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范文 >调研报告

县财政调研报告5篇

积极参加相关的调研活动是让我们成长的方式,活动结束后记得写调研报告哦,调研报告是调研任务的文字载体,是完成一项措施的书面借鉴,下面是28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县财政调研报告5篇,感谢您的参阅。

县财政调研报告5篇

县财政调研报告篇1

多年以来,乡镇财政在管理基层财政、组织地方税收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乡镇财政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上级财政政策的落实。为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职能,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我县财政部门对乡镇财政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乡镇财政职能基本状况

目前,我县各乡镇财政所承担的工作大致相同,主要是承担乡镇一般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部门综合预算管理,非税收入的征管,国有(集体)资产管理,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与信息化管理,执行财政监督,参与农村综合改革,协助税收征管等。

(一)做好财政收支预算,保障党委政府工作正常运转。编制财政预算,保障乡镇政府运转是乡镇财政所的基本职能。我县乡镇财政所根据上级财政“要健全乡镇财政预算制度,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力求科学合理地编制乡镇年度财政收支预算,切实保障乡镇党政机构行政和社会管理等基本运转的支出需要,努力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严格按照财政预算制度和编制程序按时编制年度财政收支预算,预算方案通过后,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切实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二)做好涉农补贴工作,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各乡镇财所通过涉农财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对各自辖区内的农户建立了详细的信息库,内容包括:每户人口数,主要劳动力,种植土地面积等情况以及收入状况等。与镇多办、畜牧站、农机站等部门对涉农补贴对象的小麦种植面积补贴、良种补贴、养殖母猪补贴和购买大型农用机械补贴申报的情况,认真做好认定、审核和公示等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全部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内,最后通过“一卡通”把补贴款发放到补贴对象本人手中。

(三)参与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乡镇财政所积极参与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对于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建立了全项目库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论证、立项、申报、实施等各环节的监督;对未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包括农林水专项、农业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等也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进度情况,经过核实后,给专项资金项目拨付资金,既严防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发生,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财务监督,健全乡村理财机制。各乡镇财政所严格执行党委政府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实行统一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并按月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对镇直各部门使用的房屋认真做好建造日期及使用年限的登记建档,对购买的车辆、空调和办公用品的购买日期、品牌、金额、使用年限分别一一登记造册,制定台帐,做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防止资产流失。联合镇“双代管”办公室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审批,限定报刊费,禁止招待费,以便更好地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使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五)搞好队伍建设,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各乡镇财政人员除积极参加县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外,还参加各镇党委定期组织的学习国家方针政策的活动,除此之外各乡镇财所人员每周再抽出2-4小时集中或分散学习法规政策或业务知识,以增强财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使每个人员的财政管理水平都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二、我县乡镇财政所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混乱的现象依然存在。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财政所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乡镇机构改革后财政所到底会不会撤消?如不撤,乡镇财所的工作在哪里?该如何工作?这种认识上存在的盲点和误区,对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部分财政所存在管理松散、人心不稳,工作消极等现象。

2、工作纪律不够严格。在日常工作中,纪律意识较差,不能严格遵守按时上下班制度,迟到早退现象严重,部分干部职工平时挂着上班的牌,做的却是自已的生意,有的长期旷工在外做生意,工作散漫。

3、个别领导敷衍了事。个别乡镇财政所领导在工作上不抓紧,不督促所内干部职工按期完成工作,听之任之;对纪律检查隐瞒、包庇不上班干部职工:检查到缺勤人员时,以外出办事为由搪塞检查组。汇报工作时总是客观原因多于主观原因,没有深入分析主观因素。

4、干部队伍素质较低。全县的12个乡镇财政所本科学历的仅有4人,占乡镇干部职工总人数的5%;有大专以上学历的30人占31%;中专学历的36人,占38%;高中以上21人,占22%;初中的6人,占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乡镇财政队伍总体文化水平还很低,业务水平不高。

5、年龄结构上不够合理。全县财政所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青干部职工为42%,不到总数的一半,35岁至45岁的为19%,45岁以上的占41%。老龄化不断发展的趋势,干部队伍难以在新的环境下打开新的局面。

