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范文 >工作计划

数学教案模板参考5篇

编写具有实践性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下是28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学教案模板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教案模板参考5篇

数学教案模板篇1

活动内容:数学《哪里一样》

活动目标:

1、 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2、 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挂图2幅、标记若干。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篮子、胶水、小标记。

活动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教师讲解提问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的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难点:让幼儿通过说、作操作材料,从而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1) 引导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请谁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小兔)小兔子告诉我它有好多好朋友是图形宝宝,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可是图形宝宝今天给小兔子出了几个难题,小兔子不会做了,要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帮它。”

(2) 出示挂图一,概括两个图形间相同点。

“你们看图上有什么?(三角形)它们什么地方是一样的?(颜色、形状一样)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你们看我这里还准备了好多小标记,我要把这些小标记送给图形宝宝。请你们再说一说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教师按照先记颜色,再记形状的顺序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色的三角形)。”

(3) 教师出示图二,让幼儿在现有基础上加以巩固。

“看这里还有一幅图,看一看是什么图形?它们哪里一样?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帮忙。记录方法同上。”

2、 小组活动。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把小兔字不会做的难题全都解决了,小兔子真高兴,他让我谢谢你们!可是图形宝宝又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了,看看我们班哪一个小朋友最聪明。”

第一组:给图形做一样的标记。

分别是红色长方形、蓝色梯形。

第二组:给图形做一样的标记。

分别是蓝色长方形、黄色正方形。

“请小朋友们把图形一样

的地方用标记记录下来,然后

再说说这是什么样的图形?”

3、 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读一读操作材料纸,评价是否记录了两个相同点。

4、 活动结束

“图形宝宝说你们真棒,我们先去喝点水,一会在跟它们做游戏。”

数学教案模板篇2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探索并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探索、了解并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

数学思考

能够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解决问题

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情感态度

在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

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

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及梯形有关知识的应用.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的内容和目的

活动1想一想

活动2说一说

活动3画一画

活动4做—做

活动5练一练

活动6理一理

观察梯形图片,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了解梯形定义、各部分名称及分类.

通过画图活动,初步发现梯形与三角形的转化关系.

探究得到等腰梯形的性质.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寻找解决梯形问题的方法.

通过整理回顾,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渗透思想.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观察下图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演示图片,学生欣赏.

结合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由现实中实际问题入手,设置问题情境,引出本课主题.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和归纳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活动2]

梯形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学生根据梯形概念画出图形,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类比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类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些基本概念

(1)(如图):底、腰、高.

(2)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学生在小学已经对梯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让学生自己介绍(1)中的基本概念,在聆听学生发言后, 教师可以强调:①梯形与四边形的关系;

②上、下底的概念是由底的长短来定义的,而并不是指位置来说的.

熟悉图形,明确概念,为探究图形性质做准备.

[活动3]

画一画

在下列所给图中的每个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

(1)怎样画才能得到一个梯形?

(2)在哪些三角形中,能够得到一个等腰梯形?

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引导其正确作图.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否发现梯形与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他们之间的转化方法.

(2)学生能否将等腰三角形转化为等腰梯形.

(3)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质疑,从中获益.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相仿,因此在活动3中设计了第(2)题,在推导等腰梯形性质或需要添加辅助线时,可以借助等腰三角形来研究.尤其是根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可得到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性质,为活动4种开展探究奠定了基础.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4]

做—做

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引入用轴对称解决问题的思想).

在一张方格纸上作一个等腰梯形,连接两条对角线.

(1)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里?你能发现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学生画图并通过观察猜想;

(2)这个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独立完成画图过程,观察图形,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猜想、验证、归纳结论.

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师生共同归纳:

①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上下底的中点连线是对称轴.

②等腰梯形两腰相等.

③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④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证明等腰梯形的性质,尤其在证明“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这条性质时,“平移腰”和“作高”这两种常见的辅助线,在教学中头一次出现,可以借此机会,给学生介绍这两种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活动5]

练—练

例1 (教材p118的例1)略.

