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确保教学进程的有序进行,下面是28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绘画活动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绘画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小燕子的眼睛,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2、尝试创编故事。
3、培养探索精神。
4、享受创意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燕子北归的大图片。
2、图画纸、彩笔、粉蜡笔、水彩、无油的圆珠笔或牙签。
活动过程:
1、出示有关燕子北归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并描述图片内容,请幼儿说说想到了什么。
2、老师提示幼儿假想燕子北归的途中会看到哪些春天的特征,请幼儿尝试创编故事。
3、自由分成几组,请幼儿在图画纸上用油画棒以画彩虹的方法涂满五颜六色(注意画面上方用黑色的水粉涂一部分,以刮画燕子),然后再用水彩把纸面盖满,待干后在上面用无油的圆珠笔或牙签在上面勾划燕子、大地上的花草树木、小动物等。即让幼儿以刮画的形式对创编的故事内容进行自由创意表达。
4、请幼儿把自己创作的画挂于展览区,和其他伙伴共同分享。
总结分享:
幼儿能感受并描述出小燕子北归时在空中所看到的春天的颜色、春天的山、水时的高兴心情。
活动评价:
1、能说出小燕子在空中看到的花草树木的变化。
2、能创编描述燕子和春天的故事。
3、能用刮画的形式创作出作品。
4、在小组活动中知道合作。
大班绘画活动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分析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天里孩子们脱去了厚重的棉衣,喜欢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春天的景色,喜欢在园子里寻找春天。天气好的日子孩子们更喜欢围坐在一起讨论春天。讨论着春天里能做的事情。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
2.教学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通过谈话,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和春天里人们的活动。
1.学习侧面人的动态画法。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描述自己的作品。
3.句子:春天来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确立目标的依据: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新《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因此,活动目标中,我将动态人物的画法作为了活动的重点。难点就是侧面人物的画法。
二、教学策略
1.教法分析
?刚要》中强调“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幼儿的表述的完整连贯外,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谈话法:活动一开始,我和幼儿一起谈论春天的景色,为后面的环节展开作了铺垫。
2.提问法:是指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在观察图片时,将自己所发现的,以及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一起寻找答案。本次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启发幼儿想象、创造的问题,如“春天里除了美丽的风景外,小朋友在春天都会做什么?”
3.体验感受法: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掌握动态人物的画法,请幼儿进行示范,找出难点一起解决。
2.学法分析
(1)观察法:幼儿的想象力虽然比较丰富,但让幼儿凭空想象幼儿往往无从下手。因此,我采用了观察法,通过观察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更加直观形象地观察、感受教师画侧面人物的步骤及要点。
(2)操作法:让幼儿在自主绘画过程中既获得提高,又充分发挥自己无穷的想象力。
还有自主探索法、实践创新法等。
(3)教学准备及教具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有:春天背景图、人物动态图若干、黑板、白纸、彩笔。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谈话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环节二:出示春天背景图。
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图片上春天的景色,由春天的景色联系到春天里小朋友的活动,根据幼儿所说到的人物动态贴到背景图上。
环节三:教师示范画动态人物。(正面、侧面)
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观察、欣赏的平台,通过与观察教师画动态人物的过程,加深对动态人物的掌握。
环节四:幼儿自主创作,巡视中给予个别辅导。
这一环节,幼儿将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愉快地进行创作。在这其中,我将充分地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幼儿绘画时发挥想象、认真、细心而大胆地创作,创作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有自己特点的作品。
环节五:幼儿展示作品。
欣赏和评价是为了引发幼儿更强烈的想象、创造愿望。这一环节中,根据幼儿能力情况和速度的不同,我安排先完成的幼儿将作品拿给旁边的小朋友观看,这样一方面使先完成的幼儿“有事可干”,避免了无谓的“消极等待”;另一方面,让幼儿在与老师和同伴的互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获得美的感受,从而焕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高度热情,同时提高语言表达的完整与连贯。
大班绘画活动教案篇3
民族娃娃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服饰。
2、根据主要民族的服饰特点,尝试画出民族娃娃的特点。
3、发展幼儿尊重、热爱少数民族同胞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少数民族挂图(蒙古族、维吾尔族。
2、油画棒、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那,你们都知道哪几个民族?