6、双重管理模式对乡镇财所形成制约。目前,我县乡镇财政所管理隶属乡镇政府,业务由县财局指导,这种双重领导模式让乡镇财政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改善乡镇财所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统一思想,稳定人心。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干部职工阐明乡镇财政所在新时期中的任务、职能和作用,务必保证乡镇财政所有足够的人员编制,加大对乡镇财政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各方面了解乡镇财政所的作用和地位,为乡镇财政所干部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制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纪律的考勤工作。针对目前乡镇财政所工作的主要特点,制订好外勤和内勤两种便于考勤的制度,落实好考勤人员,严格考勤制度,明确人员去向,严肃请假和病假的审批程序,将考勤与津贴、评优、年度奖励等直接挂钩,县财政要加强对乡镇财政所的指导抽查力度。

3、制订奖励约束机制,切实推行首问任责任制和行政效能机制。要认真研究新时期下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工作的奖励机制,对完成好任务和完不成任务的在奖励、评优上要适当拉开距离,不搞平均主义。要细化考核的各项要求,要在财政所内建立起适用的首问责任制和行政效能机制,提高财政所的工作效率,完善工作程序,规范工作管理,强化监督,进一步明确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工作职责,以便用的统一的标准来考核每一位职工的工作业绩,奖罚分明、平等相待干部职工。

4、调整充实领导班子。对乡镇财政所领导进行民主评议,按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凡考核合格者继续留用,不合格者及时更换。在考核中,要尽量提拨年轻且有潜力的年轻干部。

5、建立学习的制度化。首先鼓励干部职工接受学历再教育,其次对非财经专业毕业的年轻干部职工进行1至2年的脱产学习,再次是加强对乡镇财政所干部的培训工作。培训要分批,分层次,分年龄段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轮训,要建立起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考核制度,用制度督促人,用考试检查人、用成绩评价人来作为提拨人才和年度考核的依据。奖励专业职称考试通过者等。

6、加强对乡镇财政所的领导。县财政部门领导要分别挂点乡镇财政所,除对财政所业务指导外,还要对干部职工的纪律、生活等负责,将财政所干部职工的一荣一损与直接与挂点领导相关。

县财政调研报告篇2

一、主要工作情况

县财政系统现有在编在岗人数为139个,其中局机关85人,财政所54人。其中科级领导干部37人(含改非人员),班子成员16人。局内设办公室、政工股、预算股、文教行财股等13个股室;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加挂产权交易中心牌子)、非税收入管理局、国库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局等10个下属事业机构及矿产品税费征管办(挂靠)。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突出“围绕核心,服务中心,贴近民心”的宗旨,千方百计抓收入,多管齐下增财力,突出重点保支出,强化举措抓监管,励精图治强队伍,财政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一是财政收入速快质优。20xx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94亿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比上年增长13.18%。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5.45%,比上年度提高了0.16个百分点,收入质量位居全市第一。在全市财政目标管理考核中排第二名获二等奖。二是财源建设增量提质。20xx年新上财源项目44个,固定资产投资11.87亿元,其中中湘钨业、邑金矿业等3个项目投资规模过亿元,5000万~1亿元的5个,1000万~5000万元的8个。全县纳税过20xx万元的企业11家,1000万~20xx万元的企业7家,500万~1000万元的企业14家。三是争资融资筹资成效显著。全年向上争资金16.47亿元,增长15.43%。实现国土出让收入4.24亿元,增长326.4%,其中构成实际可支配财力2.04亿元。加强土地储备,完成征地5020亩。融资到位资金10.02亿元,其中发行企业债券5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国家级贫困县,筹资融资工作在全省作典型发言推荐经验。加强金融创新和建设,成功引进华融湘江银行在xx设立分支机构,启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并出资6300万元整体收购剩余的不良贷款1.32亿元。四是体制改革纵深推进。财政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公务卡、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资金集中审批等多项改革稳步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在我县试点成功,改革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省市作典型发言,并在全省推广“xx模式”。五是内部管理水平再上台阶。以“建制度、转作风、树形象”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财政精神大讨论”和“财政管理改革年”活动,培育“惟公崇德,强政兴财”的良好精神和氛围。20xx年局领导班子年终测评优秀率达100%,局主要班子成员个人优秀率100%,成为财政局历年来年终考核测评的首次。局领导班子荣获“全县优秀领导班子”、“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综合绩效考核评估一等奖”和全县作风标兵单位;全年获省、市、县先进集休、先进个人133项次;年内记三等功和嘉奖31人次。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省市财政工作会议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实现了财政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是明晰了工作思路。针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充分研判,未雨绸缪,认真开展了财政工作调研,广泛听取各方对财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四个三”的工作思路,即强化“三保”目标,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加大“三资”力度,争资、融资、筹资;夯实“三基”工作,巩固基础财源建设,创新基本管理体制,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实现“三创”目标,工作创一流,班子创一流,形象创一流。按照全年工作思路和市下达的财税目标任务,我们切实做到早谋划、早部署,细化了目标任务分解,及时召开了全县财税金融工作会议和财政系统工作会议,将财政收入、筹资融资、支出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乡镇,落实到部门。在全县形成了人人肩上有任务、人人头上有责任、人人主动抓财税金融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优化了财政政策。改革财税体制,出台了《关于培育总部经济引导矿产贸易企业入园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开发区经费保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将分布在乡镇的矿产贸易企业统一至开发区规范管理,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加强项目管理,出台了《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评审、设计变更、报批、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内容的要求、程序,切实改变项目“三边”现象。强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和资金管理办法,坚持公开预算,从严控制支出。xx年的财政收支预算工作在20xx年底召开的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顺利通过。与此同时,进一步严格了财政资金的审批拨付、项目评审把关监督,非税收入的稽查考核以及争资立项的审核上报等,从而为财政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机制和环境。

