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写教案都是一个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教师通过教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以下是28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幼儿园小班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处于懵懂时期,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探索世界不妨从幼儿自身开始。身体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去仔细观察它,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感受,在游戏中萌发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
在活动形式安排上,我考虑到了幼儿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的特点,通过看、说、摸、跳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地感知、体验、表达,在发展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获得保护身体的粗浅知识。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初步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运用身体各部位积极参与活动,感受身体的重要性。
3.体验游戏的乐趣,萌发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初步的认识人体的经验。
物质材料准备:10个呼啦圈,一块大布,每人一张拼图,三首奥尔夫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韵律导入,认知身体"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吗?"(有脚、头、肩膀??)"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它们,从头开始吧!"
二、摸摸猜猜,学说儿歌过渡:"小朋友真棒,身体的各个部位:头、手、脚都协调地动起来了。现在先请小朋友坐下,我们来玩个猜猜看的游戏。"1.幼儿触摸,进一步认识身体。
"这块大布下藏着一个人,我们来摸一摸,猜猜你摸到他身体的哪个部位。"2.揭示人体部位名称,学说"我的xx"。
3、完整说儿歌。
三、呼啦圈游戏,协调动作"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玩一个呼啦圈游戏。"1.介绍游戏规则。
2、听音乐(奥尔夫--开始、停止的音乐。)玩游戏,适当增加难度。
四、模仿想象,迁移经验过渡:我们认识了身体的这么多部位,好能干啊!你的身体平时都干些什么事,谁能表演一下?(洗脸、刷牙、打电话??)1.模仿生活动作。
2、归纳提升保护身体的办法,升华爱惜身体、珍爱生命的情感。
小鱼游游
核心提示:幼儿园艺术活动游戏化、生活化的研究初探一课二议活动记录日期20xx.3.16活动名称小鱼游游(音乐)执教者顾舟观摩人员谢园长、李老师、陈老师等第一次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用手指、手腕来表现小鱼游。2、提醒幼儿在做小鱼
游时能保持与同伴的距离,,互相间不。.。、一课二议活动记录
音乐幼儿园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初步认识五指,感知理解儿歌内容。
2、对手指游戏感兴趣,乐意与大家一起表演儿歌。
3、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手指娃娃、音乐《摇篮曲》、《鸡鸣》。
【活动过程】
一、起床游戏导入。
1、师:(播放摇篮曲)听了这首音乐感觉怎么样啊?你想做什么呀?(幼儿自由回答)(播放鸡鸣)鸡叫啦,天亮啦,小朋友要做什么了呢?哦,你也起床了,你也起床了,我也起床了,大家都起床了。
2、师:鸡叫声是让小朋友起床,那刚才的音乐是让小朋友做什么事情呢?想一想。(引导幼儿说出是睡觉,播放《摇篮曲》,师带幼儿做睡觉的样子,播放《鸡鸣)做起床的动作)
3、师:小朋友们都起床了,我的手指宝宝也起床了!你们看!我们和手指宝宝打个招呼吧“手指宝宝你们好”——“小朋友你们好!”
