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我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关注,是对生活质量的重要反思,只有亲身经历工作的曲折和辉煌,心得体会才会更为饱满和丰富,以下是28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文讲座的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讲座的心得体会篇1
xx月xx日至xx日,我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中,我共观课5节,听讲座3个。这次学习,让我感受颇深,也受益无穷,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语文视野,让我看到了专家对课程标准的深刻解读与实践。在专家的课堂示范与思想引领下,我只感到提高——修炼教师基本功,是当今教师的必修课。现将这次学习感受表述如下:
一、语文课堂是情智教育。
主要体现在曲晓芸老师所上的观摩课上。她所执教的是古诗《乞巧》。她的课堂更是“情”的引导,“智”的生成。她的课犹如舞台上演出的评书,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断气不断,课堂中无不体现曲老师尊重学生的情感;既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极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听者无不感叹:听这样的课真是一种精神享受哇!这也告知我们:语文课不仅要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陶冶。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阅读
提到阅读,我们可能会想到我们的语文课本。然而小学六年,学生仅仅读那薄薄的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马琴老师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中国小学的语文教学实效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们中国的孩子阅读开始的时间晚;二是中国学生的阅读量少;三是中国学生阅读能力不强。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她还强调:阅读要注重质量。好的阅读可使学生得趣、得益、得言、得法。重在让学生打好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应该少一些,而学生的活动要多一些,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
三、教师要永保一颗童心
陈明祥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育工作者,他灿烂的微笑使人感觉在面前的不再是老师,而是最和蔼可亲的爷爷。他执教的是一节作文指导课,题目是《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在这一节课里,他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处处表现出童真、童趣、童言、童心。在让学生听闫维文的歌《母亲》时,陈老师边唱边演,那声音虽有些苍老却很入耳,动作虽有些僵硬却配合协调。五十多岁的老教师,能保存着一颗纯洁的童心,是多么的难得。那么作为我们长期与小学生打交道的老师,不是更应该永远保留一颗年轻的心吗!只有具备一颗年轻的心,才能真正溶入到孩子中去,做好“孩子王”。
四、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听到各位教育专家精彩的演讲,看到他们让人动情的观摩课,我感到自己与他们相差甚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拥有讲台,要热爱讲台,更要研究讲台,要让自己的生命因讲台而精彩。那么我们如何能让自己的讲台流光溢彩呢?我认为这需要我们平时多钻研,多学习。多看别人的公开课是学习;多钻研教材是学习;与同行之间交流是学习……
五、语文教学的真谛
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晰地找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那就是“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练就一副好口才,能写一篇好文章。”这就需要识字与写字的有效结合,读说写的有效结合。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语文课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学生,涵养学生性情,陶冶健康个性和健康情操,而并非教两个生字,熟读课文,写两个千篇一律的作文。
读,让学生在教师、文本中进行对话;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共鸣,进行情感的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说,解放学生的口,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说出内心的体验,开启表达的源泉;写,让学生将内心的感受与想象,倾注于笔尖,流淌在字里行间。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是一名语文教师的职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追求、探索。我们当以专家们为榜样,加强学习,勇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反思,做一个有心的读书人,做一个真正能与孩子分享成长快乐的好老师。窦桂梅老师这样说道:“一个教师在他自身的成长状态里可能他懂得了要学习,这就给他带来了好处和实惠。”“书籍是你的最好的,最美丽的容颜。”我们教师本身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天天在跟书本打交道,如果我们离开了书籍,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我想起了陆游在《观书有感》中写到的这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就是我们老师的源头活水。吸纳百家,才能自成一家。不管如何的忙碌,我们都应该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我们应该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还应该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更应该阅读学生这一本本无字的书,来让我们攀登上教学艺术的巓峰。我们要靠读书来学习知识、靠课堂来实践教学、靠反思来积累经验,在学习、实践和积累中不断的提升自己,一步步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正如《师旷论学》中师旷说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也就是说学习不分早晚,阅读也就更不分早晚。
让我们记住窦桂梅在《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中写到的:“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以书为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平添一分人生的精彩。”让我们走进阅读,走进生活吧!