2、这些民族的娃娃和我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他们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讨论)
3、教师引导幼儿看挂图了解一些民族服饰的特点。
蒙古族服饰——他的主要特点是身穿长袍,斜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者戴着皮帽子,腰间束腰带,脚穿皮靴。
维吾尔族:头戴六角帽,男子穿斜领无扣的长袍,腰系长方巾。女子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上对襟背心,小姑娘多梳几十条小辫子。
藏族:藏族服饰的主要服装款式就是藏袍,藏袍在藏语里又叫初巴。女孩身穿长裙,外罩一条五彩围裙。男孩一个袖子套在手臂上,一个袖子甩在旁边,藏装的基本特点是上身穿绸或布长袖短褂,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外加肥宽长袍,男子下穿裤子,女子下穿裙子,外系一条五彩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女子的头上一般都戴由多种颜色的丝线组成的扎秀。
4、刚才你们在看民族服饰的时候都看到了些什么?在什么地方?逐一提问,引导幼儿发现图案装饰的主要地方。(小结:小朋友看得真仔细,这些美丽的民族服饰的图案主要装饰在衣服的袖口、领口、衣角。那袖子两边的图案是不是一样的?(是)这就叫对称。小朋友再仔细观察,除了袖子还有什么地方能表现对称美?(衣领、裤脚、纽扣)。衣服上的图案有什么颜色?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
二、教师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幼儿作画。
1、老师这还这有3个民族小朋友,你们看,她们穿的衣服和王老师的有什么不同?(少了许多图案)。我们想不想把它变的更漂亮一些。
2、请幼儿按各民族服饰的特点画自己喜欢的民族娃娃。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画出各民族服饰的主要特点,注意色彩的搭配。
三、讲评、展示幼儿作品。
师: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能把这些民族娃娃打扮的这么漂亮,我们请几位小朋友上来说一说他们是怎样装饰的?我们和民族娃娃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大班绘画活动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春天来了》: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大树妈妈》、《郊游》。教学难点: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用具:琴、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嘀哩嘀哩》、《春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
1、老师引导学生齐声朗读,《春晓》
2、教师导入:
3、教师板书《春》,
4、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
5、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呢
6、播放歌曲《滴哩滴哩》
7、第二遍播放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吗学
9、设计提问:a、春天在哪里??
b、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9、教师导入:“春天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同学们最想做什么呢(唱歌、跳舞、郊游)
10、分组活动听《滴哩滴哩》音乐自由地舞蹈、歌唱。
三、课堂小结:看的出同学们都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保护才会有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去爱护、保护大自然,去争做“绿色小标兵”,让我们的校园,祖国,世界变的更美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大树妈妈》、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大树妈妈》
1.在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2.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方的四幅图理解歌曲。
3.通过对大树树的讨论“你为小小鸟做了什么”加深对爱护树木,保护小鸟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编表演动作,然后一组一组地表演给大家看。
二、编创与活动
1.认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休止一拍,“”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
2.分小组拍击歌曲的节奏,通过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准确地拍击歌曲的节奏。
3.视学生的能力情况,发动学生创编带有“0”的节奏歌谣,使学生有兴趣地掌握“0”准确休止的时值。
4.在演唱歌曲时,遇到带有“”乐句,要唱的轻松自然,不要因为有八分休止符的出现而使旋律的演唱变得生硬,以致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效果。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郊游》、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郊游》
1.完整地聆听歌曲,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拍击节奏、读歌词等活动,积极地听,感受音高,为准确地演唱歌曲做好听觉上的准备,达到轻松地学会歌曲。
2.结合歌曲的表演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去效游心情是怎样的每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效游时的发现等等,启发学生带着情感表现歌曲的内容。
3.分小组创编动作,熟悉加入小鼓的节奏,完整地边唱边表演歌曲。
二、编创与活动
1.课前准备沙子、豆子、饼干盒、饮料盒等物品,分小组将自己的设想实现。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创新。
2.确定节奏型,随着歌曲的演唱,敲击自制的乐器。
三、课堂小节
大班绘画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用语言描述、简单统计等方法来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①个人材料:1/2的鸡蛋壳(洗净晾干)4~5只,约15厘米长削好的铅笔一支,直径约4、5厘米、高约2厘米的透明胶带纸圈1个,直径约1、2厘米、高约20厘米的粗吸管1根(管腔略大于铅笔)。
②分组操作材料:大河、小河模型各一,23厘米×9、5厘米的长方形卡纸2张,“小积木”20块(每块由两枚陆军棋粘合而成),记号笔1支。
2、教师操作材料:
①“小鸡出壳”桌面教具一套(制作方法附后)。
②演示材料:半个海洋球、小盘子、一次性针筒、浅蓝色水。
③有关拱桥、隧道、球形屋顶等照片及实物投影仪。
④用卡纸做成的拱形桥洞三个(一大二小,如图四)。
⑤图片一张,如图三。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激趣,幼儿操作感知
1、结合桌面教具,讲述故事《小鸡出壳》(附后),引出疑问: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
?评:用桌面牵线教具和故事中小鸡姐妹的对话引出课题,使幼儿置身于有趣的童话世界之中,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启发幼儿用铅笔笔尖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啄”蛋壳,寻求答案。
①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②幼儿模拟操作,得出“鸡妹妹用尖嘴巴啄破蛋壳”的结论。
?评:教师巧妙地启发幼儿用笔尖模拟小鸡的尖嘴巴,使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发现答案的愉悦感。〕
3、引导幼儿探索相同的力分别作用于蛋壳的凹、凸面而出现的不同现象。
①鸡姐姐不服气,说刚才用的力不一样,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铅笔掉下去的力差不多大小呢?