4、师:指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你们愿意吗?那你想玩什么游戏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和手指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二、在捉迷藏的游戏中,初步认识五指。
1、认识小不点。
师:(师把手藏在身后)我的手指宝宝藏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出来啦,出来啦,看,(出示小手指)是谁出来了呀?(幼儿自由说一说)哦,它的名字叫小不点,为什么叫小不点呢?我们来比一比它是不是最小的呀?哦,小不点,小不点(重复加深幼儿印象)你们的小不点呢?和我的小不点来拉拉勾吧。
2、认识大拇指。
师:这次谁会出来呢?瞧,(出示大拇指)嗯,这是大拇指,大拇指就是谁呀?(指着自己)就是——我,学一学老师的样子(师幼边说边做)。
3、认识大个子。
师:我的手指宝宝呀真调皮,又躲起来了。猜一猜接着谁会出来呢?(出示中指)哦,它的名字叫大个子,比一比是不是长得最大最高的呀?大个子点点头,点点头。(师幼边说边做)
4、认识二胖子。
师:又要出来啦,又要出来啦,(出示无名指)打招呼“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二胖子,”是谁呀?那我们应该说什么呢?(师幼一起说一说)
5、认识食指。
师:还有一个手指宝宝也要跑出来了,是谁呢?(出示食指)(教师与幼儿互动,指着小朋友)就是你,就是你,小朋友和我一起边说边做——就是你,就是你。
6、复习巩固五指的名字。
师:你们真棒!可是呀,我的手指宝宝又躲起来了,(师幼一起把手放在身后)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小不点,小不点,你在哪里?”——“我在这里”(一起拿出小手指,其余类似)
三、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示范儿歌(速度偏慢)。
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记住了手指宝宝的名字!可是手指宝宝玩游戏累了,它们都想睡觉了。
2、你们的手指宝宝想不想玩这个游戏啊?(幼儿念儿歌2遍)
3、有的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我们请她来玩这个游戏,好吗?(个别幼儿尝试)
4、手指宝宝还想玩这个游戏呢,我们再来玩一玩吧。(集体朗诵)
5、我们小3班的小朋友真棒!拍拍手表扬一下自己。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名字叫什么?
四、律动结束活动。
师:我们的手指宝宝真能干,它们还会玩什么游戏呢?会变成什么呀?(带幼儿学一学小动物)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变一变吧!(律动离场)
音乐幼儿园小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游戏让幼儿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2、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1、豆子生长过程的操作材料1、2、3、4
2、每人一个豆子头饰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课题,熟悉歌曲。
t:“宝宝们,看我带来了什么?它里面是什么呢?”(教师出示豆荚,幼儿认识豆荚,并知道豆荚中是豆子)
t:“关于它有个很美丽的故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风轻轻地吹着。很轻,很轻——小豆荚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张开了小嘴巴,小豆荚离开了妈妈,跟着风婆婆,跳呀跳呀,蹦呀蹦呀,真快乐。小豆子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从豆荚中跳出来。有的落在了草丛中,有的跳到了池塘边,有的跳到了花丛中。下雨了,下雨了,小豆子宝宝张开了小嘴巴开心地喝着水。渐渐地,小豆子宝宝怎么啦?(请幼儿说一说,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边使用操作材料1)
t:“小豆子发芽了,慢慢的慢慢的,发芽的小豆子又会怎么样呢?”(教师示范演唱,使用操作材料2)以下相同,直到使用完操作材料4。(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
2、通过游戏,学唱歌曲。
t:“我们今天教室里也有许多的小豆子,想不想慢慢长大啊?”(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教师让幼儿在不同的地方长大“草丛、花丛、池塘边、座位上”)
t:“小豆子们长大了,你高兴吗?那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晒晒太阳吧!好让我们的宝宝快快成熟!”(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曲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音乐幼儿园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欣赏两种(轻松活波、恐惧紧张)不同节奏型的音乐,感受音乐中牙虫出现时的恐惧和紧张的气氛;
2.能跟随不同音乐的指引做出相对应的情境表现,并遵守游戏规则参与活动;
3.通过游戏了解刷牙可以保卫牙齿,体验保卫牙齿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人数相等的牙齿头饰;小黑点若干;牙刷若干
生活经验准备:了解了生活中的有关蛀牙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了解牙齿与牙床的关系
(一)集体认识牙齿和牙床图片
(二)认识与巩固自己所扮演的牙齿身份
介绍牙床:“小牙齿们,每颗牙齿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叫做牙床。因为有了牙床的保护,才能健康的生长,所以,牙床对我们每一颗牙齿都非常重要。看看,现在我们每个小牙齿下面就是自己的牙床,要好好爱惜自己的牙床哦!”