总之,通过本次的观摩学习,专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范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时时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注重发掘引导学生的独特体验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学习,我将尽力吸取他们的精萃,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讲座的心得体会篇2
xx月18日下午,我们语文组的所有老师在x1老师的带领下,首先参加了对于x2老师的磨课研讨,在所有老师的激烈讨论中,我们共同见证了x2老师此次磨课的收获,也初步感受到了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幸福的语文课堂。下午4点10分,x1老师顾不上休息,紧接着又给我们做了《共享幸福的课堂生活__谈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通过对这个讲座的学习,我更加明确了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幸福的。而要做好孩子们课堂上幸福的引导者,教师首先就应该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融入幸福。
一、在体验中感知幸福课堂
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氛围,让学生想说就说,说出智慧火花;想议就议,议出是非曲直;想问就问,问出心中疑惑;想读就读,读出真情实感;想演就演,演出个性理解。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中,感知语文学习的幸福。
二、在合作中共享交往的幸福课堂
对话教学是沟通、合作的,这是它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之一。对话教学具有对话心态,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合作学习是对话心态基本构成因素。课堂上师生通过朋友式的合作,可以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只有在教和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才能使对话双方精神上获得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在这些碰撞与回应中,享受幸福的语文课堂。x2老师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注重引导学生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可以与老师交流对话读课文,可以与组员交流讨论感受,在这种合作的氛围中,幸福的时光转眼流逝。
三、在探究中共享发展的幸福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真知的过程,注重满足学习的心理,给好胜心强的小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的机会,使枯燥的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抛开过多的讲解,因为这占据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教师不是自以为是地用自己的思想去填充学生的头脑,而是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并通过对话充分展开思维碰撞。x2老师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在朗读中探究感知,真正干指出小兴安岭的美。
四、在评价中共享成功的幸福课堂
评价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以鼓励为手段,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学习困难生采用表扬式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提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特殊学生的评价更要讲求艺术性,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又要显示出你的真诚,让他们有信心去追求进步。x2老师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引导,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在参与中不断丰富提高自己,通过此次磨课研讨和听讲座,对自己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很有指导意义,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会致力于构建幸福的语文课堂。
语文讲座的心得体会篇3
20xx年6月22日下午,听了省教科书李学红老师的《新课标核心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及课例分析》的讲座后使我受益匪浅。
上课伊始,李老师和我们一起梳理了对新课标的认识,让我们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智力。两者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听完李老师的讲座后,我静心思考之后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二、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三、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及课下的反思,我相信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品质。
语文讲座的心得体会篇4
花了两天的时间,我认真地将特级教师梁捷《高中语文教学艺术研究专题》讲座听了一篇,觉得深受启发。这次视频讲座涉及的内容有《让我们的教学充满诗意》《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建设一个动态的课堂》《从学生需要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促进语文教与学》《要教书,先读书——不断充盈教学艺术的源头活水》《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化的捷径》,应该说非常丰富。下面我就个人在听讲座中的一点体会来谈下我对现在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相信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够充满诗意,然而现实的操作却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语文的博大精深,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自身素质的差距决定着我们很多人无法自如地驾驭课堂。在这里我们强调的自如驾驭,并不是那种强制威慑下的语文课堂,而是能够充分展现教师智慧和风采的语文课堂。然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又岂是简单的?我曾经很努力地进行着自我素质的一种提升,可是有些东西是急不来的,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诗意地教学,诗意地生活,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想。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是存在巨大的落差。人民教师的艰辛追求与美丽梦想,总在现实面前逐渐残酷地破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不是愤世主义者也不是悲观主义者,我只是一个平凡的语文教师,或许还是不合格的语文教师。