三是提升了工作实效。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将全年财税任务及时落实到征管部门和各乡镇,切实加大征缴力度。截止3月31日,完成财政总收入2349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25.72%,其中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143万元。大力推进筹资融资。重点抓好了5亿元中期票据发行和土地储备项目融资工作。华融湘江银行的贷款项目正加速推进。抓好了市人民银行在我县召开的xx县省级罗霄山片区金融扶贫示范县揭牌仪式及政银企签约会议的筹备及重点融资项目的包装工作。农商行改制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加大争资力度。累计到位上级资金724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486万元,增长22.87%,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35023万元。加强支出保障。完成本级财政支出48409万元,为预算的39.68%,比上年同期增长12.8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7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9%,教育支出946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3%;农林水事务支出348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35%。健全了财政内部资金监管评审和预算外资金审批程序,强化了项目评审,审核78个项目,评审金额1.28亿元,审减率20.3%;完成采购预算金额2210万元,合同采购金额完成1868万元,节约率15.48%;完成罚没收入791万元、政府统筹220万元。实现统征税费收入467万元,补征及罚没收入57万元。

四是强化了队伍建设。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转作风、聚合力、树形象、强队伍,形成了同心同德,求真务实,敢于担当,拼争一流的良好氛围。突出建章立制,按照精细化管理需要,制订完善了《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财务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突出学习教育,大力实施德智提升工程,以创建“四型机关”活动为契机,在全局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比业务比品行的氛围日益浓厚。突出岗位锻炼,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年初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了竞岗交流,竞岗交流38人,并选调了8名政治可靠、业绩优异的人员充实到业务岗位。通过引入竞岗交流机制,进一步激活了干部内在潜能,增添了队伍活力。

县财政调研报告篇3

根据市局要求,我局立即组织财政局相关业务股室并取得国地税部门配合,对今年一季度财政经济运行基本情况、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财政增减收及增支因素等进行了分析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今年一季度财政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经济增长较为平稳,财政收入增幅不大。今年我县经济增长继续延续上年平稳态势,今年一季度财政收入预计完成6.1亿元,占年初预算的32.3%,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国税完成4.2亿元,地税完成1.9亿元,财政完成40万元。受重点企业集团清欠和企业所得税结算因素影响,实际财政收入呈负增长。

2、重点企业贡献显著,建安房企增长较快。一季度十强十佳企业预计实现税收5.2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85.2%,增收0.6亿元,其中集团入库4.5亿元,增收2800万元。五大集团入库税收4.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78.7%,十佳民营企业入库2830万元,增收2100万元,对财政收入贡献极大。由于新年度建设工程的开工与结算以及建筑及房地产企业税收清理,使房地产与建筑业税收大幅增长。