例2 如图,梯形abcd中,ad∥bc,

∠b=70°,∠c=40°,ad=6cm,bc=15cm.

求cd的长.

师生共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例1是等腰梯形性质的直接运用,请学生分析、解答,教师聆听,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在证明△ead是等腰三角形时,要用到梯形的定义“上下底互相平行(ad∥bc)”这一点.

分析:设法把已知中所给的条件都移到一个三角形中,便可以解决问题.

其方法是:平移一腰,过点a作ae∥dc交bc于e,因此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由已知又可以得到△abe是等腰三角形(ea=eb),因此cd=ea=eb=bc—ec=bc—ad=9cm.

解:(略)

通过题目的练习与讲解应让学生知道: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问题来解决.在教学时应让学生注意它们的作用,掌握这些辅助线的使用对于学好梯形内容很有帮助.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例3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d=90°,∠cab=∠abc,

be⊥ac于e.

求证:be=cd.

分析:要证be=cd,需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其方法是:平移一腰,过点d作df∥ab交bc于f,因此四边形abfd是平行四边形,则df=ab,由已知可导出∠dfc=∠bae,因此rt△abe≌rt△fdc(aas),故可得出be=cd.

证明(略)

例2与例3这里给出的辅助线均是“平移一腰”,老师们在教学或练习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引导、补充其他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让学生多了解、多见识.

[活动6]

1.小结

2.布置作业

(1)已知等腰梯形的锐角等于60°它的两底分别为15cm和49cm,求它的腰长和面积.

(2)已知:如图,

梯形abcd中,cd//ab,,.

求证:ad=ab—dc.

(3)已知,如图,

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de⊥ce,求证:ad+bc=dc.(延长de交cb延长线于点f,由全等可得结论)

师生归纳总结:

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

(1)“平移腰”: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图1);

(2)“作高”:使两腰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图2);

(3)“延腰”:构造具有公共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图3);

(4)“平移对角线”:使两条对角线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图4);

(5)“等积变形”,连结梯形上底一端点和另一腰中点,并延长与下底延长线交于一点,构成三角形(图5).

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与发言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梳理本节课应用过的辅助线添加方法,既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又可以留给学生继续探究的空间.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课后作业,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数学教案模板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

2、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到右地摆放物体。

3、初步形成边讲述边操作的讲述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贴绒或磁性图片(小猴子5个,香蕉5个)以及标记图。

2、学具:第一、二、三组:幼儿用书第3页,人手一支笔。第四、五、六组:幼儿用书第4页,剪下第17页上的实物卡片。(提供给幼儿5头大象、4串香蕉、5个萝卜、4只小兔、也可以4头大象,5串香蕉、4个萝卜、5只小兔,放在桌上的小筐里。)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在标记图上探索从左到右地整齐地摆放物体。

出示标记图,猴子及香蕉图片,请个别幼儿上来给小猴子排队,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他们排队的,集体讨论:怎样为猴子排队最整齐?通过讨论使大家明确:将小猴子在红旗的后面,红线的`上面一个跟着一个排列最整齐。

2、尝试一一对应摆放物体。

启发幼儿给小猴子送香蕉吃,先请个别幼儿上来给小猴子送香蕉,在请大家评价:他送的好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使大家清楚地发现:将香蕉放在红线的下面,并且香焦和猴子一一对整齐最好。最后,可再请一位幼儿到前面来摆放香蕉,鼓励他边摆放香蕉边和大家一起说:一只小猴子我送你一只香蕉,二只小猴子我送你……

3、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感知物体的多少。

教师:小猴子和香蕉哪个多?哪个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拿走一只香蕉。提问幼儿:小猴子和香蕉哪个多?哪个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在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拿走两只猴子。提问幼儿:小猴子和香蕉哪个多?哪个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操作活动

1、第一、二、三组。观察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边指图边说:图上有什么?是怎样排列的?哪个多?哪个少?请你给多的一组打√

观察画面,请你给多的一组物体涂上颜色。

2、第四、五、六组。对应摆放实物,比较实物多少。启发幼儿在标记图上摆放动物和食物,鼓励幼儿边摆放边说:一个×,送你一个×。

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的活动材料,请幼儿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哪个多?哪个少?教师进行简单的评价,对边讲述边操作的幼儿给予表扬。