梁捷说:“要建设一个动态的课堂。”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强调学生、教师、文本以及教学环境的交互作用,使教学立足于当前又指向未来;要求充分尊重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和谐建构过程。这一点也是一种追求。动态生成使语文课程成为师生张扬个性,愉悦心灵,提升素养,和谐对话的精神家园;使语文教学充满了诗意和魅力。
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梁捷说:“要教书,先读书!”正如我们平常所言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一桶水。我其实很疑惑:这一杯水到底有多少的量?自己拥有的一桶水又有多少的量?并且这杯水是否纯净可以引用?很多所谓的教育名家都讲过:“教师要上出非常有个性的语文课堂。”呜呼哀哉,个性就这么容易做到吗?如果不是这么容易做到,何以如此叫嚷着要有个性。这不就是:天上的星星很漂亮,你去给我摘下来。谁人不知天上星星漂亮,可是,有几个人可以做到?我不是否定,只是面对无谓的说教的一点感慨。
确实应该看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此我深信不疑。让我们先来追寻历史,陶行知、朱自清、丰字恺……一座座永不褪色的丰碑依然矗立在我们的心中。历经岁月地淘洗,他们的形象为什么仍旧光华熠熠?透过层层的光环,我们不难明白一个朴素的真理——惟有以崇高的精神为依托,名师的丰碑才能屹立在人们的心中。正是延续着这条精神的血脉,时时处处抱定对教育的热爱和奉献,对学生有真诚的关心和尊重,又有对民主和平等的践行,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李吉林、孙维刚、邱学华……这些有着独特魅力的教师,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和信念镌刻在中国教育的史诗中。名师独特的教学个性,创造了他们辉煌的教学人生,同时也激励着年轻一代语文工作者不断前进的步伐。只有个性才能发展个性;没有教师的个性,便谈不上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需要以教师教学个性为基础,教师教育力量的源泉在于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师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学习的榜样,学生对任何客观事物的印象,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都间接地来自于教师。没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她)的存在价值是有限的。也可以这样理解:失落了教学个性往往意味着教学的失败,教学生命的死亡。乌申斯基告诫我们说:“在教学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新课标上的“使他们(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并不是什么一纸空话,而是时代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回过头来,我们必须去思考一个最初和最基本的问题,即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或许有些教师还认识不清。解读新课标,会让我们明白: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乃是为了培养大写的“人”,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生命个体。我的心中其实很明白个性的巨大作用,只是说归说,做起来的实际情况另当别论。
记得印度大智者克里希那穆提说:“要改变世界,我们内心则要有新生。”我觉得教师有时候很会自我安慰与满足。在一切不顺利面前,表现出的那种英雄气概,试问当今天下,有几人欤?所以我们总是很期盼着诗意地教学与生活。是的,教学本应是充满诗意的。可是我们却常常感到教学的乏味、简单。今天重复着昨天,明天重复着今天,日子就在这枯燥的重复中悄悄地溜走了。那种设想的美好,那种多姿多彩的教学,似乎都是梦境一场。所以梁捷告诫我们说:“对教学的厌倦不是教学本身的无味,而是我们不懂得如何去诗意地教学。”
克里希那穆提说:“缺乏了正确的教育,迷惘便会被视为真实,于是个人的内心便会永远存在着冲突。”抚慰内心的冲突,抚平心灵的躁动。我的呼吁是:永远保持一颗热爱教学的心吧!只有你的教学充满了热情,你才能从教学中得到回报,从教学中体会到很多温暖和乐趣。
最后以叶澜教授的那句话来结束:“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而我也再次呼吁:让我们诗意地教学诗意地生活吧,做一个幸福的语文教师。
语文讲座的心得体会篇5
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有幸聆听了省特级教师张志平等教师的专题精彩讲座。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张志平教师,也是第一次听他的讲座,但却使我受益匪浅,享用不尽。
张老师给我们的感觉既幽默风趣又真诚朴实,是一个极具智慧型的数学专家。此次讲座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数学学科及数学内容本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一个新的角度去了解我们所热爱的数学教育。他那对数学严谨地表述,潜心地思考,精辟的归纳,不得不让人佩服数学和数学研究者的魅力。我突然顿悟:原来数学教学竟可以那么的神秘与美丽!她是一门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值得研究探讨的学科,她是集聚艺术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有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
但伴随着更多的'是我感到自己很紧张,很恐慌。真是所谓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我原本以为自己还行(学生成绩在全镇一直都位居前列),但听了张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发现我离所谓的优秀教师实在太遥远了。回顾我之前的教学,年复一年,做着同样的事,虽然成绩很优秀,但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我会教得那么辛苦,学生学得也那么辛苦?而不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不明白为什么成绩这么好,可是我心里却对自己的教学仍没个底?为什么我的教学水平总是老样子,没有什么突破?也不知怎么突破?为什么我讲不出、写不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现在我终于恍然大悟:原因在我自己!是我肚里的墨水太少,对数学教育的认识太浮于表面,以至把数学教死了。扪心自问:除了给学生一个分数,还能给什么?我对教材体系有多少了解?我对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本质内涵有多深的挖掘、延伸?我的教学对学生思维有多少提升?我在学生心目中是怎样一个教师?是十年之后恨之入骨、还是感激不尽?打算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还是一个智慧型的教育家?