3、主体税种增幅较大,工商各税增长明显。主体税种

保持了较高增幅且增收明显,增、消、营、所得税预计完成

5.5亿元,占总收入的90%左右,同比增收1.1亿元,增长25%。其他工商各税增长明显,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等增幅较大。

二、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今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7家,总数达104家,前2个月,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2亿元,增长56.3%,13家企业产值超5千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04亿元,增长23.9%,在全市县区中,总量第1位,增速第2位。预计一季度规模工业产值达到70亿元,增长40%以上,工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23%以上。

1-2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3亿元,增长46.2%;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25.9%;实现利税3.8亿元,增长20.7%;亏损企业数11家,较上年同期增加1家,亏损额1258万元,增长151.6%。

三、财政增减收及增支因素分析

(一)财政增减收因素分析

1、减收因素影响:

一是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由于集团进入上市辅导期,去年同期一次缴纳存量税收,使去年一季度我县税收收入增幅高达1.03倍,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在此高基数下拉低了今年一季度的收入增幅。剔除清欠和企业所得税结算2.2

亿元的因素,今年一季度财政收入只有3.9亿元,比上年下降25.7%。预计今年财政收入增幅总体小于上年,增收压力较大。

二是结构性减税政策影响。主要是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继续影响个人所得税收入;提高营业税起征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范围扩大等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税收政策,也相应影响相关税种收入增长水平。

三是经济增速和政策影响。收入增长是建立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由于受经济增速放缓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部分与地方税密切相关的经济指标,如房地产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增幅出现环比回落,从而影响税收的增长。

四是经济发展环境影响。当前,国际经济走向波动起伏,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国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我县作为工业大县,外贸进出口、内销均受到较大影响,工业产销率连续出现负增长。我县光伏产业是加工组件出口,处于销售下游,在国内外市场上没有优势,再加上欧美市场保护的影响,这两年大部分企业停产或减产,没有什么产值和税收,短期内也难以恢复。近年来,我县除少数大型重点企业外,多数中小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滑。一方面是企业贷款难,融资成本大,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另一方面是企业用工紧缺,技术工人缺口大,企业开工严重不足,不能

满负荷生产;加上节能减排、拉闸限电影响,企业难以正常生产。

2、增收因素影响分析。主要是重点企业新建、扩建项目,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增收较大。加上今年以来,我县财税部门积极开展税源调查,认真做好税收预测分析,科学安排组织收入工作。强化征管,细化措施,严格规范执法,积极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加大欠缴税收征收力度,组织收入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今年财政收入增减因素从分税种情况看,今年税收增收主要来自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城建税、教育费附加预计比去年有所下降,其他税种收入预测比去年实绩有所增长。从分行业看,重点工业企业提供的税收仍占大多数,除来自工业企业税收外,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是地方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今年继续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我县房地产行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县是山区县,人口少,房产销售已近饱和,加上我县近期没有大型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预计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比去年有所减少。

(二)财政增支因素分析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根本目的,也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保障性安居

工程建设,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上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国家政策性、强制性的民生投入较往年大幅度增长,这些都需要地方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预计今年我县财政增支达1.1亿元以上,给财政收支平衡带来很大压力。

四、促进我市财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建议

1、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引导拉动民间和社会投资,增强经济增长的社会合力。

2、发挥金融和担保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职能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扶持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3、加大民生工程和重点支出的投入,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4、继续扩大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县财政调研报告篇4

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市委、市政府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增强了农业综合实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如何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涉农资金安全、规范运行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财政涉农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而,我市支农工作调研是财政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

一、工作成效

我市支农工作开展以来,支农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轨道,从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认真贯彻落实省、州财政支农政策及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用足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等各类资金。近几年来,财政对支农专项资金66794.36万元。完成了那棱格勒河二级站、格尔木乃吉里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格尔木温泉水闸除险加固、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江源生态保建设等项目。二是实行县级报账制度,财政部门审核原始单据后加盖审核专用章、主管部门加强财务核算,双方联管杜绝不合理支出,对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三是联合部门对资金实行“全程”管理。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合进行监督管理,并由事后监督改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提高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一)惠农补贴因素性问题较多,现实价值认同度不高

我市惠农补贴包括耕地地力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草原生态补助、退耕还林还草补贴、公益林补助等方面。近几年累计下达xxxx万元。国家惠农补贴范围不断扩大,项目不断增加,力度也不断增强。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制度设计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惠农补贴的作用与效益未能充分体现,群众对此的认同度并不是很高。