二、音乐游戏进行时
(一)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
完整欣赏一次音乐,感受牙虫出现时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紧张、害怕、恐惧的氛围。
(二)音乐游戏自主感受中
游戏玩法:所有幼儿围着椅子的外面站成—个圆圈,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1.了解游戏玩法:每个牙齿都有牙床。
幼儿熟悉游戏玩法,知道音乐结束后每颗牙齿都要一一对应找到牙床坐下来。
2.自主跟随游戏活动。
辅助情境游戏:吃食物补充能量,师幼共同大口吃食物(依次出现三张图片:冰淇淋、巧克力、糖果)。
情境问题:吃了太多甜食引来了牙虫,大家要一起保护牙齿哦!牙齿保卫站开始了!
(三)音乐游戏:牙齿保卫战
游戏规则:以“抢牙床”的方式进行,音乐结束以后没有牙床的牙齿就被牙虫伤害,变成蛀牙,失去牙床。
1.第一遍完整音乐游戏:知道没有牙床的牙齿会被贴上黑色的圆点,变成蛀牙,需要到“黑洞”里等待同伴救援。
2.第二遍完整音乐游戏:了解游戏规则,自觉寻找牙床。
3.第三遍完整音乐游戏:跟随音乐自主游戏活动。
三、情境游戏:牙齿刷干净
所有牙齿刷牙,保护牙齿,同时,帮助有黑洞的牙齿变回健康的小白牙。
四、大家一起保卫牙齿
师幼共同跟随音乐最后完整游戏。所有的牙齿都能找到自己的牙床,牙齿保卫战成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充分运用了情境角色法,让孩子们在整个游戏中扮演小牙齿,激发了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感受两段不同气氛的音乐时,教师以面部表情结合肢体语言表现愉快、恐惧、紧张的情绪,以此感染孩子们的真实体验。活动中以问题情境引导幼儿熟悉、了解游戏规则,成为本次活动潜移默化的一大亮点,让活动有趣而又生动,真正体现了孩子们的玩中学,学中玩。小牙齿们在两次感受音乐后,有挑战的抢椅子游戏伴随紧张恐惧的旋律出现了,随着椅子越来越少,不少小牙齿成了蛀虫侵蚀的对象,变成了一个个贴有黑洞的坏牙齿暂停游戏.此环节希望通过幼儿自主的游戏,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建立游戏规则。同时帮助幼儿正面面对挫折,不畏游戏的失败而退缩;同时规则的形成也是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
整个活动中巧妙地把孩子的兴趣点与活动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宽松的氛围,创设相互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使孩子体会到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活动最后达到了“高潮”,有的孩子们因为恐惧的音乐而焦急;有的孩子因为没有保护好牙齿而伤心;有的孩子因为保护好牙齿而开心。孩子们在音乐感染下,游戏的刺激下体验着各种隋绪的变化,让整个活动都鲜活起来,真正地体现了音乐游戏的价值。
音乐幼儿园小班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属相鼠的排位,引导孩子关注生肖文化。
2、认识打击乐器木鱼和锣,学会演奏,并尝试为《小老鼠,上灯台》故事配乐,感受其艺术效果。
3、学习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的演唱,能运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音调的变化)表现老鼠淘气可爱、憨厚年迈的不同音乐形象,并用肢体动作创造性地表演。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引导孩子大胆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调整情绪,引导孩子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艺术学习。
二、谜语导入。
师:展示谜面,说它多,可真多,全国每人有一个;说它少,它真少,全国只有十二个。(十二生肖)
生:学生猜测。
师:你知道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吗?