面对以上问题结合汪校长的报告,我反思着自己的不足,寻找着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教学观和教材观,掌握钻研教材的一般策略,做到真正整体把握教材。也将努力做到:
一、要持之以恒地多学习。
理论知识的匮乏,让我的教学之路走得如此艰辛,却收获甚微。一句话:我太需要学习了!而且是马上去学习,还要坚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让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满。只有学习,才能更新我的教学理念;只有学习,才能引领我有效实践。
二、对教材要系统思考、整体把握。
系统思考、整体把握教材是教师的观念,是教师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理解,是教师教学素养的充分体现。对教材没有系统思考与整体把握,会使我们的教学显得肤浅没有内涵,学生对数学的本质不了解,内在思维得不到发展,那么数学教学也将失去她真正的意义与作用。所以我们教师需要整体把握教材中知识点之间本质的联系,站在一个整体联系的层次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实现教材的必要超越,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数学教育引导学生要学会联系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三、要勤于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了二十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个经验的二十次重复。“教而不研则浅”,反思使人进步!所以教师只有跳出教育看教育,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惟有不满,才有创新;惟有耕耘,才有收获。
张老师的讲座不仅为我们指明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更让我们深刻领悟到:只有系统思考,才能整体把握;只有深入分析,才能融会贯通。
语文讲座的心得体会篇6
9月22、23日,我参加了区教研室举办的“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国培计划送培下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共观课3节,听讲座2个。这次学习,让我感受颇深,也受益无穷,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语文视野,让我看到了专家对课程标准的深刻解读与实践。在专家的课堂示范与思想引领下,我只感到学习 ——提高——修炼教师基本功,是当今教师的必修课。现将这次学习感受表述如下:
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晰地找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那是“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练就一副好口才,能写一篇好文章。”这就需要识字与写字的有效结合,读说写的有效结合。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语文课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学生,涵养学生性情,陶冶健康个性和健康情操,而并非教两个生字,熟读课文,写两个千篇一律的作文。
读,让学生在教师、文本中进行对话;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共鸣,进行情感的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说,解放学生的口,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说出内心的体验,开启表达的源泉;写,让学生将内心的感受与想象,倾注于笔尖,流淌在字里行间。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是一名语文教师的职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追求、探索,我们当以专家们为榜样,加强学习,勇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反思,做一个有心的读书人,做一个真正能与孩子分享成长快乐的好老师。窦桂梅老师这样说道:“一个教师在他自身的成长状态里可能他懂得了要学习,这就给他带来了好处和实惠。”“书籍是你的最好的,最美丽的容颜。”我们教师本身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天天在跟书本打交道,如果我们离开了书籍,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我想起了陆游在《观书有感》中写到的这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就是我们老师的源头活水。吸纳百家,才能自成一家。不管如何的忙碌,我们都应该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我们应该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还应该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更应该阅读学生这一本本无字的书,来让我们攀登上教学艺术的巓峰。我们要靠读书来学习知识、靠课堂来实践教学、靠反思来积累经验,在学习、实践和积累中不断的提升自己,一步步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正如《师旷论学》中师旷说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也就是说学习不分早晚,阅读也就更不分早晚。
让我们记住窦桂梅老师在《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中写到的:“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以书为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平添一分人生的精彩。”让我们走进阅读,走进生活吧!
总之,通过本次的观摩学习,专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范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时时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注重发掘引导学生的独特体验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学习,我将尽力吸取他们的精萃,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讲座的心得体会篇7
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项突破:写作中如何突出文章中心?