1、惠农补贴民心效应高于激励效应,效益预期缩水。惠农补贴的目的在于刺激并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国家粮、生态保护;这也是国家以工补农、反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政策途径。从调查情况来看,尽管补贴资金每年都在几千万,集中起来是一笔很大的资金。如耕地地力补助项目按补贴标准计算,平均补贴到户,补贴多的也只有几百元,少的甚至只有几十元。与粮油等农产品价格增涨所带来的利润空间和收益相比,与打工收入相比,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兴奋点刺激不大。可以这样说,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杜绝了弃田抛荒现象,但惠农补贴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抚民心、稳定农民的作用,对农业的生产、农民的增收没有实质性地推动。另外享受草原生态奖补项目的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现象较普遍。各项补助政策“含金量”高、补助资金金额大等现象较普遍,导致群众收入来源多为政策性收入,缺少产业发展等带来的转移性收入,长效稳定增收难度大。

2、惠农补贴制度设计超于农村实际,相对成本过大。目前,各种惠农补贴项目分类很细,项目发放要求各不相同,既加大了这项工作的落实成本,又增加了农民不必要的麻烦。如:如良种补贴补当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当年补上年,发放的都是当年不补,次年补上年。基层干部感觉一年四季都在为发放补贴做准备都在发放惠农补贴。而每次发放补贴,镇、村及财政干部都要进村入户逐户登记、逐户核实、制订账卡表册,张榜公示,层层报批、层层督查、层层验收。对各种惠农补贴发放时的人力、财力重复投入实行成本效益核算,行政成本过大。从政策宣传、填表造册、公示报批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严格规范的资料,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乡镇、村的干部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动员、调查、核实,投入的行政成本,远远超过这次补贴所带来的实际收益。

(二)支农项目整合乏力,项目资金放大效应受限

20xx年至20xx年6月底,全市通过财政下拨的上级支农专项资金为66794.36万元,其中农业专项资金16133.41万元,林业专项资金24083.73万元,水利专项资金16240.67万元,扶贫专项资金10336.55万元。近些年来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我市项目资金还存在以下二个方面的问题:

1、项目规划编制滞后,资金投入重点分散。有些部门对各自领域内的建设项目没有提前规划,项目库很不完善。每年在向上争取项目时,往往不是根据全市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地重点发展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进行项目策划和包装,而更多地是跟着上面的政策走,依据上级年度支农方向,为争项目而报项目,为争取到项目而跑项目,造成争取的项目很多时候不适合实际,项目投入作用不大。同时,财政支农项目投入涉及农业生产的水、田、路、林等多方面,一般由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等部门分别管理,有很多条线,分许多口子,政出多门、“资”出多门,各部门安排各自的计划,各部门争取各部门的项目,造成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各行其事,投入分散,从而导致重点区域、重点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投资总量不足,建设规格不高,甚至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

2、项目管理各自为政,资金统筹配套困难。一方面,对于每一个部门、每一块的项目和资金,上上下下,条条块块,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使用和管理办法。不少项目国家、省里是直接到点,不少资金国家、省、州也是戴帽下达。对于这些不同渠道和类型的项目和资金,大多无法进行区域、产业上的整合。另外,很多项目资金都附带地方配套的要求,而我市地方财政都比较紧张,地方配套难以承受。这样,既造成很多项目因配套资金难以完全到位,影响项目实施的完整性,同时也增加了市级财政统筹的压力与困难。

(三)缺乏有效的绩效审计

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师提高资金绩效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我市却还缺乏有效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这制约了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相关的审计部门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审计缺乏足够重视,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的提出整改建议,造成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效果性不强。虽然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关于如何改进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审计,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选取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绩效审计结果却成为困扰绩效审计顺利开展的难题。

三、意见建议

(一)改革惠农补贴的实践形式,提高现实价值认同度

针对当前我市惠农补贴因素性问题较多,现实价值认同度不高的现状,建议应当积极改革惠农补贴的实践形式,提高现实价值认同度。惠农补贴要立足实际,既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更要体现方法的灵活性。目前,我们要在进一步落实现行的惠农补贴政策,完善补贴发放形式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尝试新的惠农补贴途径。

