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范文 >作文大全

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参考8篇

读后感是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人际交往的思考和分析,在写读后感中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条理地整理和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以下是28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参考8篇

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

在师范的时候就曾翻阅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当时就只是蜻蜓点水式地翻翻,没有细读,只留了个大致的印象,知道了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知道他还写过一本书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读他的书就像是在读他的随笔日记,书中记录了很多教育教学的理论及方法。你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能在书中得到解答。

现在,越觉得很有必要再从头读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苏老很重视孩子与大自然的接触,他带着孩子们到森林、湖泊去观察生命的变化,用绘画、写童话故事等形式让孩子们记录所见所闻,他仔细地观察每一个不同阶段的孩子思维的不同发展。让孩子们在自然现象面前发出惊叹,发展智力是去自然界“旅行”的目的。“我们的观察证实了儿童智力发展的一条很重要的规律性:儿童在课堂上要掌握的抽象真理和概括越多,这种脑力劳动越紧张,那末儿童就应当越经常得到知识的最初源泉——自然界里去,周围世界的形象和画面就应当越鲜明的引入他的意识里去。”孩子总喜欢提问,在大自然面前会提出无数“为什么”的问题,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观察的、触摸的、闻见的一切事物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刻就像有一条鲜明形象、画面、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孩子们的心里,这样,他们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牢固。他们在大自然面前提出的那些微妙的、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我们深为惊讶。可我发现,越到高年级,他们这种提问的品质却逐渐消失了。日本实行小班化,一个班才20人,他们经常周游全国,学生每年有30天外出旅行的时间。在中国,我们的孩子每年有1次春、秋游的机会,可是孩子们真正观察大自然了吗?哪些孩子会向你提出:“老师,为什么花会有不同的颜色?植物的生长为什么这么奇妙?”又有哪个老师会和孩子们说:“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吧,看谁有新的发现。”孩子们对身边的小草、花儿的形状、湖畔的夕阳等事物并不在意,他们似乎对简单的游戏、零食更有兴趣。疲于工作的父母更是没有时间带孩子去踏青,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甚少,获得的感官刺激当然也有限。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们也能在“思维的发源地”尽情畅游呢?

日本的.孩子在学习如何切割木头,绑木块,用钻孔机打孔,他们还有上家政课。看到这些照片,我脑海里立刻想到的是苏老对儿童劳动方面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1942年回到战争爆发前就一直热爱着的教育岗位,从1948年到1970年,他一直是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他特别重视儿童在复杂的、有创造性的劳动中发展智力。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在帕夫雷什中学,有各种各样的劳动试验室。有的设计和装配各种装置、机械和一切的活动模型;有的是专门做物理实验的;还有的是观察植物和动物生命过程的实验室。他鼓动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们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小组,启迪智慧的各种劳动教会他们思考,促进智力的发展。“这种对劳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的思考,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发展思维的良好手段,它可以使思维终于因果联系、机能练习和实践联系有关的那个极其重要的领域得到发展。”复杂、有创造性的劳动对孩子们智力因素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我们现在的学校里也设有劳动课、科学课。科学课向孩子们揭示生命科学的奥秘,他们无不为大自然生命物体的变化感到惊奇。但是他们用眼去观察、动手去实验的机会却很少,因为没有专职的老师,大量的实验器材都闲置起来了,一些用语言无法解释清楚的实验活动能省则省。孩子们只能在脑海里形成粗浅的、表面的知识,这对他们的脑力发展是不利的!劳动课就更别提了,纸上谈兵,对现实生活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作用。假如我们能把这样的每一节课都扎扎实实去教给孩子们,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那么我们的孩子大概也能日本的孩子一样收获到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了!

以上是一些浅浅的读后感受,胡乱想到什么就写了。其实,每读完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些想法闪过脑海,但都很零碎,以后要想到什么就要把它写下来,整理以后也许就是读后感了。

我们提倡校园成为书香校园,让老师写读后感是不错的方式,写读后感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多读书,都能静下心来读书。最让人担忧的是大家别把读书也像很多事情一样变成“形式主义”了。我们老师先带着一股书香气吧,再把香气熏陶给学生。让我们一起读好教育理论书,读懂每一位孩子的心,进入每一位孩子的心,静心交流,使每一位孩子能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2

应走在不断阅读积累的路上——苏霍姆林斯基。

静下心来品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触动很深。不愧是教育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该采取的办法,分析得深刻、到位,对当今乃至未来的教师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博大精深而生动活泼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就是教师应该热爱读书。

教师读书到底有什么必要?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像这位历史老师这样的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强调学生要多读书,会读书,反思一下,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我们平时多读书吗?会读书吗?也许部分语文教师的读书活动还没有学生开展得好。

提到读书,许多老师感觉无奈:我们也想读书啊,可是真的没有时间啊!确实,教师每天必须做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个别学生、上交各种业务学习材料,做班主任的还有更多大大小小的事。这些事占去了很多时间。阅读的时间从哪里来?毕竟每天只有24小时!