技巧指导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之前讲过“切题”。其实,切题,不仅包括切合题目,而且包含切中题旨。那么,什么是切中题旨呢?它是指作文要中心突出,在内容上能准确反映出题目包含的命题意图。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运用技巧,突出中心。
近些年来,命题作文在各地中考中已占最大比例,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在审题完毕,经过补充题目或自拟题目的环节后,考生面对的也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题目既是对写作的限制,也是写作的依据,有时甚至是唯一依据。只有根据既定题目对内容的限制来写作,才能避免作文的盲目性,不会偏题、跑题。因此,能否切中题旨,突出中心,是阅卷者对作文优劣做出评判的首要标准。
那么,我们如何运用技巧,突出文章的中心呢?我们除了认真审题,恰当立意外,还可以根据不同题目,有意识地运用以下几种技巧:
一、素材取舍按需定夺。比如上次,我们双甸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作文题目为“留在记忆里的芬芳”。有部分同学作文成绩不够理想,为什么呢?没有切中题旨,写的文章中心不够明确。其实,我们在成文时,可以思考:这一缕芬芳指什么?是来自家长的细心关爱,还是老师的谆谆教导,还是同学的热心帮助?就可以根据几种不同的立意,把记叙描写的笔墨分别放在 “家长”“老师”和“同学”身上,其余部分再精彩,也要舍弃或一带而过,唯其如此,方能突出中心。
二、细节描写不可或缺。用生动细腻的描写来抒写对生活的体验,是使中心突出最重要的技巧。以朱自清的经典名篇《背影》为例,父亲的寥寥数语,蹒跚的背影和艰难的动作,让读者感受到的不单是父亲的爱子之心,更有儿子感念父爱的拳拳之意,而这正是本文的中心,是文章题目“背影”中所包含的题旨——这“背影”,是体现了父亲舐犊情深的背影,是留在“我”心底里的背影,寄托了“我”独特感受的背影。
三、运用铺垫水到渠成。有位同学写《记一次挑战》,用的是化学实验加试训练中划火柴的素材。除开头结尾议论抒情外,剩下的叙事部分都在写实验中“我”如何克服恐惧划火柴成功的事,整个过程分成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刻画了心理和动作,还间有同学老师的反映(侧面描写),不可谓不细,也能表现出一定的题旨,但是不够突出,并因为描写过细让人感觉乏味,有凑字的嫌疑。为什么呢?因为行文中对题目解析不够,只写“这是一次挑战”“这一次怎么样挑战”了,没写“为什么这是一次挑战”。如果开始叙事时先铺垫一些情节,比如“小时候玩火柴留下了阴影”“第一次练习蒙混过关”“第二次练习失败”,就可以突出“这真是一场挑战”,然后再在“这一次挑战中”进行集中的细节描写,字数不必多,就可以突出“因为勇气战胜怯懦”或“因为老师同学的帮助而挑战成功”的中心了。而且有了这些铺垫,文章叙事的节奏会变得有张有弛,内容也显得丰富得多。其实,《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之前的情节,不就是这样的铺垫吗?
四、巧用插叙跌宕起伏。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常用顺叙和倒叙,其实如果能巧用插叙,不但可以使行文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更有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比如,有位同学写《那一次,我真自豪》,记一次演讲比赛的胜利,采用的是顺叙,从报名、准备写到演讲结束,显得拖沓平淡不说,而且对题目所含题旨解析不深,只能表现出“为演讲的胜利感到自豪”这个中心。就算采用倒叙,也只能是突出演讲后的自豪,其余与顺叙无异。可是,如果以演讲过程为主要事件,其中穿插进去赛前甚至更早发生的种种相关情节,不但使内容变得更丰富,行文有了起伏,更因为插入这些情节以后,可以突出“那一次我为什么自豪”这个中心,而这正是“那一次,我真自豪”这个题目蕴含的深层次题旨。语文教材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紫藤萝瀑布》。