首先,应变分次发放为打包集中发放。要深入调查、认真研究,逐步改变以往的惠农补贴年度内分项、多次发放的模式,简化补贴审批程序,优化补贴标准,实行惠农补贴次年度一次性打包集中发放。凡是财政安排、直接发放给农民的补助资金,可以采取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发放;其次,是要改变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杜绝“懒汉”思想和“等靠要”惯性。如发放草原生态管护员补贴资金时实行“基础补贴资金+绩效补贴资金”,其中基础补贴资金比例占70%、绩效补贴资金比例占30%,以“一卡通”形式兑现。基础补贴资金上、下年发放二次,绩效补贴资金在年底考核合格后一次性兑现。考核不合格的管护员绩效补贴资金不予兑现,并解除聘用合同;第三,应加大财政支农直补力度。要突出补贴重点,以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完善补贴的“激励-约束”导向机制,降低运作成本,提高补贴效率。要切实加大“一折通”推进力度,积极探索改进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方式方法,逐步将发放到户的惠农补贴资金归并管理,建立以财政统一管理资金,实现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直接到户。

(二)提高支农项目整合力度,增强项目资金放大效应

财政支农工作应当合力而为之,这样才能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公平性、合理性、科学性,同时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增强项目资金放大效应,以解决当前我市支农项目整合乏力,项目资金放大效应受限的问题。

首先,应努力形成支农资金整合的思想共识,把全市各部门的支农工作思想统一起来,将整合支农资金作为支农工作的重要一环,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解决长期以来资金使用“碎片化”管理的问题,各部门尽快形成“多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的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形成整合工作上的合力;其次要加大支农项目资金整合的力度,合理确定资金分类,明确整合方向,同时搞好项目规划,完善支农项目库建设。另外,还需要搭建支农资金整合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采取项目捆绑、资金统筹的方式,围绕三个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搭建项目、资金整合平台。在整合利用上级资金的同时,我们也要围绕这几个方面的重点,积极对市级以奖代补资金及其他支农扶持资金加以整合,及时对项目建设进行配套补充,弥补项目建设资金缺口;第三,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支农资金整合保障机制,例如要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等,确保项目、资金等可以得到有效的整合。

(三)完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对“三农”的发展十分重要,针对当前我市缺乏有效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问题,我们必须真正重视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审计,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这是开展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前提保证;其次,建立完善的绩效审计制度,完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方式,科学的资金绩效审计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和科学性;再次,有效把握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审计的过程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对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的过程的科学把握,促进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的监督,加强对支农资金使用过程的审计,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最后,加强绩效审计的指导性。在实际的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注重审计结果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指导作用。提高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视,促进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改进和使用效益提升。

从整体调研结果情况来看,我市的财政支农工作有进步、有成果,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以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积极的寻求改进、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财政支农工作成效,促进“三农”建设事业发展。

县财政调研报告篇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职能也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就为财政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为此,如何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财政监督机制,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剖析当前财政监督的形势

从我市财政监督局成立以来,每年都要检查14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每年查出违纪金额达600-800余万元,收缴违纪金额达200余万元。这一方面说明财政监督工作对严肃财经纪律,规范经济秩序,促进我市经济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

?但对于我们搞财政监督工作的同志来说更应从另一方面看,那就是透过历史与现实,静下心来想想,我们就不难发现,遍地“耗子洞”,大量财政资金被偷吃这些现象为何屡查屡犯?财经违法行为越查越多?违纪金额越查越大?仔细分析,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现行财政监督机制已落后于公共财政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现行财政监督机制隐藏着重大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督方法仍然比较陈旧,监督范围比较狭窄。我们监督的检查方式方法习惯于传统的查帐方式,通过对报表、账册、凭证的详细检查来实施,仍以直接的事后检查为主,针对既定的财务会计结果进行查处,没有对事前、事中的行为进行监控,而对新的经济行为、交易方式,如企业改制、资产重组以及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等的监督约束很少,对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

二是财政监督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政监督的顺利开展和财政监督体系的完善。而且财政监督的职责和权限也无法进行科学界定。