上文所谈到的那位历史老师一样的人,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读书,因为读书让他们获益匪浅。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读书多了,积累深厚,备课不再是死抠教科书,就能用15分钟准备出让人入迷的课,就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读书出自内心的需要。

其实,我们并非真的一点时间也挤不出来,只是我们的心倦怠了,不想去做而已。我们只是为自己的懒于阅读找了很好的借口。是一件美好的事,不拘形式,不拘数量,不拘内容。在办公桌上放置一两本感兴趣的名著或者专业杂志,一有空闲就见缝插针地读一两篇或一两页,既是学习,也是休息。在床头柜上摆放几本小说散文或喜欢的杂志,睡前美美地读几页,是一种很好的催眠呢。

我们应该确立终身读书的观念,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读书品质,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师的阅读同样需要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新课程标准列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自己都没读过,又何以去指导学生?又何以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我们要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必需;让书籍成为我们的精神伴侣。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科技的还是人文的。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神的读物都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才能把生命读得开阔、灵动、乐观、豁达、鲜亮;才能把人类心灵的广袤与深邃,世界的多样与神奇,世事的无端与诡异,传授给那些求知如渴的莘莘学子们。

我们必须明白:读书是心的享受,是进步的阶梯,是为师的责任。

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们要“活到老,读到老”,不断积累,不断增长职业智慧,在课堂上尽显教书育人的魅力,造就可贵的生活品质,创造一种诗意美好的人生境界。

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3

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虽然今天的教育形式比之他所写的年代有很大变化,但他书中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于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我们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

记得曾有位家长问我,她的孩子每天的作业都写的很慢,她在旁边督促也不行。孩子呢也总觉得学习很累很吃力,这怎么办?当时不太记得我是怎么具体回答的,但心里却觉得当时自己给的回答是那么苍白无力。如果说我是医生的话,那么我并没有给病人最有效的良药。直到读了他的书以后,我才了解到这时的孩子们的全部经力都用在背诵、识记和保持上去了,以便使他们能在课堂上回答出教师的提问。而他们没有时间去读一点“满足精神需要”的书,没有时间去思考。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两倍才行。

阅读此段,我不禁深受启发,他的这个建议对我们而言何尝不也是深有其效?现在的工作节奏非常快,平时我们常常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辅导、写各种各样的总结、反思,我想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我们的时间从哪里来?那也是应如他所言去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的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4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他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语言能力差,不仅会影响课堂效率,而且也会让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和这门学科。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语言,争取用准确、轻松、易懂、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

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学科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爱学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赢得所有学生的爱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经常在课后和学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学生交朋友,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学生一起打篮球,慢慢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我的真诚,让学生喜欢我,进而喜欢我的课。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不用功、成绩比较落后的差生,如何对付这些学生往往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我们应该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所谓的“差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我都会去赞扬、鼓励他,试着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些一开始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现在慢慢也能坚持认真听课,甚至还记起了笔记,当天的作业没能及时完成。第二天会把做好的作业亲自送到办公室向我道歉,这时,我会毫不吝啬我赞扬的语言。因为我记住了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我们的话:“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我不能一一列举,这些建议都是我们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话题。这些建议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这些建议也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去实践和思考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通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得以有效地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又象慈祥师长,不断地给我们以指引。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远。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这100条建议,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5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这是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的第一句话,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心灵对话”。读着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另类校长”郑杰深邃的教育思想,它读起来非常亲切,并不像其他的教育专著那样处处都是大道理、空理论,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总结出问题症结的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郑杰校长的一百条建议中,其中的几个部分带给我这样的启示。

一、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吸引学生自愿到学校来,这只是第一步,我们需要设法让学生到校之后,能勤奋努力地学习。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往往通过“逼”的手段让学生读书。这种逼的手段或包括批评、教育、帮助、指导、训练、体罚,或包括表扬、奖励、哄骗、引诱等能用上的、能想到的。这些手段都只是暂时的,我们需要的是长效的手段。教育不是让学生将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概念简单的复制到学生的大脑中。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在进行每一节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既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难懂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自己来找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有了对知识的亲和力,明白了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我们所教的学科,而且实现自己幼小的生命价值。

二、教师要有自我认同感,切不可妄自菲薄

?眼下,“一级校”、“示范校”很流行,很多的学校纷纷创建,我校也不例外。我想,王校长在给我们学校确定这个办学目标时,应该思索了很久。这只是个目标,其真正用意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踏踏实实干好学校的工作,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