五、设计线索突出中心。教材选文中也有很多双线索、甚至多线索的例子,比如《藤野先生》。但这些选文大多是多主题,常常用一条线索表现一个主题。中学生因功力不够,可能学不来这样的技巧,而且考场作文有篇幅限制,也来不及有这样的构思。但是我们可以设计双线索来表现一个中心,这就好像两根绳子拧在一起,去拉重物会更有力量一样,用双线索表现一个中心,中心一定更突出。比如一个学生为表现“外婆的关爱是留在我记忆里的芬芳”这个中心,就设计了双线索,小时候,外婆总是把栀子花留给“我”,长大后,在我遇到困难时,外婆用栀子花鼓励“我”,后来外婆生病后,“我”用栀子花献给她,让她振作起来。栀子花的芬芳和外婆爱的芬芳,这两条线索都指向一个中心,中心就显得非常突出。当然,在使用双线索时,要注意两条线索结合得要自然贴切,巧妙融合。
总之,同学们,我们平时写作时,可以适当注意素材取舍、运用细节描写、运用铺垫、巧用插叙、设计线索等,突出文章的中心和主旨。其实,我们要想做到切中题旨,突出中心,还有许多方法,简单的有以议论抒情在开头结尾或中间关键段落点明中心,稍难一些的就是活用各种表现手法,比如以小见大、对比、象征等等。我们平时可以在阅读一些经典文章时,反复体会这些方法,然后灵活运用到作文中去,就会让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获得更多人的喜爱和欣赏。
技巧运用与点评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外公、你瞧,这是什么!”我双手捧着泥土,朝外公伸去。“哟!这孩子,怎么不知道脏呢?赶紧放回去。”外公连忙说道。“其实这里面不仅有泥,我去年放这里的仙人球,结出小球来了!”外公身体微微向前倾,想一探究竟,“还真的!”外公露出一脸惊讶,不敢相信平时马马虎虎的我,还能让植物长得这么好。
(★赏析:开头由生活中的场面切入,很有画面感。写放在泥土里的仙人球,长出小球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这一天是我定期来拜访外公外婆的日子。晚上,我洗完澡听见外公房里传来一段对话“哎,我这病活着也是拖累你们,不如让我死了算了。”我心头一震,想着: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说出这种话?“你又在说傻话!”外婆的声音听上去弱小又无助。我知道,他们一定瞒着我什么了,但我没有问父母,这件事就一直藏在我的心里。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通过外公和外婆的对话,交代了外公病重,心情郁闷,为下文埋下伏笔。)
第二天早上,外公一早就起来坐在床边上,习惯性地收看着前一天晚上的《新闻联播》,父母则出门上班,我在家里陪外公外婆。
(★赏析:这一节,写外公看《新闻联播》,“我”单独陪他们。)
外公、外婆都是打牌的好手,我鼓起勇气,加入他们的方牌大队,外公和我结成一团,准备进行秘密任务,外婆发牌了,“一张四”,“一张七”,“一张k”………“对二!”外婆轻轻一挥,将两张二甩在桌子上。这时,我开始向外公使眼色,我将牌往他的面前凑,他挠了挠头,趁外婆不注意.抽出一张大王,放到我手中,“王炸!”我得意地笑了起来,“最后一张喽!”随即,我将一张红桃四放在桌上,潇洒离开。
(★赏析:小作者在这一节,写“我”鼓起勇气,陪外公和外婆打牌。从外公和我的亲密配合,从“挠”“抽”“放”和“我”的得意、潇洒等描写,烘托了轻松快乐的心情,以乐衬悲,为后文外公的突然离世蓄势。)
吃完晚饭,我回家去了。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还仿佛在梦中,就被妈妈拉起来。天刚刚亮,妈妈带着哭腔对我说:“你外公不行了!”我这才意识到,昨晚外公和外婆的对话是真的。我衣服都没来得及换,披了一件外套就走了。看着躺在床上的外公已没有了动静,我的眼泪如泉水般喷涌而出,我哭得没了力气,瘫跪在地上,脑子里瞬间划过了今天发生的一切———仙人球、打牌、新闻联播,似乎才刚刚发生,几个小时前,外公还笑得前仰后合,现在竟然静静地躺在这里,去了另一个世界。
(★赏析:这一节写外公的突然离世,让“我”悲痛欲绝。解开悬念,让人感动。从“我哭得没了力气,瘫跪在地上,脑子里瞬间划过了今天发生的一切”,由实到虚,可见外公对于“我”的影响之大,可以联想到平时外公的慈爱和关心之切。)