生:(在老师引导下说一说: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三、新课学习。
1、故事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十二生肖中排位第一的小老鼠。(出示课题:小老鼠,上灯台)
师:老师来讲个故事,小朋友一起来听听小老鼠在干什么?(一天夜里,小老鼠肚子饿的“咕咕”叫,他从鼠洞钻出来,东找找,西瞅瞅,哪有好吃的食物啊?咦,那边有个灯台,小老鼠悄悄地爬上灯台,“吧唧吧唧”吃了起来……突然,一只大猫来了,吓得小老鼠“叽哩咕噜”从灯台上滚下来。
2、尝试用乐器给故事配背景音乐。
师:老师这有几件打击乐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出示打击乐器木鱼、锣)演示木鱼和锣的演奏,孩子们徒手练习。
(木鱼:xxx;锣:x—)
师:听了这个故事,老师有个主意:我们何不用木鱼、锣、电子琴这三件乐器来给故事配乐呢,让原本平淡的故事加上一点色彩,或许,这样的讲故事会让人耳目一新。思考一下,然后我们来尝试一下,听听效果如何。(启发孩子用木鱼、锣、电子琴来讲故事配背景音乐)
3、尝试练习配乐,聆听效果。
教师讲故事,孩子们用乐器来配乐。*教师注意适当的引导和及时评价)
师生合作:一天夜里,小老鼠肚子饿的“咕咕”叫,它从鼠洞钻出来,东找找(木鱼:xxx),西瞅瞅(木鱼:xxx),哪有好吃的食物啊?咦,那边有个灯台,小老鼠悄悄地爬上灯台,“吧唧吧唧”吃了起来……突然,一只大猫来了(锣:x—),吓得小老鼠“叽哩咕噜”从灯台上滚下来(电子琴:由高到低的一串滑音)。
4、孩子们说说这样给故事配乐的感受。
5、歌曲学习。
师:刚才的故事,老师用一首童谣来唱给你们听,你们想听的话就用掌声来告诉老师。(教师边弹电子琴边演唱歌曲)
a、出示大歌纸,引导孩子在电子琴的和弦伴奏下,有节奏地念读歌词,体验歌曲的节奏美感。(两种念法)
b、在念读时,引导孩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念读,体会不同的效果,其中重点指导十六分音符的念读,“叽哩咕噜”四字均匀清晰。
c、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跟琴轻声学唱。指导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的对比演唱,注意音准。
d、创造表现歌曲。
师:歌曲中的小老鼠,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说说你的感受。
生:机灵、淘气、可爱、滑稽、幽默……
师:我们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再现小老鼠可爱机灵的形象呢?
生:前面应轻声唱,表现小老鼠悄悄地走路;“叽哩咕噜”可重复一次演唱,表现小老鼠滚下来时狼狈而滑稽的样子。
学生演唱歌曲,聆听效果。
师:可爱的小老鼠身边跟着她的鼠妈妈,我们又该怎样来读唱呢?
师生探讨。
生1:演唱时速度可以放慢些,因为她老了,走不动了;
生2:我们可以唱的低沉一些,表现她是一只年迈的老鼠,动作有些迟缓。
生3:还可以加一些动作和语气词……
师生小结,表现演唱。
鼠妈妈,上灯台(阿呵),偷油吃(吧唧)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叽哩咕噜滚下来(哎哟,好疼啊!)
引导孩子用慢速,低沉的声音演唱。
e、鼓励孩子用肢体动作表现演唱。(启发孩子用肢体动作表现演唱:一手举高表现灯台;另一手表示小老鼠爬上灯台动作。部分孩子带上头饰演一演故事)
一、引向生活。
师:小老鼠可爱的形象一直被人们和很多漫画大师所喜爱,它聪明机灵,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笑声。你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可爱的小老鼠形象?