②幼儿简短讨论后,教师引导幼儿借助吸管和胶带纸圈再次操作(方法如图一),结果发现鸡妹妹确实是用尖嘴巴啄破蛋壳的。
?评:此处吸管的运用相当精彩,它既控制了笔尖下落的高度,又控制了笔尖的落点,避免幼儿产生蛋壳不破是因为“笔尖滑走”的误解,体现了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的严谨态度。〕
二、教师演示解惑,幼儿初知原理
1、小小蛋壳真奇妙,这么放不容易碎,而这样放就很容易碎,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幼儿简短讨论。)
2、请幼儿观看教师的实验演示,发现“力的分散”现象。提问:我把针筒里流下的蓝色水比作铅笔掉下去的力,把半个海洋球比作蛋壳,请大家看看水落到“蛋壳”上怎么样了?(教师操作演示,如图二。)
?评:教师将无形的“力”用有色的“水”来替代,把抽象的、隐性的“力”转化为具体的、显性的“水”,成功地突破了“力的分散”现象这一学习难点。〕
3、教师边借助图示(如图三),边用有趣的语言小结“薄壳结构原理”。
?评:将幼儿零散的感性经验归纳并上升为图示符号的表述,既简明扼要,又为下一环节“迁移应用”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明白:许多事物可以用简明的符号、文字来说明。〕
三、教师引导迁移,幼儿运用经验
1、教师指着图示上的“⌒”,提问:这个拱形像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形状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和照片,向幼儿介绍生活中的拱桥、球形屋顶、隧道等建筑物,知道这些都是蛋壳的奥秘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经验的迁移运用是一个难点,教师从引导幼儿想像到展示实物,并运用经验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揭示了科学社会化、科学生活化的内涵。〕
四、教师激励探索,幼儿比较统计
1、请幼儿分别在与“小河”上建筑一座不同弧度的拱桥,尝试桥面中央最多能放几块积木,并将结果记录到表格中。
?评:“造桥”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幼儿在“造桥”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统计、测量方法,而且获得了与同伴成功合作的体验。〕
2、引导幼儿结合记录,比较、分析两种拱桥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①哪座桥比较牢?它有什么不方便?(太陡、费力。)
②这座比较平的拱桥虽然不太牢,但它有什么好处?(方便。)怎样使这座桥也变得牢固起来?