三是财政监督体系不健全,财政监督与其他社会监督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主要是由人大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稽查、社会中介、新闻舆论监督以及其他社会监督等构成的。这些监督部门都是根据部门属性确定各自的监督职责,基本上都是以预算收支、财务收支、资金周转以及其他经济运行质量作为监督对象。虽然在日常工作中各自监督的侧重点不同,但由于没有从法律上严格规定各自的工作边界,因而实际工作中难免出现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或监督不到位的现象,而且检查结论不能互相利用,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不仅加重了被检单位的负担,也损害政府部门的形象。因此,需要进一步理顺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检查的整体效应,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秩序的根本好转。

四是财政监督处理重罚款轻惩人,导致监督缺乏权威性。监督的权威性和震慑力来源于处理力度和实施效果。为什么纪委和反贪局有无形的震慑力,而我们财政监督却如“隔靴搔痒”?就是因为长期以来财政监督形成了对事不对人的思维定势和习惯,检查处理以经济处罚为主,且多针对单位,对单位的决策人和执行者没有什么利害冲突,故而使财经违法行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

五是财政监督手段落后,导致监督缺乏效率性。面对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就日益推进,财政监督手段主要停留在手工查帐上,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财政监督检查效率的认识不足,措施也不够有力。虽然听说“金财工程”已经开始启用,但我们对“金财工程”却不是很清楚,造成财政资金运行已“信息化”,而财政监督却仍然“手工化”,不仅浪费检查时间,而且也增加了不必要的检查成本,效率低下。

二、对策与建议

一是财政监督要着力实现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随着公共财政的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和工作方法要随着财政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财政监督工作的重点要不断地调整。目前,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征管、政府收支分类等财政改革工作已全面铺开,财政监督面对重大的变革,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财政监督工作,关系到财政监督的发展程度、地位和作用,因此财政监督工作必须与财政改革同步进行。一方面,在规划和推进财政管理改革时,要考虑将财政监督纳入制度设计,实现财政监督制度化;另一方面就是要使财政监督工作融入财政管理中去,实现监督方式从单纯的“事后出手”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相结合。首先要将财政财政监督关口前移,通过对财政预算编制的参与和监督,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要注意事中监督,睁大眼睛,监督跟着资金走,建立跟踪监督机制,对资金的去向和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同时,要加强事后监督,对资金的效益性进行分析、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评定。三是实现监督手段从单纯的“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网络化方面的转变。随着“金财工程”的日益推进,信息技术逐步融入了财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大大增强了财政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也对财政监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当前财政监督信息技术水平低的实际情况,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要实现信息共享,逐步实现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不断提高监督工作效率。

二是以人为本,深化财政监督工作。财政监督工作的性质要求财政监督工作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还要求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日新月异,因此,在要鼓励和支持财政监督工作人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还要求上级部门多举办业务培训班,使监督工作人员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财政监督工作。

三是加大财政监督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对财政违法犯罪行为,要做到该收缴的收缴,该罚款的罚款,特别是要做到对违纪事项的处理与对责任人的处理结合起来,对那些违纪问题严重,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必须依法移送有关部门,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提高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震慑力。

四是加快监督的立法工作,健全财政监督体系。强化财政监督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监督的立法工作,地方财政部门要认真研究与财政监督工作相关的规定、办法,并积极向当地人大和政府反映情况,争取上级支持,制订切实可行的财政监督法规,如制订《财政监督法》或《财政法》。使财政监督体系得到完善,使财政监督执法工作有尚方宝剑,真正做到依法监督,依法行政。同时也能使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职责明了,避免重复检查。

五是注重营造良好的财政监督氛围。要通过监督检查,对那些坚持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好的部门或单位加以宣传、推广;对严重违规违纪的单位或个人,要通过规定的审核程序,向有关主管领导部门报送典型案例,以引起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另一方面,把监督工作的职责、范围、重点及处罚向社会公布,把群众来访接待、奖励举报等制度进行规范,把监督动态及大案查处进行公开曝光,营造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关心财政监督、支持财政监督的氛围,从而为提高地方财政运行质量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县2023安全生产工作计划5篇

县统计局工作总结2023参考5篇

县应急及工作总结优质5篇

县统计局工作总结2023通用5篇

县广电台工作总结5篇

财政所半年工作总结2023优质7篇

财政所年度工作总结8篇

县商务局食品安全工作总结5篇

财政所半年工作总结2023优秀8篇

财政人员工作总结2023优质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257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