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范文 >调研报告

水生态环境调研报告7篇

调研报告是调研工作的书面表达,是推行一项举措的文字借鉴,只有实事求是的调研报告才是优秀的,下面是28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水生态环境调研报告7篇,感谢您的参阅。

水生态环境调研报告7篇

水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篇1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和某县的自然地理现状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切旨在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工作的统称。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起因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滥垦、乱捕、滥伐、工程破坏及污染物质排放等等,其后果影响到大气、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生物资源等许多方面,其中植被破坏是关键所在,因为其他多方面的变化都与植被状况密切相关。自然,要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植被又处在关键地位,因为植被既能对近地小气候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又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是一系列污染物质的吸收者和积存所;植被还能缓冲地表受外力冲击,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是一切陆地生物种群的贮藏库、避难所。只有恢复建设好植被,才能使生态环境中各个方面协调起来进入良性循环。因为森林植被体量高大,结构完备,所以森林植被建设处于植被建设的主导地位。

(二)某县的自然地理现状

某县土地面积4056平方公里,临近珠江源头,有着十分重要的生态环境地位,是珠江部分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养育着113万多某县人民,影响着珠江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某县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740米,山高坡陡谷深,山地面积50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2.4%),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83.6万亩。全县有林地11.6万亩,疏林地1.3万亩,灌林地54万亩,未成林地101.4万亩,无林地(包括荒山荒地、半石山地、岩山、开荒地)64万亩,森林覆盖率25.6%。石漠化面积23.6万亩。某县生态环境脆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二、某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大气受到污染

某县城关四周的四家水泥厂,产煤区的改良焦厂、火电厂等,昼夜不停地排放烟尘,还有其它生产生活中不停地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直接或间接造成了某县上空大气的污染。据某县环保局报道,某县烟道气烟尘浓度最大值为827毫克/升,最小值为286毫克/升;雨水的最高ph值为4.53,某县各地的大气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气平均环境质量为二级。

(二)水资源危机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近些年来,某县河流流量严重减少,甚至出现了很多河流断流。一些农田因水资源短缺得不到灌溉;一些村寨因水资源短缺,一年只有约4个月吃上人畜引水工程的水,其余时间要到数里外的地方背(挑)水吃。

2、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

某县的一些地区水体受到污染。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乌都河(某县段)、拖长江(某县段)。乌都河的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是看不见的污染;拖长江的污染主要是无机物的污染,是看得见的煤粉污染。

(三)固体废弃物排量日益增多,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不高

某县固体排放物主要是煤等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这些废弃物处理率不高。它们既占用土地、影响市容,又破坏生态环境。这些固体排放物存在的环境问题,矿区和人口密集区的人深有感触。

(四)植被破坏严重

由于某县人口多,农民为了获得粮食,大量毁林开荒,农作物从坡脚种到坡顶;过度放牧;各种工程建设活动日益增多,造成植被的严重破坏,现森林覆盖率只有25.6%。

(五)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难度越来越大

1、人地矛盾突出

人口多,土地少,有限的土地既要植树造林,又要种粮,还要放牧,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马依镇、大山镇的一些村寨,除了农民居住地周边几块土地的坡度在25度以下外,其余土地的坡度都在25度以上。如果25度以上的土地退了耕,就无耕地可种,而生态移民又难以做到。

2、未植树造林的土地难以植树造林

某县植树造林活动已经开展了近二十年,容易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坡、水边、地角、路旁已经种上树,剩下的是沙化、石漠化程度非常高或容易被人畜侵害苗木的土地。这些土地难以植树造林。

三、建设好某县生态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森林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除了对有关管理人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教育外,应着重对公众开展环境教育,不断增强公众的法制意识,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舆论氛围,使他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参与。逐步在某县中小学有计划地增设和开展一些生态环境保护课程和宣传教育活动,使中小学生知道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从小养成良好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

生态治理必须体现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思想,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对可通过保护措施而自然恢复的区域,应以保护为主,村庄、公路、铁路沿线等需要采取防护措施的地方则应加大绿化力度。

(三)保护好植被,营造天然堤坝

据研究,当大雨降落时,树冠和树叶可截留20%以上的雨量;林地上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层能截留并吸收5——10%的水量,1亩林地比1亩无林地每年至少能多蓄水20立方米。森林植被对洪峰的最大削减量可达到50%左右。保护好植被,等于营造了很好的天然堤坝。因此,应保护好某县的森林植被,做好某县的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工作。

