强度撂荒现象日益凸里显。“希望政府招来更多的企业,能让年轻人能够在家就业,既能照看好老人孩子,又能在农忙时帮衬老人,省得田地撂荒资源浪费” 一位留守老人说。

二、存在的问题

在与乡亲们的交谈中,乡亲们还对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表达了忧虑,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村教育有滞后。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教育资源也日益向城市聚集。农村教育资源稀缺,教学设施落后,村里小学的教学楼还是十几年前建的,更没有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流失,由于乡村学校待遇差、生活不便,优秀的乡村教师难以扎根乡村,一所很多乡村小学只有3-4名教师;大量适学儿童随着父母一起进城,导致乡村学校生源锐减,经调查老家的村小学只有3个年级37名学生,镇里的中学只有127名在校学生。

(二)村级组织管理有欠缺。目前,农村村一级自治组织人员不足,机构涣散。村干部忙于农业生产,很少组织村民讨论村务,甚至一年连一次会都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甚至县一级党委、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不能及时传达至村民。同时包括文化活动在内的各项活动更是十分匮乏。

三、意见及建议

当前的农村,虽然有上述种种问题,但是总体上,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各种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建议政府进一步整合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农村教育设施;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加强乡、村级组织建设。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待遇,加大乡镇一级的交流、提拔工作。绝大多数乡镇级干部属于“天花板”官员,几无晋升空间,工作缺乏动力。前些年,一些地方试行给连续多年任职乡镇的主要领导以副县级待遇的办法,建议再调研完善,可以借鉴试行。村一级干部是村民选举产生的,不属于公务员系列,待遇更低,建议一方面加大培训,提高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待遇,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对村一级的经济账目加大审计力度。

2024回乡调研报告篇2

春节黄金周期间,我是在我的家乡河南省三门峡市度过的。这个春节对我来讲是不寻常的,一方面我是带着任务回家过年的,因为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要回基层进行宣传和调研,在扩大先进性活动的影响力的同时,也使得自己在认识深度和实践锤炼上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我真真切切体验到了党的历史作用的伟大、党的政策的英明,因为无论是与当地财政干部的讨论交流,还是与城市下岗职工、种粮农民的接触,所见所闻都印证了一个相同的事实:人民的生活在不断的提高和改善,我们的社会在永不停息的前进。

一、当地紧跟党中央的步伐,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率先提出把握“三个关系”,搞好“五个创新”。“三个关系”,一是规定与创新的关系:各个单位必须按照中央的规定抓好落实,同时也要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实际努力创新,显示出自己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亮点;二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教育要有丰富的载体,求真务实,千万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三是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在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五个创新”体现在:一要联系实际搞创新;二要在抓典型上有所创新;三要在实践上有创新;四要在促进工作上争取创新;五要在完善机制上努力创新。

为了践行“三个代表”对党员的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处,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五县二区数百个自然村派驻党员干部,推广“村情民意恳谈会”会议制度。具体来说,“村情民意恳谈会”按“干部表态、反馈情况、群众发言、干部答复”等程序进行。每次会上村民提出的问题,干部能当场解答的作出解答;不能当场答复解决的则记录在案,待研究解决。各级党员干部向群众承诺:无论什么事,群众都可以说;无论什么话,干部都要听;无论反映的问题有多难,都要认真去解决。同时对参加恳谈会的党员干部提出“五不准”的要求,即不准无故推迟或不召开,不准中途打断群众提出尖锐问题和意见,不准顶撞群众的指责和抱怨,不准推脱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不准因此增加农民负担。“村情民意恳谈会”会议制度,建立起了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定期对话机制,畅通了干部了解民意的渠道,也锻炼了党员干部解决复杂问题、为民办实事的能力。

当地开展的这些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深入民心,触动了我也启发了我。在新的一年里,按照部里的实施方案,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进入第二阶段。我决心要把从地方带来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形成文字,积极向单位领导献言献策,促进我们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更大的实效。

二、党的政策好,关键在落实。2月7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农村的年味已越来越浓烈。我抽空到峡市附近的郊区走了走,发现农民们早早贴起了春联,挂起了红灯笼、中国结。不少别致的春联吸引了我,有 “一份补贴万分情,支农政策暖民心”,有“国家补贴安定团结,农民种田越种越甜”……这些内容可能都是农民们自编的,说出了农民兄弟的心里话。由于家不在农村,入户调研有一定困难,但我经过与年里来家走亲戚的老乡聊天交流,在网站等媒体上搜集资料,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亲民、富民政策在我们三门峡市充分落实到位。