数学教案模板篇4

一、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为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本活动围绕去公园郊游的形式展开, 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的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1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数字10。

难点:学习数字和图片、圆点进行匹配。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感知1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数字10。

2、理解10表示的实际意义,学习数字和图片圆点进行匹配。

3.大胆参与数学操作及交流活动。

(二)活动准备:

1、每张座位上贴上1-9的数字,每人一张胸卡(有数量不等的小动物)

2、数量为78910的动物卡片若干,大色子一个

(三)活动过程:

1、复习9以内的数量

1)导入: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幼儿随郊游音乐进场)

2)游戏:找座位,根据胸卡上图片的数量找相应的座位号。

师:我们每人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只?那要去找数字几呢?(9只刺猬找9号座位,这就是对号入座)请你看看你的'卡片上有几只动物应该找几号座位?

3)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相互检查验证。

师:请你用‘几只动物找几号座位’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请你们相互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对了。

评析:以郊游的形式引起兴趣,活动中对号入座也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同时也复习9以内数物的匹配。

2、学习活动,认识数字10

1)复习9以内的数量

师:我们一起欣赏美丽的公园吧!草地上有什么?(柳树)有几棵? 河里有几只鸭子?有几棵桃树?飞来了几只蝴蝶?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谁的卡片上也有和它一样多的小动物请上来。

2)认识数字10并理解10的实际意义

*师:看天上飞来了几只燕子?(9只)这时又飞来了一只,合起来有几只燕子呀?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幼儿目测数群)10只燕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10长得象什么?(出示数字10)它由哪两个数字组成呢?这样看是不是10呢(翻身)?(提醒幼儿知道10永远1在前,0在后面 )

*数字10除了可以表示10只小兔,还可以表示什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上哪样宝贝正好是10?

3)游戏:掷色子,通过数数、认认、巩固10以内的数量。

游戏玩法:先由教师掷色子,看最上面的一幅图,如果掷到的是图片,请每个幼儿找到相应的数字;如果的是数字,请您找到相应的图片.(幼儿游戏3-4次)

评析:通过引导幼儿有序地观看公园美景,先复习了9以内的数量,在新授认识数字10时,教师运用合起来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了10的由来。活动中还运用掷色子的游戏通过观察、数数、比较找出相应的卡片帮助孩子感知10以内的数。

3、个别操作活动:变成一样多

1)要求:教师出示范图,请幼儿根据数字添画相应的圆点,使圆点的总数和数字相等。

2)个别讲评:观察幼儿的作业情况,出示错误的进行视频讲评。

评析:幼儿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巩固了对10的数物匹配,同时活动中孩子的自我检查和同伴检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四、游戏:数糖果。巩固感知10以内的数量,拓展幼儿思维。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棒,我也有奖品送给你们呢!奖每个小朋友10粒糖,请你想一想,如果不满怎么办?如果多了又怎么办呢? 完成后请给后面的老师检查,分享糖果。

评析:分糖游戏达到活动的高潮,增加了活动的难度。再次让孩子在操作中寻找让数物对应(相等)的办法,或添或去,给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空间。

数学教案模板篇5

教学内容:

课本9~10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这种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具准备:

课件、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找一种数,找什么数呢?是找因数。

板书课题:找因数。

教师:你知道什么是因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中拼法?

2、在下面的方格内画一画。

(自己试着独立画一画,看看你有几种画法,画完后与你的同学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汇报交流自己的画法

12=112 12=26 12=34

所以可以拼成三种长方形。

4、小结:1、2、3、4、6和12是12的全部因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画老鼠音乐教案参考5篇

萧音乐教案参考5篇

要下雨了教案参考5篇

数学节活动方案参考5篇

妈妈呀妈妈中班教案参考5篇

二年级认识分教案参考5篇

描数字教案参考5篇

初一语文教案参考5篇

认识分的教案参考5篇

我设计的桥教案参考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3610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