(四)做好退耕还林工作

退耕还林要把生态建设放在第一位。搞好退耕还林,就是要把退下来的耕地利用好,农民感到退耕还林后的经济效益不比退耕前的差,才能使农民愿意退耕还林,达到稳定退耕还林的效果。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农、林、牧的关系。首先,要有以林为主的思想意识。综合治理应定位在生态功能的发挥上。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大力发展林业,是实现某县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治水之本在于治山,治山之道在于兴林,山青才能水秀,林茂才能粮丰,粮丰才能致富。根据某县各地土地条件、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合理安排林种,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林与经济林,使植树造林成为有经济效益的产业。其次,要把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搞好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

1、加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投入

因地制宜地修建一批蓄水池、沉沙涵、排灌水渠、拦河坝、防护沟道等工程,实现截流、蓄水、拦沙、沉沙的目的,并解决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

2、加大坡耕地的改造力度

大力植树造林,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尽量退耕还林(草),对25度以下的坡耕地要加快坡改梯的进度,切高垫低,砌筑硬坎,通过运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建立一批稳产高产农田,增强蓄水保土功能。

(六)大力推广推行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一是限期治理污染严重的企业;二是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要尽量采用能耗、物耗小,排污量少的生产工艺;三是大力发展小水电、沼气、太阳能等,解决农民的燃料问题,减轻农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四是提高“三废”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三废”的资源化。

(七)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法律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依据,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是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的根本途径。应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打击各种乱砍滥伐林木的违法犯罪行为,还应杜绝修路、开矿等直接或间接破坏森林植被的行为。同时还要依法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其它不法行为,使生态保护工作赢得公众的有力支持,最终达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目的。

水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篇2

以前的龙山河非常清澈,可是现在却污水满河而且河里都是垃圾。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和付某去河边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们到了河边,进行了近距离的观察。我们发现有两个污水排放管道,而且有一些像鱼虫的不明生物。我们又观察了周围的环境,植物生长得很茂密,可水中的死鱼非常多,垃圾也不少。

分析

1、这条河常年清澈见底,鱼死的也很少,又没有那么臭,而且垃圾也不多。因此按一般情况,应该不会那么臭,而且死那么多。而实际上却糟得很!

2、我从调查中发现,小河的一段在公路下面,公路上有很多车辆来往。小河附近有许多做买卖的,这条河离着这他们非常近。

结论

小河非正常受到污染的原因有:

1、有的人随便往河里扔垃圾、吐痰、抖烟抹。小河里的水被弄脏,所以就被污染了。

2、有些工厂因用过的污水没地方排放,就引了一条管道,通到河里。因废水排放,小河就被污染了。

3、由于河里有污水,有的鱼是直接喝了污水被毒死,还有的是吃了被污染的红色不明生物致死。死鱼身上发出的臭气污染了河水。

4、有的小孩在河边玩的时候,想尿尿了,就随地大小便,尿到河里。河水因尿液变得非常臭。

种种迹象表明,小河被污染,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并且与污水排放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人们吃了被毒死的鱼,后果可想而知。

水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篇3

根据县政协办《关于报送调研材料的函》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庚即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县生态环境建设调研工作相关事宜,明确目标,细化责任,落实到人,现将我县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分析

(一)县域生态环境现状

1.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盐碱化)及鼠虫害问题突出,

由于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破坏和气候等自然原因造成。经统计,20xx年我县草地总面积20926.27km2,其中低覆盖草地8899.18km2、中覆盖草地7953.77km2、高覆盖草地4073.32km2,沙地面积为430.03km2。从草地结构看低覆盖草地占40%,高覆盖草地仅占20%,形式非常严峻。

2.水域湿地萎缩

我县湿地面积1839.98km2,其中河流水面占60%,湖库、

滩涂湿地、沼泽共占40%。近年来,农牧业、砂石场等严重影响我县湿地环境,但湿地恢复及饮用水源保护项目的落实,有效缓解了我县水域环境的恶化。

3.水及空气质量状况

根据20xx县域环境质量考核相关资料显示:二氧化硫

排放量66470kg、cod排放量107400kg、固体废物排放量16600kg,污染源排放达标率99%,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100%,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100%。