坦率地讲,海南省农垦加来高级中学,在外界心目中的学校形象并不怎么好。今天总结起来,我想原因在于:学校教职工并未真正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老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显得底气不足。这一点在教研活动时,与海南中学等外校教师接触中自然会流露出来,不敢发言,不敢讲话。老朋友或新朋友见面,相互之间往往会问,第一句,最近忙吗?你回答,忙呀,学生太差,教也教不会,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求上进不要学习,真不知教师怎么当好了。这样一回答,其实你是无心,人家拿着你的话稍加分析,就知道,你们学校学生很差,学生都不行,你们学校教师很苦很累,自然对你的学校印像不佳。接着他们第二问,工资待遇怎么样?你回答,好什么?跟你们完全不能比。这时你的回答也是无心,但别人就想,这学校创收那么差,条件很艰苦,这学校不行,学生又差,收人又低,不是薄弱学校是什么呢?学校品位肯定也差。第三句问,学校还可以吗?你回答:就那样,人那么多,乱七八糟。如果你再向别人抱怨几句领导怎么怎么无能,同事关系怎么怎么复杂,那行了,学校在外人心目中简直就一无是处了。朋友碰面,仅仅三句话,你已经为海南省农垦加来高级中学打好了广告,一百多人每年碰到十个朋友,就是一千多条广告,这样子下去,学校真的不行了。

我们中国人喜欢谦虚。明明你的衣服很漂亮,总要谦虚一下,说:不行,便宜货。我们习惯于“谦虚”,殊不知,如果在外人面前说起自己的工作单位时,这种谦虚却渐渐地损毁着学校形象。郑杰校长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大谦虚恰恰是一种毛病。毛病的根子有两条,一是习惯性自嘲,人生态度不够积极,闲聊中十句话有七句是抱怨,抱怨环境不好,领导不英明,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二是不知感恩,对美好的事物不知挂在心上。”

其实,海南省农垦加来高级中学美好的事物很多,为什么不说说美好事物呢?我们正在学习宽容和、赏识、赞美别人,可为什么不试着赞美一下自己,为自己打气呢?

三、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

“金杯银杯不如别人的口碑”,听到这句话时总觉得有些荒诞,我们不是讲“事实胜于雄辩”吗?但读完郑校长的一段话,静心思考,确实如此,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么能够凭几节演练千遍、反复作秀的公开课或“一把剪刀走天下”的论文来盖棺论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家长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那么你就有了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个口碑很好的教师,更有甚者,想在别人心中树起一道丰碑的教师,郑杰校长认为,办法有很多,道理却只有两条,一是要有丰富的知识,二是要做受人欢迎的人。那么如何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呢?具备四个特点:一是热情,二是真诚,三是善良,四是宽容。一个热情的人、真诚的人、善良的人,宽容的人,一定是受人欢迎的人,受学生欢迎,受同事欢迎,自然也就受领导欢迎。你到处受欢迎,就会有一身漂亮的羽毛,就有了好口碑,也就成了名碑。我觉得,在教师这个行业,也许“金杯银杯”真就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口碑”。看来,今后的生活应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让自己活的美丽而开心。

掩卷长思,这本书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到处闪现着郑杰校长的深邃思想,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6

今天,走近学生,想了解一下他们双休日的安排。

“我利用这两天写作业,作业真多。”

“我写写作业,看看电视。”

“我要去打篮球,不打手痒痒。”

“写完作业后,妈妈非给我报个乒乓球兴趣班,其实,我爱打台球。”

几个孩子都回答得非常干脆。有一个孩子却羞赧的说:“妈妈看我作文写的不好,给报了个写作培训班。”

此语一出,我颇感兴趣,一是孩子的神色,二是“写作培训班”的辅导方法,于是特别关注,“培训班老师是怎样进行写作辅导的呢?”“那老师真神,他告诉我们很多技巧,只要考试用上,准能拿高分。”孩子也不再羞涩,言语中充满了憧憬。

听到孩子的介绍,我愕然了,这就是写作的秘诀?我思维暂时短路,竟记不起以后其他孩子所云。困惑中,忽想起《给教师的建议》第四条《把基础知识保存在学生的记忆中》的主旨: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应该给孩子们“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否则,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教师的后续教育中,就会出现“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的情景。

就这位孩子谈到的写作而言,打好“地基”应该不是“技巧”、不是“方法”、不是“表现手法”。而是让学生记录生活,写出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生活即文章,写作即记录。写真实的或理想的生活,记真实的或理想的自我,就是好文章。那些章法呀、技巧呀、谋篇布局呀之类,应该不是作文的真谛,而是其附着物。

此想法,肯定和写作理论、文学理论的经典论述大相径庭,但咱不是专业人士,说些“外行话”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同那位培训班教师教孩子们“写作技巧”一样。