爸爸用双手遮住我的眼睛,将我领到外面,“其实两年前你外公的病情就恶化了,尿毒症,一直没有跟你说,是因为怕你难过。”爸爸颤抖的声音,让我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赏析:这一节通过爸爸的叙述,交代外公病重以及没有告诉“我”的原因,衬托了外公的坚强。照应前文,衔接紧密。)
当我整理外公房间时,看见了那一盆仙人球,上面贴着一新纸条,“宝贝外孙女的仙人求,”我想笑,可是怎么也笑不出来。“球”还写成了这个”求”,我还是没憋住,泪水成了仙人掌最珍贵的肥料……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在整理外公房间时,发现一盆仙人球和题字,体现外公对于“我”深沉的爱,让人动容。)
外公已经静静地走了好几年了,但仙人球还在,那张纸条还在。和外公相处的最后的时光,像清新淡雅的茉莉花,成了留在我记忆里的芬芳,久久不散。
(★赏析:结尾写外公离世好几年,但仙人球还在。物是人非,最后一句比喻,将“和外公相处的最后的时光”比作“清新淡雅的茉莉花”,照应文题,令人回味。)
总评:
小作者从生活中选材,感情真挚,运用各种技巧,突出文章中心,描写“我”与外公相处最后的时光,表现他的慈爱和坚强,表达“我”对他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开头,小作者从生活的画面切入,“我”捧着泥土,里面长出了仙人球,外公和“我”的对话,为下文做铺垫。
中间,作者先写听到外公和外婆的对话,暗示外公的病重。然后写“我”陪外公外婆打牌,外公和“我”的巧妙配合,突出相处的融洽关系,以乐写悲,为后文外公的去世埋下伏笔。接着写“我”回家后不久,妈妈告诉“我”外公不行了。“我”看着静静地躺在床上的外公,联想到刚刚的快乐,禁不住潸然泪下。爸爸的补叙,侧面烘托了外公的坚强和关爱。
结尾,小作者写外公已经去世几年,但留下的仙人球和纸条还在。最后一句比喻,充满诗意,回应文题,令人遐思,回味无穷。(指导老师 陆建胜)
佳作欣赏
他在做早操
未消散的暑意撵着秋色,就这样不明地冒出来了,连带着的,赶走了暑假,迎来了开学。
开学没几天,被暂停的早操就恢复正常了。不过,几天的工夫,初一学生的早操自然没学完,所以,体育老师让整个初一都向后转,照着我们做。
早操开始了,但他们似乎一时间接受不了那么多信息,节拍也没跟上,动作显得杂乱无章。我在一个完美的角度上,盯着一个初一的学生看。他紧盯着旁边的人,别人做什么,他做什么。可身边的人毕竟也不会,所以经常做错。一做错,就连带着他一起手忙脚乱,但却显得有点笨拙可爱。我盯着他,好像回到了我初一的时候,我好像不是已有一年初中经验的老生,而是那个刚入学,带着懵懂朝气,又不乏活力的小朋友。
时间是什么时候流逝的呢?大概是日复一日的早操,渐渐熟悉的动作,就这样,一年光阴就从我手上流逝了吧?
做到一半了,眼前的那个初一的小朋友明显不想做了,似乎恼羞成怒一般,他的动作暴躁起来,直至停下。他转过头,眼巴巴地盯着我们看,好似破罐子破摔一般。这不就是以前的我吗?现在,我似乎用着一个旁观人的身份,看着以前稚气的我们。这种感觉很奇妙,也只是我经历的第一次,我会情不自禁地,将他们带入我以前的班。
早操时间很快,不过5、6分钟的时间,是不是拥有着12个月的一年也很短呢?
在我回教室的路上,我才发现,他们竟比我们矮那么多。因为第1个楼梯口很拥挤,所以我去了第2个楼梯口,又是一次经过这里,我以前的班级,里面早已坐满了不一样的人,可以说是物是人非。但以前发生的事情,似乎还历历在目。“哈哈哈哈哈——”旁边传来笑声。好像什么都不在了,但又好像都在。就像笑声一样,我还是经常笑,只是陪我笑的人变了。
有些事情,就让时间冲走吧!事物嘛,总是会周而复始的再来一遍的。(指导老师 陆建胜)
课后训练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残留生命印记中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也许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力之后——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充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那一刻的内心变化。
2.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3.不得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