(二)全县生态环境破坏情况

1.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与内地各地区经济、人文等各方面交流扩大,外来经商、旅游人员日渐增多,商业模式粗放,不注重流动人口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环境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县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2.近年来,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特别是交通),为方便砂石取运,施工方就地取材,致使公路沿线草场开挖过度,完工后又不及时回填、种草。

3.217线各标段施工单位砂石采挖对道路沿线河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废弃砂石堆积造成原有河道被截断,河水溢出淹没周边草场。

4.全县干部群众环保意识差,白色垃圾随意丢弃,影响草场土质,破坏植被生长环境。

(三)全县生态修复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县实施退牧坏草、退耕还林、草场沙化治理、湿地恢复治理等生态修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域生态环境恶化,但草场沙化问题还是较为突出,也是各项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难点,一是草场治理力度不够,治理面积基本与沙化增量持平;二是退牧还草工程覆盖面小,整体草原生态仍较脆弱;三是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缺乏长效性,草原超载过牧情况仍较严重;四是退牧牧民生产生活保障不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仍较突出。

(四)全县环境保护执法情况及成效

我县无工业企业,不存在工业污染源,在污染源监管工作中,重点要加强对油库、医疗卫生机构、砂场及建设工地的环境监管工作,落实“三同时”制度,并督促相关单位尽快完成垃圾填埋场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全州总量减排工作迈上新台阶。

1.加强对油库、医疗卫生机构等危险化学品、辐射源销售、使用单位的监管,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辐射源登记备案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企业必须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及储备必要应急物资。

2.加强对砂场及建筑工作巡查力度,除登记备案制外,一是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落实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及使用,加强对污水、粉尘、噪声等污染的防治;二是砂场管理严格按照《县砂石资源管理办法》进行,落实资源开发植被、水系保护与恢复机制。

3.我县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与全州各县相比较为滞后,减排工作中的硬件设施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都还处于项目前期工作阶段,根本无法对全县生活垃圾及污水进行处理,更谈不上污染物总量减排。

4.县环境保护局于20xx年4月单设成立,初期,全局干部职工7人(其中:环境监察执法大队1人、监测站0人),无固定办公区,租借县医院30平方米办公室办公,人员紧缺、专业人才匮乏、资金严重不足、无执法车辆。在州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3年时间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执法大队人员3名,监察执法车一辆,办公楼也已基本完成建设,预计今年10月能投入使用。3年里,该执法大队共计开展监察执法工作250余人次,巡查建筑工地80余家、饮用水源地80余人次,查处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工地5家、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力工地3家,在饮用水源保护、县域环境监管及污染源巡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25191平方公里的县,人员及设施配备还严重不足。

二、原因分析

1.对生态环保工作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干部群众环保意识差。

2.挤占挪用我局编制情况严重,监测、监察执法大队进人很难。

3.执法能力差、难度大。一是部分建筑施工单位不认真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噪声、粉尘扰民时有发生;二是有的建设项目不按程序落实环评批复,先建后批、边建边批;三是有的建设项目拖欠或拒不缴付排污费,对执法人员态度恶劣。

4.污染物处置体系空白。我县无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设施等环保设施,大部分乡镇驻地卫生环境差,街道上垃圾成堆无人处理,污水随意排放。

5.环境监测能力空白、监察执法能力不强。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人员配置11人,但我局目前只有1人(无资质),设施设备均空白;监察执法大队人员3人,人员太少、执法能力差且均不具备执法资格(每年7月初由州局统一组织执法人员资格培训,但属我县维稳敏感时段,无法派人参加,致使我局截止目前无合格执法人员)。

6.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县牲畜出栏率低(东区情况较为严重),过度放牧导致草场过载退化。

三、亟待解决的环境保护问题

1.加强环境保护知识宣传,一是宣传我县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提高决策层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了解和环保工作重视程度;二是加强对全县群众环保知识普及,提高环保意识,减少人为破坏环境程度。

2.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争取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草原“三化”、鼠虫害问题、湿地退化。

3.推进环保能力建设,一是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过硬的监察执法队伍,加强对县域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及资源开发企业的监管力度;二是建立环境监测站,污染物监测数据是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有效证据,只有具备一支合格的环境监测队伍,才能保障我们的执法行为合理、合法。