生1:我印象最深的是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老鼠杰瑞;
生2:我家的墙上有一副《老鼠娶亲》的年画;
生3:老师,你身上穿的衣服上就有可爱的米老鼠形象……铅笔、书包上都有它的形象。
师:是啊,小老鼠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给我们带来了艺术创作灵感。课后,我们还可以去找一找,看一看,了解更多有趣的生肖故事,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课后思考:
这是我作为学校“青年文明号”的支教老师,给皖苏希望小学学生上的一堂艺术课。匆忙赶到希望学校,一个不大的教室里挤满了孩子,唯有讲台处还有些走动的余地:孩子们个头高矮不一,显然是复式教学。一到教室,孩子们兴奋的吵闹声让我适应不过来,这一切分明告诉我:他们渴望新老师来教学,他们渴望有歌声、有琴声,他们渴望很多……
上课回来,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我在思考一个问题,面对新课程,我们失去了什么?或者说,上了十几年的课,面对各种各样的好课与示范课,我们反而开始茫然了。一味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影像画面,但课堂总是缺少了什么。我们不得不问自己:艺术教师到底该坚守什么?我始终觉得:一个真正好的艺术教师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或者将来,他(她)的课堂能吸引孩子,他(她)的课堂相互尊重。我不能说自己这节课有多精彩,但那么多孩子在有限的四十分钟,专注投入。他们时而高举小手,踊跃发言;时而低头沉思,凝神相望;时而喜上眉梢,轻撒一笑……全没有上课前那无礼的吵闹,或许这就是学习的力量,能使孩子变得这样安静而可爱。我想我们的课堂呼唤的就是这样真实的学习过程,可以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一定是真实有效的;可以没有多媒体的影像画面,但一定是充满想象空间的。教学条件虽艰苦,但一样可以创造教学精彩。本节课,我合理运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运用打击乐器木鱼、锣,加上电子琴,让孩子们给故事配乐,一样起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我想,我们的艺术课不在乎一定是华丽或张扬的,它也可以是质朴和内敛的,朴实的就在师生的举手投足、眉目传情之间,淡雅而朴素,去让人细细回味。
过了很长时间,我都无法忘记那坐的满满的一教室的孩子,当几十双眼睛注视着你,你都会感到一种心酸的力量,使你全身战栗起来,你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和卑微,那里的孩子太需要老师的引领和帮助了,他们太渴望交流和学习了。也许他们比起城里的孩子有点“呆板笨拙”,唱起歌来也不够流畅悦耳,说话也会结结巴巴,但那里的孩子更渴望有歌声有琴声来做伴的童年,那响亮而直白的歌声会把你的心深深刺痛……
音乐幼儿园小班教案篇6
活动名称:
音乐活动——约翰弟弟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学唱歌曲。
2、教育幼儿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钢琴乐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这是小兵》
2、《春天》
3、《我们大家做得好》
4、《小鸟醒来了》
5、《蜜蜂做工》
二、导入活动
1、有一个外国小朋友叫约翰,他比我们更小,所以我们可以叫他约翰
弟弟,约翰弟弟每天早上起床,妈妈都会唱一首好听的歌。
2、歌曲的名字叫《约翰弟弟》,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约翰弟弟的妈妈是怎样叫醒他的?
三、欣赏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示范,
2、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3、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请小朋友再听一遍歌曲。(教师在琴声伴奏下再次范唱歌曲。)
4、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晨钟是什么?晨钟是什么声音?
5、教师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分句学念歌词:老师念一句小朋友念一句,老师念完小朋友再念。
2、完整教唱歌曲: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唱唱这首有趣的歌曲,老师大声唱,小朋友轻轻地学。
3、小朋友大声地唱,刘老师轻轻地唱,我要听一听那个小朋友唱得最好听。
4、请小朋友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唱唱这首歌。
五、教育幼儿早睡早起
1、约翰弟弟每天能按时起床,你们呢?
2、我们每天晚上要早点睡觉,早上要按时起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身体才会更健康。
六、复习歌曲《火车快飞》
音乐幼儿园小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切分音,学习切分音的唱法,并掌握节奏。
2.能记忆歌词内容,基本掌握歌曲。
3.喜欢歌唱活动,能用动作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音乐《夏天的雷雨》;
2.歌曲内容图谱一份;
3.有关雷雨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打雷时的场景,吸引注意力,导入活动
师:发生什么事了?