峡市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落实较好,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两大重要政策。为了确保这两项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三门峡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利用广播、报刊、电视、标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开展政策宣传,使农业税降点和直补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结合实际,周密制定方案,严格执行公示制度,按时向农民发放补贴通知书和纳税通知书,全市公示率和通知书发放率均达到100%。各级税改办、直补办联合办公,抽调精兵强将,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牺牲节假日和休息日,加强对基层执行政策的督促检查和明察暗访,及时化解矛盾,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2004年全省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峡市共减征农业税2575万元,其中正税2146万元,附加429万元,全市农民人均减负16.1元;2004年省分配峡市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款1323万元,峡市实际向农民直接补贴1333万元,全市农民人均补贴8.3元。这两项政策的实施,全市共减轻农民负担3908万元,农民人均负担由去年的31元降至12元,比上年减轻61%,比农村税费改革前减轻86.7%。农民负担的大幅度减轻,有力地促进了峡市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2024回乡调研报告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机关为民务实清廉形象,根据都昌县直机关工委《关于在全县机关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利用春节回乡时机开展调研活动,针对家乡的发展变化、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基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等情况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状况汇报如下:

一、家乡的变化与群众生活情况

(1)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前些年道路几乎全部是泥巴路,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平房,90年代村里只有一栋二层楼,万元户屈指可数,全村只有一辆手扶拖拉机,如今私家轿车都有好几辆”、“改革开放后,务工的人多了,如今小工都有一两百元一天,都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看厂门的一月都有一千好几百”、“破旧的老屋早已被二层楼、三层楼取代了,高楼大厦比比皆是了,都赚了钱,大部分都在城里买了房,都成了城里人”......

(2)群众生活情况

“网络发达了,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了”、“生活改善了,鸡鸭鱼肉天天有,不再是过年的专属了”、“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生活便利了”、“现在的生活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政策好,我知足了”、“村民办事方便快捷了,现在又有了便民联系卡,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反映了,政府好啊”......

二、乡村变化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改善、网络发达,与外界联系更密切。

第二,经济增长、务工创业机会多,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第三,环境改善、绿化面广,逐渐贴近新农村。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基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首先,农村偷盗现象还存在,村民自我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强,法律知识还比较缺乏。

第二,部分偏远的村庄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村里电力设施不是很好,电压不够,平时风扇都转不起来;新增人口无土地,荒田荒地多,没能好好利用空有的土地资源;小村庄没有统一规划。

第三,懂得心存感恩、心存孝老,心存行善,关爱老人,关注留守儿童。

第四,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困”活动和“进百家门、知百姓情、解百姓难、聚万人心”活动,通过走访慰问、思想引导等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

第五,加大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逐一梳理,认真答复,落实责任加以解决,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强化矛盾排查调处。

2024回乡调研报告篇4

按照厅直属机关党委的统一部署,2017年春节期间,我局党员干部利用回乡探亲访友的时机,走访了浮梁县茶业生产的典型企业和农户,开展了当前茶叶品牌建设情况调研。

当前,浮梁全县茶园面积13.6万亩,茶叶产量6520吨,产值8.6亿元,茶产业保持了稳定较好的发展势头。浮梁茶是我省重点整合的“四绿一红”茶叶品牌之一,存在的问题具有较高代表性,主要体现在:企业整体实力弱,进取意识不够.缺少旗帜性人物、旗帜性的企业,一些茶企老板满足于小富即安,拼发展、闯市场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各自为政、不愿抱团发展。生产科技落后,同价位竞争力不强。标准化、机械化水平偏低,用工成本过高,产品竞争力不强。市场营销乏力,品牌带动力不足.产品市场开拓与占有能力不强,提升品牌的办法不多,宣传不够,投入较少,联动机制尚弱,制约了茶叶品牌对茶叶产业发展的带动提升。

为推进我省茶叶品牌建设,特提出如下对策:

一是大力招商引资,做强企业主体。要牢固把握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良机,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加大高质量、专业化的招商引资,引进实力强、思路广、敢于做的领军企业,同时充分利用兼并、重组、合作、上市等方式方法,加快形成企业集团,打造茶产业龙头。