4.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增加牲畜出栏率,遏制过度放牧行为。

5.建立健全污染物处理体系,一是加快推进我县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为全县污染物处理提供条件;二是建立乡镇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运输体系,各主要乡镇应设立环卫站,加强对生活垃圾堆放监管、收集及处置,同时要有效发挥垃圾收集池及中转站的作用。

水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篇4

环境的基本状况

寒假,学校大学生实践调查的作业,因此,我对我家乡-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多年了一直在外面读书,很少回家,回家也从来没有好好的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这一次的调查和实地走访,说实在话家乡的环境让我打吃一惊。小时候,经常从爷爷、奶奶那一辈听到这样的说唱:“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我记得小时候,家乡的河水是清澈见底的,河里鱼虾成群结队,傍晚时分河里的石头上会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们就这样一边捡着螃蟹,一边嬉戏,这里曾是我童年快乐的回忆,是我童年迷恋的地方。那时从来不曾想过这一切都会逝去。可是现在却应征了“鱼虫绝代”、“河水泛滥”的说法。河道里满是废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积,没有清理,河水变得臭气难闻,河里没有了鱼虾,更别说小孩嬉戏了。而且许多水资源也因为人类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已经枯竭。不仅仅在于河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无得污染。今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天气也变得异常炎热,特别是在夏天令人难以接受。

环境污染的原因

由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村镇住宅建设的激增,不仅城市,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许多地区的乡镇工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方面各种工业任意布点;另一方面又因经济能力和技术力量的薄弱,企业无力处理“三废”,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兴建的水利设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灾害的威胁。随着生产的发展,化肥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种污染物在农村地区内循环,造成大面积农村面源污染,水体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小城镇卫生条件差,交通拥挤,居住紧张。村镇或布局分散,或延展过长,于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的安排都极为不便。村庄内部结构松散,空间混杂,生活用水不卫生,道路不规范等。但城镇建设费用很少,无力改变这种现状。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家乡环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幸好国家新出台了“禁塑令”,但效果还不显著。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坏,水资源污染严重:

1、森林面积减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认为造成的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大量开发森林资源,然而又没有及时的进行补进;

2、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土壤变得松散,雨水下来,泥土冲进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换新,形成污染;

3、森林减少,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

(四)整治仍不彻底。在城区,鸡鸭屠宰点和烧肉摊点污染严重;花盆和盆景中烟头、纸屑较多;摊点商户占道经营较多;车辆乱停乱靠现象依然存在;牛皮癣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倾倒垃圾依然严重,河水污浊。在乡镇街道,乱丢乱吐乱倒现象严重;农贸市场垃圾较多;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小食店清洁卫生问题突出;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干道公路沿线轻边远村社的现象;部分乡镇对场镇和主要公路沿线外的村社还未开始环境整治。在农村,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较为普遍。

(五)设施不够完善。一是环卫设施数量不够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路灯、人行道板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破损严重;二是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车场、水果市场、畜禽交易市场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影响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

(六)、交通工具(、车辆、轮船、飞机等)废气和噪音音;

(七)、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八)、废水、废渣。

人类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环境污染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气体,影响呼吸,影响健康;“白色污染”的危害有:

1、视觉危害,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2、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保护环境的措施

通过调查的我得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虽然家乡现在在的环境状况不是很乐观,但是据调查,我们的政府正在努力进行环境保护的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向老百姓宣传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的环境白虎意识等;在政府的努力下,作为这片土地主任的人们,外面更应该努力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爱护它,保护它,从手上的事做起,不乱扔、乱折、乱吐;从身边的是做起,共同把我们的家乡建成美好的家园。

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牢记心中!

水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篇5

在当今世界里,科技发展迅速。然而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自然环境。环境对其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地,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然而,随着人类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就拿柳州来说,它是广西省的一个工业城市。自然会出现一些关于环境的问题,但究竟该问题有多严重?针对这个问题,我做了如下调查:

时间:20xx年8月7日星期日。

地点:家庭网络。

调查对象:柳州生态环境情况

调查结果:柳州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气环境质量:柳州市工业废气污染行业为造纸,食品,化工,有色治炼废气。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和酸雨污染仍是我市空气污染主要问题。柳州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上面环山的壶形丘陵盆地;逆温层出现频率大,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垂直逸散和水平稀释;加之柳州市工业布局不合理,柳北工业区处于冬季风主导风上风向;工业和民用燃料以煤为主废气排放量大,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尚缺少根本的治理措施,大量的烟尘也难以治理彻底,从而造成煤烟型的空气。