(引导幼儿观察闪电、下雨、乌云等等)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看看能不能从歌曲里找到答案。认真听,等等请你们告诉我都听到了什么?(导入下一个环节)
二、师示范唱,引导幼儿记忆歌词。
师有感情地唱一遍歌曲,并提问。 师:“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回答)
三、出示图谱,帮助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1.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此句歌词的图谱,并解释图标代表含义。
师:“你们还听到了什么?”
2.播放音乐,再次记忆歌词 师:“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听到不一样的歌词了吗?”
3.幼儿再次听音乐,重组图谱顺序,帮助记忆歌词顺序。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特点:问答式,第一段是提问,第二段是回答) “我们用‘?’来表示提问,‘小嘴巴’表示回答,一起听听,提了几个问题,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最后问什么?都是怎么回答的?”
4.看图谱演唱歌曲,巩固记忆歌词顺序。
四、分析讨论 ,演唱歌曲
1.出示节奏型图谱,认识切分音。
师:“是什么样的节奏?”(师范唱,引导幼儿发现节奏规律) “什么样的节奏呀?我们一起边唱边用手拍出来。”(引导幼儿学习切分 音的唱法,掌握正确的节奏)
2.分组演唱,一问一答,表现歌曲特点。 师:“我们请男生来问,女生来答。”
五、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1.分析闪电、打雷、落雨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动作加以表现。
师:“闪电要一闪闪,可以怎么做?打雷轰隆隆地响呢?大雨落下来可以怎么表示落呢?”(引导幼儿创编,发现好的请其上前示范,没有的时候师示范动作,并引导幼儿跟着练习) “老师发现某某小朋友做得很棒,我们跟他一起来一遍。” “你们看,老师的这个动作怎么样?像不像闪电在发光?”
2.幼儿表演,体验愉快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动起来!”
教后反思:
今天我开展了一节音乐活动——《夏天的雷雨》。在前一天,我便仔细的看了教案,并进行了修改。我将目标重点定位在演唱歌曲上,让幼儿体会歌曲一问一答的形式。
活动开始了,我先情境导入,播放了雷声和雨声让幼儿倾听,提出问题: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由于很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告诉了我答案:是打雷和下雨的声音。紧接着我便立刻让幼儿学一学打雷和下雨的声音:轰隆隆、哗啦啦,为了引出闪电,我问孩子们:“一般打雷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什么呢?”“闪电。”有几个机灵的孩子立刻说道。有了这些导入,下一步我便清唱了歌曲的第一段,紧接着我便让孩子根据我第一段中提出的'问题来创编第二段的歌词,可是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创编。
整个活动结束后,我拿出目标想:我有没有达成预设目标呢?第一个是欣赏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能够体会到歌曲的情感,应该说我的第一个目标已经达成了。那第二个演唱目标,也就是重点目标呢?大部分孩子都没有能熟练地掌握歌词,于是,我在想,这是什么原因。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感觉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思维不是很活跃,甚至有的孩子出现浮躁的现象,兴趣不是很浓厚。反思后,我发现在课堂上我缺少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图谱,我忽视了图谱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其实,在此之前,我一直是准备图谱或图片来进行音乐活动,而此次音乐活动我想尝试不用图谱开展音乐教学,想换一种形式开展,在活动中原本让孩子在解答第一段的问题时尝试创编第二段歌词,可是我却高估了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还是乐于在图谱的提示下学习歌曲,在歌曲演唱有趣形象的图谱对中班孩子的吸引力比较大,并且图谱能够有效地让孩子们掌握歌曲的内容。他们喜欢看着生动的图谱进行音乐活动,所以图谱在中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体会到了图谱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并且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虽然这是一次失败的音乐活动,可我也在这次失败中获得了很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