?评: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弧度与承重的关系,发现新问题,从而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具递进性。〕
③幼儿讨论后,教师再次运用“薄壳结构原理”在其中一座“拱桥”下放入三个“桥洞”(如图四),并请幼儿数一数上面能压多少积木。
活动延伸:
1、让幼儿通过图片、投影观察各种现代桥梁的建造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引导幼儿继续关注“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附:
“薄壳结构原理”简介当力作用于蛋壳凸面时,力会沿着蛋壳表面四处分散,因此蛋壳就能承受较大的力,不易破碎;相反,当力作用于蛋壳凹面时,力就会集中于一点,蛋壳受到的力较大,容易破碎。
故事《小鸡出壳》及桌面教具操作方法“叽叽叽,我是鸡姐姐。我的鸡妹妹怎么还不出壳呀?还是让我去帮帮她吧!”鸡姐姐用她的尖嘴巴去啄蛋壳,“笃笃笃、笃笃笃”(拉动牵线,使鸡姐姐从草丛后“走”到蛋壳边),啄着啄着,忽然蛋壳裂开了!(轻拉半边蛋壳的牵线使蛋壳裂开)从里边走出了可爱的鸡妹妹。(拉动牵线使之从蛋壳后移至鸡姐姐边上。)鸡姐姐高兴地对鸡妹妹说:“妹妹!妹妹!是我帮你啄破了蛋壳,你还不快谢谢我?”可鸡妹妹却并不高兴:“谁要你帮忙,刚才是我自己啄破蛋壳的!”“不对!是我帮你啄破的!”(双手同时拉线。)“不对!是我自己啄破的!”(双手同时拉线。)“不对!不对!不对……”“不是!不是!不是……”她俩吵个不停,小朋友,请你评评理,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
教具制作方法简介
鸡姐姐和鸡妹妹制作方法:
用硬卡纸双面立体制作,底部粘上透明尼龙线作为牵线(如图五)。
蛋壳制作方法:
①在大半蛋壳背面粘上积木,并将积木底部与演示台面(如图六)粘合固定。
②在小半蛋壳外粘上牵线,使之拉开后可以在桌面上摇动,不会倒下。
③用双面胶轻连两边蛋壳(如图七)。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较强烈的寻求问题答案的意愿,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原有的经验会受到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要寻找合适的媒介物来成为连接幼儿原有水平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桥梁。在该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借助了蛋壳这样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利用蛋壳凸面受力和拱桥桥面受力原理相同的特点,让幼儿把在蛋壳受力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自然地迁移到拱桥上去,从而弄清拱桥受力大的原因。
大班绘画活动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剪纸作为一项在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美术形式,一直以来是人们表现美、感受美的重要形式。在学习剪纸一年多以后,如何把此项活动在幼儿园进行得更为生活化,更具有可操作性,这成为我们班本学期课题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次活动就以“春天来了”作为主题,这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能观察到、体验到的`,那此活动中,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将充分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美去感受、去表现的创造欲望。同时,作为一个大班活动,分组合作也是活动中要着力引导的部分。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运用剪纸去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分组合作,并感受合作完成作品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彩色纸、剪刀、胶水、大作业纸、贴工板、剪好的燕子、风筝、磁带、铃鼓。
活动过程:
一、课题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
你喜欢春天吗?
我们怎样能把教室里也布置出春天的感觉?
二、分组操作:
1.今天我们将要给教室里布置几副剪纸贴画,要求每一组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副作品。
2.请幼儿自由分组。
3.请幼儿讨论,进行创作内容的分配。
4.幼儿开始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丰富画面内容。
三、总结欣赏:
1.把幼儿作品贴到教室里,老师在主题墙上也贴上燕子与风筝。
2.带领幼儿欣赏大家的作品。
3.老师与孩子们在《春天在哪里》的音乐中快乐地舞蹈。
大班绘画活动教案篇7
主题来源:
幼儿天生就具有和自然亲近的本能,能够以自身的感受体验自然的喜怒哀乐。因此,对老师来说,能够和孩子分享自然界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但是幼儿所能学到的关于自然界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然界是充满美好和神奇的。说到了神奇,孩子们在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就表现出了他们对神奇的自然的向往。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去放风筝、去郊游,寻找春天的景色,享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找春天》是这一主题的一部分,借以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关注自然的不断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主题目标:
1、从自身及周围环境等的变化中,感受初春的到来,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
2、在园地种植等活动中,感知春天是个万物生长的季节,感受春天的美。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活动准备:
1、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供幼儿观察。
2、范画:在水中向各种方向游动的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引起兴趣:
1、你们见过青蛙宝宝吗?青蛙的宝宝是什么样子的,是小青蛙吗?
2、教师生动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二、根据故事,回答问题:
1、小蝌蚪找妈妈时先后遇到了哪些动物?
2、青蛙妈妈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有哪些特点呢?
三、创作图画《在水中的小蝌蚪》:
1、展示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看,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它们是什么颜色?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游泳的?”引导幼儿讨论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个方向游动。
2、教师引导幼儿画小蝌蚪,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记号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这样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想让小蝌蚪向不同方向游,只需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蝌蚪的尾巴不宜太长)
4、展示交流自己的画作,给自己的画创编故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