2、水环境质量:柳州市工业废水主要污染行业为造纸,食品,化工,有色治炼和黑色治炼。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依次是化工,黑色治炼和食品。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

3、声环境质量:柳州市区域和交通道路噪声污染正在逐步改善,但局部或点源污染明显,主要是建筑噪声和生活噪声扰民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柳州是座工业城市,又是西南交通要道,除了工矿企业产生噪声外,更多的受到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如商场、迪吧、歌舞厅等)的影响。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旧城区的改造和住宅小区的兴建势必会导致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的现象屡屡发生。

总之,我们柳州的环境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急待人们去解决。人类应马上树立环保的意识,不能以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如果人类在继续一如既往地破坏环境,那么总有一天,人类将被淘汰,地球将成为宇宙中的一个遥远的历史。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水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篇6

前??

随着21世纪的逐渐深入,我们伟大祖国在腾飞,但是经济在增长,环境却在恶化。据资料显示,全国有五分之一的城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所以,有必要对所有公民进行环境意识的调查和普及。就此问题,我们实践队对偃师岳滩镇岳滩村的村民进行了环保意识调查。现就调查结果作以下分析。

一、环保意识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有83.3%的人表示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很严重;有16.7%的人表示还可以,但是不是很好,有一定的差距,人需不断改进。有73.1%的居民认为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看来环境问题已经为广大人们所关注,已经成为了一个众人瞩目的重大问题。有52.2%的人认为与以前相比,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另有47.8%的人认为并没有很好的提高。看来,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确实有所提高,但是还有一些不顾生态平衡蓄意破坏环境的人,而他们为的只是一些个人利益。有88.9%的人认为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必须加强;另有11.1%的人认为目前状况还可以,无需加强。看来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还须进一步加强。

在如何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上有55.6%的人认为应加大宣传力度;有77.8%的人表示要加强相应的教育。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环保教育;另有56.7%的人认为应该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惩处力度。在增强人们环保意识的问题上有待不断加强与提高。

对由于环境问题所引起的自然灾害有38.9%的人认为应该及时整治,加快植树造林;38.9%的人认为要增强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有22.2%的人表示要强化环保重点地区人们的环保意识。对于未来环境的发展有44.4%的人表示很有信心,相信将来的环境会越来越好;有27.8%的人表示不好说;另有27.8%的人表示对于将来环境的发展没有太大信心,因为人们所发明的现代化工具会不断地对环境造成危害。有62.2%的人表示如果有环保组织招募环保志愿者愿意参加;有27.8%的人表示看时间而定不过会一直支持环保事业。看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不仅有热情,还有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居民对岳滩村环保情况了解程度一般,调查显示,62.2%的当地居民认为自己对岳滩村环保情况了解属于一般,20.1%认为不太了解,只有20.4%的居民认为非常熟悉,当问及岳滩村环保情况处于哪个程度时,50.6%的居民回答一般,34.2%的居民认为很差,6.9%的居民认为说不清楚,只有8.1%认为较好。

当前岳滩村环保情况基本保持原样,不很到位但呈良好发展的趋势。问及岳滩村环保到位于否时,74.7%的居民认为岳滩村环保情况不到位,18.1%的居民回答不清楚,只有7.2%的居民认为岳滩村环保情况保持原样,没有变化,27.3%认为越来越好,11.4%的居民没注意,只有26.4%的居民认为越来越差。

居民对环保情况重要性的认识到位,但提及自身影响却少有见地。49.5%的居民认为岳滩村环保情况很重要,只有11.2%认为不重要,当问及当前岳滩村环保情况对个人的影响时,52.1%的居民认为影响不大,8.7%认为无影响,6.5%说不清楚,32.7%认为影响很大。

二、环保意识的特点:

1.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对环境的满意度成负相关,从调查中可发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对环境判断的重要变量之一,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越高,对中国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得就越清醒,从而造成对环境状况满意度的下降。如果用不同群体中“高满意群体”和“低满意群体”比例来体现各群体的总体满意度,则学历在小学及小学程度以下人群的满意度最高3:1,大学本科及以上人群的满意度最低3:5,即低学历与高学历满意度比为5:1。

