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范文 >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5篇

教案是老师们教学生涯中经常接触到的,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更加轻松的,28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备课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5篇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篇1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课时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本节教学设计是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是在学生知道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基础上,去理解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以便更好地应用到生活当中。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练习、例题去自觉发现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教材分析:基于面积和周长的所学知识,从而比较面积周长不同。

学情分析:全班21名学生,其中16名学生基本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另外5名学生中,3人掌握面积如何计算,2人掌握周长如何计算。

三、教学目标

(一)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六、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一个边长10cm的正方形,直尺,粉笔;学生每人准备一条手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

(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老师板书

周长: 面积:

(4+3)×2=14(厘米) 4×3=12(平方厘米)

答:周长是14厘米. 答:面积是12平方厘米.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

板书: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周长: 面积:

4×4 4×4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黑板出示:

周长:(12+3)×2 周长:6×4 =24(厘米)

=15×2

=30(厘米)

答:周长是30厘米. 答:周长是24厘米.

面积:

12×3=36(平方厘米) 6×6 =36(平方厘米)

答:面积是36平方厘米. 答:面积是36平方厘米.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用直尺画出下列两图形

单位:厘米

(由学生口答,老师写在黑板上)

周长: 面积:

(8+5)×2=26(厘米) 8×5 =40(平方厘米)

5×4=20(厘米) 5×5=25(平方厘米)

黑板演示,把上面两个图形,合并成下图.

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8+5+5)×2 面积:(8+5)×5

=18×2 =13×5

=36(厘米) =65(厘米)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面积相同,周长不同)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

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作业:p.80第6、7、8题.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篇2

平行与橡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教材按这样的线索来组织教学内容:先教学平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在识别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平行线;再教学垂直,从生活中选取两条直线子昂叫成直角的特殊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垂线,学会画垂线,并结合相互垂直的关系,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机器应用。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中,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1、在情境中感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抽象中形成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教材从生活中选取大量的平行或垂直的现象作为认知的现实背景和有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经历概念抽象的过程,以此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例如,第39页的例题分三步呈现,首先呈现一组照片,在这些照片中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勾画出两条边,这些勾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根据3张照片中的彩色线条分别画出3组直线,从现实情境和具体物体上提取需要研究的对象。最后,让学生讨论这3组直线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展开数学思考。第42页例题的呈现也作了相似的安排。另外,教材在建立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在现实的素材中寻找平行线和垂线。在这样的实物和图形的反复转换中,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2、强化操作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

让学生画平行线和垂线不单是操作方法的教学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还是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在应用中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例如,第40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第43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这两道例题都是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或垂线之后安排的,都不是叫曹指导他们怎样做,而是让学生想办法画,在画的活动中继续体会胡下岗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的`内涵。

3、注重知识的应用与解释,体会认识的价值。

教材选取了大量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运用知识对相关现象作出简单的解释。如穿过马路的最短路线、怎样从大街边上把自来水引到小明家等问题,让学生带着初步形成的数学概念去观察生活,进行解释与应用,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实际来组织教学活动,以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有关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感受了平行与垂线等现象的存在,只是这种感受是肤浅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会而不可言谈的。因此,我们应该将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作为教学重点。此外,本单元安排了大量较为复杂的操作活动(需借助多个工具才能完成),如作图活动有画平行线和垂线等,测量活动有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等,而在此之前,学生的作图和测量机会不多,经验很少,所以,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应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训练。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篇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第二节。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同时加深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1)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2)学会动手实验操作,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初步懂得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事物;

4、教材编排的特点: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首先,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过渡到运用学具实验操作观察探索总结规律,再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下节课学习梯形的面积具有正迁移的作用。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关键:通过实验操作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有关特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基础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挥学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本节课特采用了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和激趣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体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能力,本节课准备指导学生学会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1)学会在动手操作中,实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学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的设计

为实现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落实素质教育;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口答(投影显示)

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分别有什么特征?

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此,这三道复习题都是选取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能为学习新知识起铺垫作用。

2、谈话设疑,引入新课学生解答复习题后,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谈话设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问:如果把复习题中第3题的三个图形从对角线剪开得出三个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揭示课题。板书后再运用语言激励学生提出:看谁学得又快又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设了最佳的学习情境。

3、动手动脑,指导探索第一:数方格求面积首先,发挥教材的作用,指导学生看教科书75页,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同桌对答案。接着,教师放投影显示方格图,指名回答。最后小结,点拨引导,质疑引思。师导:刚才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既费时又费力,并不容易求得准确,我们能不能象平行四边形面积一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呢?

第二:指导实验,观察、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首先,从直角三角形推导。根据学生准备的学具,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表象;要求学生拿出其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老师逐步提出问题,(幻灯显示)先提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再提出:

②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③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逐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总结。

其次,要求学生按照以上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分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进行拼摆。其中,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摆实验之后,教师投影显示拼摆过程边讲边演示(图):首先把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叠位置,接着旋转、平移,就出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教学环节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感染力强,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来源的理解。

再次,归纳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主动的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总结,使学生非常容易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为初步检验实验的效果,教师再放投影显示题目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③三角形的面积=( );

④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学生齐读。

4、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教学例题。先板书例题,用不同颜色表示数量关系以突出重点。接着要求学生读题、看图、解题。然后指名回答,集体纠正,教师板演解题过程。最后,质疑问题,提出:为什么要除以2?突出重点,深化理解。

5、巩固训练,深化理解

(1)基本性练习:指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回应复习题3中的设疑,老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求它们的面积吗?

(2)趣味性练习:2判断题,用手势表示对的打“√”错的打“×”。

①两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③三角形的底边为6厘米,高为3厘米,它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

④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对比性练习:

2.下表中给出的是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填在空格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底(厘米)86.29.612.5高(厘米)3.54.86.316面积(平方厘米)

(4)发展性练习,课本79页第7题。以上四类形式不同的练习题为检查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坡度;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既巩固所获得的知识,又深化了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既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体现了能力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

6、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的总结采用了引导回忆归纳的方法,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和你学会了什么?这样总结,既突出教学重点,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7、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6、9题。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出示试一试图。

(2)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竖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4)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吗?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横着看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得数相同。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

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2=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24和2乘4。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2+2+2=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2=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成熟,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提问: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分几组在跳绳,每组几人?求一共有多少人跳绳,怎样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

(3)讨论;求4个5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完成想想做做1~4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篇5

第三单元 测量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教学反思: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例9、做一做及练习七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第1、4两种方案正好运完8吨煤。

1、“载重量2吨”:4次 “载重量3吨”:0次

2、“载重量2吨”:1次 “载重量3吨”:2次

教学反思:、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师年终工作总结推荐5篇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5篇

小学数学老师期末总结5篇

数学小学培训心得体会最新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5篇

小学数学教师教师培训心得精选5篇

2023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通用5篇

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5篇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3小学数学5篇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参考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093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