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语意译为中文,应该就是一句俗语,“万丈高楼平地起”。想到这句话,遂想起今天的'另一幕。

晚放时,有家长趁接孩子时来访,急匆匆走进我的办公室,没顾得寒暄,就直奔主题:“沈老师,听说我儿子英语单词没默写好,该不会吧!”这位家长平素彬彬有礼,今天着急忙火的,大大出我所料。于是,就稍加停顿,不急不慢的应道:“你有把握确信孩子会默写了吗?”“那当然,我儿子,我知道,自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学习习惯就好,专心着呢。”这位家长非常自信。“是的,孩子有了好习惯,肯定没问题,注意保持这种良好习惯。”我交代道。

万丈高楼平地起,给孩子“构筑一个牢固的地基”,又何止是“知识的”呢?

这个家长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7

“提到教学中的“后进生”,每一位教师都会有大段大段的言语要表达,而且大多是抱怨。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把‘后进生’的转化看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那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是如何阐述的呢?

他认为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他深信,对于这类儿童,最有效的手段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而且在他们所读的书籍和所遇到的事物就当经常让他们发现是使他们感到惊奇的`赞叹的东西。因为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并且作者还举了一个他教过的让他远难忘的学生,这名学生叫费佳,这个孩子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

作者于是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这本习题集约有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收集来的,解答这些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考。费佳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明白:这些故事就是习题,并且他慢慢认为解题原来是这么普通的事。再后来,费佳渐渐地成绩赶了上来……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他从来没有一次给学生补过课,他只教学生阅读和思考。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一般遇到这种情况的做法与他是相差甚远的,我们通常是认为这些后进生,只能以本为本来要求,所以在辅导时,我们总是默写词语,背诵课文,做与课本配套的练习……可结果仍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收效甚微!看了苏霍姆林斯基介绍的方法后,我恍然大悟,我所做的,只是表面工作而非像他那样从根本解决所谓的“后进生”的学习困难的根本。他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8

今年已经是我从事小学英语教师这一工作的第九个年头了,工作的前几年教育局和学校一直向我们推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可我似乎没有认真翻开书本来好好的阅读一番。今年换了工作环境,学校仍然向我们推荐这本书,我想:“何不认真的读一读,仔细探索教育界如此推崇这本书的真谛呢”或许会有很多收获。这两周的阅读计划是一到十章,我准备了一本读书笔记,读到有感触,有同感,或引起自己思考的地方就拿出笔记下来。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深有感触。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常思考,该如何对待班级里的所谓的后进生,作为教师,总是习惯以一把相同标准的尺子来衡量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可是,我们忘了,学生是有不同身心特点的个体,是独特的人。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还是一个班级的班主任,那么,时间应当是比较紧迫了。我摘抄的是这么一段—“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关于这一点,还得另外再提几条建议。”在校时间是有限的,我身边就有很多同事,早读,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堂练习,个别辅导,放学,与家长沟通占据了所有的时间,连走路都是带着小跑。怎么做一个轻松,负责任,高效的好老师,我想,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你主要操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

请你记住: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生活是首要的任务,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会使孩子们受益匪浅

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这一段,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小学教师们!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首先要注意基本读写能力。接着,作业就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我特别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自我检查能力的培养。长久坚持下去,孩子自己就有了检查作业的能力,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家长和老师也会大大的减负。

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我在思考,这是不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笔记,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们做笔记是很习以为常的习惯,可以小学阶段,很少有学生有这样的学习习惯,说到底,其实也是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疏忽了这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我特别赞同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在我平常的英语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班级里的一些对英语学习感觉有困难孩子的鼓励和表扬。总希望,他们可以在小学阶段,培养起对英语学习浓厚的兴趣,想让他觉得:“其实,英语并不难嘛,我也可以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老师的言语如果可以触及孩子的.心灵,让他有所感触,产生共鸣,那么孩子学习起来很难得主动的,而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

8、关于获取知识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在我的英语课堂上,也存在需要学生去记忆,背诵我们称之为语法规律的知识。我发现,死记硬背通常会让大部分学生很快遗忘。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使用“谐音法”“自然拼读法”“记忆口诀”甚至我不太擅长的“简笔画”,而学生们对以这种方式呈现出来的知识则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我向你建议: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例题和应用题,等等。”

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最初的体验”是正确的,清晰的,绝对不要模棱两可,甚至是错误的。我们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原理是“首因效应”,论证了第一次学习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它还可以给学生带来获得成功的体验,从来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篇

给教师的建议51读后感7篇

给教师的建议51读后感优秀6篇

给教师的建议51读后感最新5篇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6篇

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7篇

读给新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7篇

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6篇

给老师的建议的读后感6篇

给老师的100建议读后感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5278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