2.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环保意识成正相关,因为他们对环境题的认识程度更清晰。

3.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系。所处环境越好,居民的环保意识越强,反之亦然。选择空气中无难闻气味,垃圾乱放现象的有110个人,其中有17人在下一题,“是否看见有人乱扔垃圾”中选择“无”,环保意识高达70%。

4.老年人环保行为强于年轻人,从调查中发现,居民的年龄也是影响环保意识的一个因素。在是否愿意参加环保活动一题中有326人选择“愿意”,482人选择很愿意,其中50岁以上的共有112人,有197人表示愿意参加或很愿意参加。这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有利途径,我们的宣传行动可以从老年人带头做起。

三、看法和建议:

通过这次的社会调查使我对岳滩村部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一定了解,其实目前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可以明确透露出岳滩村村民有着比较强的环保意识,但是其环保行为却远远落后于他们的环保意识,良好的环保意愿也难以付诸实际行动,再加上有关部门的工作未做到位,执法力度不够,对环保工作的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的存在。

针对目前岳滩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现状和已经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应如何加以处理和改善呢?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下面我就针对这两方面分别谈谈我的看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从居民自身着手,这是改善环保现状的前提条件。

第一,加强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居民的环保素质,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风气,加强居民环保意识,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素质。环保事业是集文化素质与公共道德于一体的事业,是人们对国家集体关注的表现。只有素质上去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才会相应地加强。

水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篇7

摘要: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不论是环境污染及资源破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即造成生态破坏。公路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破坏也必将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关键词:公路立交;景观设计;线形;桥跨结构。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公路建设与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明显。所以,只有科学评价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公路交通的建设、管理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公路交通与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1、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公路施工、运营与养护过程中,有害物质进入土中,污染地下水,导致饮用水和农业用水质量下降;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和土壤遭到污染,可能使农作物减产,使用消冰雪的盐对水、土壤和农作物都有不良影响;汽车尾气和盐类有害物质影响公路沿线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公路附近的动物容易被汽车撞伤、压死;公路选线不当,会破坏地貌、休息场所、风景名胜、文化古迹和自然保护区等。公路建设与营运过程中,对沿线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常,山区公路建设难度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远比平原地区大。而平原地区公路建设对人工生态系统影响明显。选线不当及施工中引起局部自然生态失调,会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公路建成营运后,沿线经济带开发引起人类活动的增加,也将成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失调的新的诱发因素。

1.1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占用耕地,拆迁房屋和其它附属设施,影响沿线生物和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高速公路延伸长达数十到数百公里,穿越不同的省、市、县,路线对现有的行政区划、城镇布局、农业用地及其排灌系统、林场及水产养殖区等,会造成分割从而影响路线两侧的生物交往及人际交往、信息传递、原料及成品的交流等社会活动。还有的会给一些文物、古迹地的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

公路建设会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生物和种群向偏僻地方或其他地区迁移。另外,使动物的活动区域缩小,领地被重新划分,导致种群变小和种群间的交流减少。

2)水土流失

修建公路需取土填筑路堤,开挖山丘形成路堑,必将破坏原有植被,干扰动物栖息环境,破坏土体的自然平衡,引起边坡失稳、水土流失。在施工期取土、弃土场及暴露的工作面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源,山区坡面弃土可带来长时间的水土流失,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路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通常情况下,公路路其工程特别是高速公路路基较高,土方量较大,施工期间路堑的开挖、路基的填方对地表的扰动较大,路线两侧局部范围已有的植被易遭到破坏,土壤疏松,这种微地貌的改变,对降雨集中季节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另外,路基的取土、弃土,施工前临时占地,使路线所经过地区耕地及植被面积减少,路线两侧20~30m范围天然植被破坏,对农业生产发展有不利影响。施工期临时用地由于施工机械的碾压、人员的踩踏,使土壤结构发生改变,耕地复耕后一定时期内肥沃度难以恢复,影响作物生长,非耕地植被的自我恢复能力减弱。