二是发展现代生产,提升产品品质。一要推进茶树良种化。要健全完善茶苗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国家级无性系良种茶苗,加快培育地方特色的群体种良种,扩大高产优质茶园面积,提升茶叶品质。二要推进基地建设绿色化。要加快推进标准茶园改造和建设,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力度,推动茶叶基地绿色化发展。三要推进茶叶加工清洁化。要加快龙头企业的初制茶厂改造,推广清洁化生产技术。

三是拓展宣传渠道,开展多样营销。一要健全市场网络。要在全国茶叶主销区建设一批品牌门店,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茶叶交易网络。二要发展电子商务。要大力推广“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模式,鼓励开办茶叶销售网店;三要做好结合文章。要做好与文化的结合,系统地挖掘、整理、开发和利用茶文化资源,提升茶文化品味。要做好与旅游的结合,打造独具江西特色的茶文化生态旅游。

2024回乡调研报告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根据《关于开展全市机关党员干部20xx年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在20xx年春节期间,我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深入到家乡基层群众中去,切身感受到了九江市区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的素质提升,并将这些变化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横向比较,拟出了一些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城市建设大幅翻新

乘坐着行驶在家乡翻新水泥路上的新大巴,感受着浓浓的新年气氛,许久未回的家乡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来了新的一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下,九江正在其旅游城市的发展道路上大步行进,城市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翻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了历史文化古迹的翻新和整修。著名景点如锁江楼、烟水亭、周瑜点将台等都得到了重点关注,在旧有景点基础上进行了整修,并通过对游客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和对不文明行为罚款等方式,使这些景点比过去更加干净整洁,游客参观更加井然有序,古迹建筑少损毁,风景名胜少污染,彰显出了一个文化积淀厚重的旅游城市应有的精神文明水平。

2.实现了旧街道及旧居的翻新和整修。历史悠久的步行街及老城区整片整片的老式建筑都被拆除或翻新,关于步行街内禁止车辆通行的规定也得到了真正的贯彻执行,步行街成了名副其实的步行街。过去车水马龙、垃圾成片、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大街,虽被称作步行街,但经常因为其安全和卫生问题让游客和市民敬而远之,现在道路得到了整修,周边的危房得到了拆除和重建,交通状况也得到了管制,引得游人如织,真正为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实现了各项基础设施的翻新和整修。交通站台不再是露天站台,添置了遮阳遮雨的棚子和供候车人休息的座椅;郊区路边的垃圾桶不再百里难寻,而是处处皆有,并将可分类回收与不可分类回收的标志做的非常清楚明白;公共厕所也不再是臭气熏天让人难以忍受,得到了很好的卫生保障,并且杜绝了公厕乱收费的现象。

二、城市居民素质提高

走在年味浓浓的大街上,周围摩肩接踵,市民和游客的热情高涨。在这样喧闹的人群中,地上竟几无一片纸屑,无一个食品包装袋,不禁让人唏嘘,乡亲们这些年的素质变化不可谓不大。这些年,在市领导的重视和大力宣传教育下,除了政策上已经同全国同步保障义务教育的不收费,对其他教育如高校教育、成人教育等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和改善,具体表现如下:

1.高校数量得到精简。近年来,为改善高校盲目追求生源数量和校园建设规模,导致生源入校门槛低、质量差、“关系户”多,很多校园内建设用地空置的问题,保障高校教育团队质量和教师收入,许多不达标或效益不好的高校被合并,教师队伍被精简,教育质量得到了保证。

2.职业教育得到重视。在全国职业教育发展如火如荼的趋势下,市领导也愈加重视职业教育,对本地的职高职大进行了政策上的扶持和资金上的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步走上正轨甚至有超过本科教育的势头,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接受职业教育,学习一技之长,而且在毕业后都得到了较好的就业去向,就业率提高了很多,相应的城市发展也更稳定,犯罪率也更低。

3.各类教育水平上升。幼儿教育机构和学前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兴趣班多样化,并都有严格的从业标准,年轻一代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成人教育机构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为成人高考服务,也为很多父母甚至爷爷奶奶提供基础教育,基本扫除文盲,倡导全家教育“齐上阵”,共同步入终身学习的年代。

三、总结和建议

总的来说,春节回乡调研看到的家乡变化就是“新”。一是物质文明的“新”,包括历史文化古迹、旧街道及旧居和各项基础设施等城市建设;二是精神文明的“新”,高校教育、职业教育及各类教育都在与时代接轨。横向比较家乡变化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后,提出几点建议如下:

1.做好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工作。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是物质文明也是精神文明的核心,它承载着这座城市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蕴和民风民俗,是一个城市的旅游产业资源,更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保护好历史文化古迹,才能保护好一个城市的文化凝聚力,也是促进城市居民团结发展的动力。

2.做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想致富,先修路”,对于一个城市的居民来说,基础设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部分,也是影响其生活满意度甚深的一部分,事无巨细,都决定着一个城市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交通和服务设施便利的基础上发展城市的经济和文明。

3.做好城市各类居民的教育工作。学习是终身的,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社会地位,不分经济条件。在知识文化普及的年代,教育不仅仅影响一个人的文化水平,更从根本上影响一整个城市的居民素质,改善教育结构,精简教育资源,扩大教育宣传,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教育工作。

2024回乡调研报告篇6

这几年春节,我都回老家去了,在老家过年的几天里,都会到村头村尾去转转看看,到一些人家里去坐坐聊聊。觉得家乡现在变化很大,宽阔的水泥路修好了,家家都有二至三层的小洋房,原来低矮的平房已难觅踪迹,年轻人都买了小汽车,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近年来,村子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村中耕地却在急速减少。

一、村子里耕地基本情况

1986年,全村耕地有798亩,其中水田为635亩、旱地为163亩。当时全村有90户,342口人,人均水田有1.85亩,旱地有0.47亩。而现在全村有200户人家,980人,全村有耕地512亩,其中水田为426亩,旱地为86亩,其中人均水田为0.43亩、旱地为0.09亩。我村耕地大致分可为三类,一类是村子周围的,全是比较优势水田;一类是靠近东边大山边上的山坡地;还有一类是在含沙石较多的沙土地。从1986年到2015年仅30年间,耕地减少286亩,在既没有工业征用,也没有大规模农业开发,为什么还会减少得这么多呢?

二、村土地减少的途径与原因

(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由于石谦村东边是一片大山,有较多的山坡地,在80年代,紧靠大山的或山上的耕地都是做旱地,离山有一小段距离的均为水田。在1998年后,国家推动退耕还林,山上的旱地都种起了树,随着小树的长大,已经看不到田地的迹象,退耕还林大约占耕地减少的15%。

(二)主动抛荒是耕地减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今,我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青壮年跑到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及创业,村中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小孩,劳动能力大大降低,且种田的效益低,所以离山近一点的水田和含沙石量较多的水田,由于土质较差,村里人选择了主动抛荒,主动抛荒的耕地占减少的20%。

(三)道路的修建使耕地减少不可忽视。近十年来,村里经过多方筹资,修建了一条环村公路,并将村里公路下边接到了村委会,上边连接到了大山脚下,公路平均宽4米,主要是占用原来的水田修建。前年开始修建的铁路也占了我村一小部农田,修建公路铁路占减少的耕地5%。

(四)村民建房是耕地减少的主要方面。近些年,由于村中人口大量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的提高,对房屋建设需求增加,多数村民选择突破宅基地的限制,在自家的耕地上建设新房。又由于镇政府监管不力,村民乱占用良田现像非常严重,村边的水田被大量占用建房。随着环村公路的建设,大量的村民到公路两边来建房,将原房层丢弃,空心村正在扩大。村民建房占减少的耕地60%。

三、控制耕地减少的建议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 的。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地为粮之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为政之要,首在“足食”,这是历代治国安邦的经验。要解决好耕地快速减少的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土地确权制度安排,尽快将农民颁发土地确权证书,宣讲农民享有的各项土地产权,强调土地产权的重要性和限制性。

(二)加快保护耕地的立法,用规矩来管理农村土地,坚决杜绝非法占用农村耕地情况的再度发生。

(三)加强执法监督。乡镇机关要用强有力的手段规范管理农民自己用地,对违法者加大处罚力度。乡镇对村民建房要有统一的规划,保持节约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新建住房不得占用任何人包括自己的耕地。

(四)鼓励土地流转。引进农业能手来村里流转土地作业,把近年来荒芜的田地都重新种起来,增加粮食产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2024个人工作总结报告5篇

2024医生年度工作总结报告8篇

2024个人工作总结报告推荐8篇

2024定点药店医保自查报告8篇

2024个人工作总结报告通用5篇

2024采购工作总结报告5篇

商会2024年工作报告5篇

2024人力资源工作总结报告5篇

2024年度企业工作总结报告8篇

总经理2024年度述职报告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608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