(2)桥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由于桥梁的修建,使河床过水断面受到压缩形成桥前局部壅水,水流速度减缓,泥沙下沉。桥下水流速度加快,造成局部冲刷。此外,施工期间基坑开挖、筑岛钻孔、打桩,使河床受到扰动,泥沙上浮以及泥浆废碴排放,致使下游局部河段水质变差。隧道的修建虽对洞身所处地段扰动不大,但隧道进出口两端,仰坡面的开挖使天然的植被破坏,对局部山体的稳定不利,另外,隧道废碴若处置不当,碴土可能随汛期暴雨流失,淤塞沟渠、河道,破坏良田等。

4)环境污染

公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及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必将污染大气、土壤、水体及周围环境。特别是一些穿越居民稠密区和生态敏感区域的高速公路的路段,施工中由于大型施工机械的作业,每日产生的噪声、振动、废气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和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所产生的扬尘,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沥青所散发出来的气味等,尤其是碎石加工厂石料的破碎过程,粉尘很大,对周围环境影响大;同时,沥青混合料拌和场的拌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粉尘也较大,近年来采用除尘设备,达到一定效果,但仍然不能根本解决。

施工期间的噪声污染,主要是由于施工机械如打桩机、钻孔机、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稳定土拌和机、路面材料拌和机、压路机及各种运输车辆等所产生。这些机械的噪声源强,一般为80~100db(a)。对施工人员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直接操作人员,另外对500m以内的区域有一定的影响。

1.2社会生态环境问题

公路改善的目的,一般是通过较低的运输费,能较方便地到达市场、工作地点、购物处及诸如健康和教育设施而给周围社会带来效益。在一些主干公路和高速公路项目中,利益者往往主要是长途运输,而当地的效益可能极小。然后,公路建设与公路改建项目总会改变一些公路周围社区或社会环境、影响生活方式、行程方式、社会和经济活动等多个方面。

当公路或其它基础设施截断已有的公路时,就产生了社区隔离现象。在新建的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设计车速较快,又进行了出入口控制和隔离措施,当地出行的路线加长,直接影响企业业务、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连接线的修建可解决公路与社区之间的冲突,减少交通对社区的影响,有时也会给当地商业业务带来繁荣,同时社区也会担心由于交通分流而损失业务,有时社区活动就会朝连接线迁移,潜在地改变了现有土地的使用方式。公路建设项目也可能引起地方公路网络上车流量的变化,如果地方交通增加会产生公害。

当农田被一条新建公路而分割时,农业活动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干扰现有的耕种方式以及田块之间的连接。同时旅游业也会因公路建设受到影响,公路交通改善,交通方便与快速会对旅游业有利;而如果管理不当,旅游点商业活动增加,会影响旅游的吸引力。

当比较孤立的社区与外部世界的接触联系日益增加时,会产生“文化振荡”,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公路建设,加强了当地与外界的联系,开放程度加大,当地让其它人来开发与居住,从而扰乱了人类与土地之间的脆弱的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人口迁移与当地人口的减少。对于大部分当地居民来说,土地是其本身、其生活方式和其生计中一个珍贵和不可摆脱的部分;确实植物与动物都基本上被认为是受尊重的生命,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公路建设太容易破坏这种平衡了;新建公路使得当地与外界联系加强,外界人员有的会占有土地种田,有的开发诸如矿藏、森林或野生生物等其它资源;对现有资源的日益增加的竞争,尤其是当居住者引进一种生态上不合适而又未被证实的生产系统时,将可使当地人口处于不利地位。同时,新居民以及公路施工人员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健康与社会问题,包括疾病、生活习性、就业压力等,这些将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并易使其受到伤害;当地公路交通改善而提高了其土地价值,将赶走一些低收的租户和住户,公路建设会损害当地一些人的利益。

公路建设必然造成住宅、地产、企业及其它生产资源的被征用,必将引起社会干扰及使受影响的居民遭受损失。征地影响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而且还是社会和心理方面的;经济影响包括房屋或一个企业的损失、业务收入的暂时或永久性损失,这些都是可以估计和作价的,但是,对这些损失的具体计价却往往是一个相当困难和持久的过程;社会和心理费用更加复杂,有时更加具有破坏性,社区或村庄被分割和破坏,居民之间的交往也因公路的分割而减少,甚至失去联系,商业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这类问题往往在居民个人的身体健康问题上及不同程度的心理压抑中表现出来。

公路建设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主体工程占用和分隔土地,移民拆迁;路堑的开挖,路堤的填筑对地形、地貌的植被的破坏,以及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和水系的影响等。

2、公路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所称的生态环境是指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森林、草原、湿地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等。

公路应绕避生态环境中所列的保护对象。公路对生态环境中的保护对象产生干扰时,应结合受保护对象的特性提出保护方案,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的限度。有条件时,宜进行环境补偿。

2.1生物及其栖境的保护

公路中心线距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边缘宜不小于100m。当公路必须进入自然保护区时,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公路通过林地时,应严格控制林木的砍伐数量,严禁砍伐公路用地范围之外不影响视线的林木。公路用地范围内,应按绿化设计要求进行栽植。有条件时,填方边坡的植被覆盖率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应达到70以上;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应达到50以上。公路经过草原时,应注意保护草原植被。取、弃土场地应选择在牧草生长差的地方。公路进入法定保护的湿地时,工程方案应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重大改变。施工废料应弃于湿地之外。在有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出没路段,应设置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并为动物横向过路设置兽道。

2.2水资源、自然水流形态的保护

应调查和搜集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地表水资源分布、容量以及水体的主要功能。路面径流不得直接排入饮用水体和养殖水体。不得占用居民集中地区的饮用水体;当路基边缘距饮用水体小于100m、距养殖水体小于20m时,应采取绿化带或者其它隔离防护措施。公路在湖泊、水库等地表径流汇水区通过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公路对地表径流的阻隔。公路经过瀑布上游、温泉区等特殊水体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确定避让距离。在作饮用水的地下水水源保护区设置的排、渗水构造物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时,应采取措施隔离地表污水。应注意保护自然水流形态,做到不淤、不堵、不留工程隐患。跨越溪、河、沟的桥涵的过水断面,应保证泄洪能力。公路跨越山谷时,应根据山谷宽、深及汇水面积等选择通过方式,有条件时宜优先采用桥梁跨越。工程废方弃置应作出设计,避免阻塞河道水流或造成水土流失。

2.3水土保持

应充分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及覆盖率、水土流失现状等,综合采用生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山区公路地质病害地段,当采取生物防护措施进行水土保持时,应考虑当地区域水土保持规划。山区、丘陵区公路应尽可能与原有地形、地貌相配合,减少开挖面、开挖量,注意填挖平衡。弃土场应做好排水防护设计,以避免成为新的水土流失源。取土点宜选择荒山、荒地。暴雨强度较大、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石质挖方边坡或松散碎(砾)石土填挖方边坡地段,宜采用植物与工程综合防护措施。做好公路综合排水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天然水系将路界范围内地表径流引入自然沟中。各种排水沟渠的水流不应直接排放到水源、农田、园林等地。应注重高速公路绿化设计,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花草、灌木、乔木等植物,对路堤边坡、弃土等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3、公路交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外,还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体讲,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的多样性和生物遗传的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般有三种方式,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

3.1公路交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公路建设和营运对地区局部生态环境的影响往往是永久性的。路基、路面、采石取土区、工程施工区以及永久性建筑等,可能在不同路段对森林、草地、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公路建设和营运还会干扰沿线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有可能对某些珍稀濒危动植物产生一定的伤害。另外,不合理的公路布局,有可能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公路建设和营运必须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消除和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

3.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公路建设和营运,必须遵守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法规。

1)实行环境影响评价

?野生动物保护法》指出,“建设项目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建设项目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对此作出评价”。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明确保护措施,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2)保护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条例》还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3)合理选线

公路选线,通常应避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集中分布区、重要自然遗迹分布区、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地区。

4)采取保护措施

如果公路必须通过上述特殊区域时,应建有效的保护设施,如保护网栏、兽类通道及桥涵等。严格管理措施,如限制车辆运行速度,限制噪声,减少尾气污染等。必要时,可以对某些受直接影响的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

4、结语

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不论是环境污染及资源破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即造成生态破坏。生物资源破坏将直接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生物,从而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环境污染将通过降低生物的生存环境质量而使生态系统遭受冲击。公路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破坏也必将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纪检组政治生态调研报告8篇

生态板调研报告8篇

环境大整治调研报告8篇

水环境状况调研报告6篇

家乡环境调查报告精选6篇

环境保护的总结报告5篇

环境调查报告的作文6篇

环境报告的工作总结8篇

校园环境调查报告推荐8篇

校园环境调查报告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309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