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调研报告,每个人务必要按照任务的需求,制定出可以执行的调研计划,一个明确的标题和摘要是调研报告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在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以下是28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篇1
一、xx镇及蔬菜加工产业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市东北部19公里处,面积112.62平方公里,辖56个行政村,1.4万户,人口4.34万。耕地面积9.6万亩。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立足本镇产业优势,不断培强农业龙头,大力推进农业三化进程,全镇瓜、菜、果面积达到5万多亩。
我镇共有蔬菜加工企业2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主导产业为蔬菜冷藏加工,年产量2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业年产量3.5万吨。企业年销售收入21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12000万元。企业安置就业人员4500人,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700人。年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规模以上企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产品主要出口国家为日本、韩国、德国。
二、近年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状况、特点及措施
1)近几年来,随着xx镇农业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也势如破竹,2001年出现了三家农业龙头企业同日开工奠基的大好局面,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使我镇的农业龙头企业由2000年的2家合资企业发展到今天的22家,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由我镇的产业特点带来的。我们xx镇现有10万亩耕地,其中瓜菜面积就达4.5万亩,如此之大的产业规模,为龙头企业的加工出口提供了丰富的货源,我们xx镇的蔬菜不仅是货源丰富,而且品质优良,其中不少品种已经获得了绿色认证。可以说,我们xx镇的蔬菜生产带起了龙头企业的加速发展,同时龙头企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我镇的蔬菜生产。从我镇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看具有以下几年特点:
1)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才能产生规模效益,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招来相应的客商,办起相关的企业。
2)我镇的龙头企业都是冲着我镇的蔬菜产业而来的。
3)随着蔬菜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张,龙头企业的发展与产业化规模的发展息息相关。
2、龙头、基地、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完善情况
因为在我们镇企业与农户搞的是订单生产,就是说无论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生产原料,在生产之前都是先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销售一条龙服务。如:盛源食品公司、富连京食品公司、泰华食品公司等在我镇都是规模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生产所用的种子都是从国外原装进口的,为了使当地农民掌握其种植技术,他们在向农户放种之前后,再跟踪农户到田间指导,直至农户彻底掌握其生产技术为止。其中泰华食品有限公司为了达到推广示范的目的,建起了120亩土地的泰华绿色农场,从国外进口的品种在农场试种成功之后再向农户推广,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通过龙头+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共带起我镇27个蔬菜生产专业村,2000多农户加入到企业的生产中来。不仅如此,这些龙头企业的兴起,也吸收了我镇剩余劳动力就业,安康农产品有限公司,常年从事蒜米生产,加工蒜米是一种比较费工的活,老少皆宜,单是为该企业从事蒜米加工的人员就有近千人,为他们增收开辟了新的门路,单是从事加工生产,全镇平均每年就要从龙头企业挣得加工费500多万元。
3、从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为吸引更多的外资,建起更多的龙头企业,我们xx镇以党委、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招商引资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关规定》。落户我镇的所有龙头企业的有关手续都是由镇里派专车专人帮助办理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只要企业落户我镇一切手续我们办的承诺。对于税收、土地等方面除了国家政策规定必须缴纳的,其余的镇里一概不收,严禁以各种形式到企业揩油。在金融方面,有的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资金不足的困难,我们知道后,镇党委、政府及时出面帮助协商贷款,以解燃眉之急,为了切实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率先实行了向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如韩国独资企业韩昌(xx)食品有限公司,由于韩国老板初来水土不服,又不能语言交流,我们及时为他配备了空调、饮水机等设施,使他深受感动,企业追加投资150万美元。
三、龙头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目前龙头企业的发展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就是资金不足。由于资金不足,许多龙头企业吃不饱,往往是出口合同已经签订,也有充足的货源,但就是资金不足不能立即组织好货源,往往要耽误出口时间,受到外方的惩罚。资金不足还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规模,由于资金不足,许多龙头企业该上的项目不敢上,资金不足也限制了企业的创汇能力。
2、社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氛围不浓,合力不强。主要是产业部门对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目标定位,办法不灵,路子不多,服务不够,传统农业的惯性仍然在起作用。社会各方大部分也是认为农业投入大、产出小、效益低,在农业领域研究的少、涉足的少。
3、部分龙头企业机制僵化,步履维艰。大部分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企业的管理机制、营销机制比较松散。牪糠至头企业资源配置匮乏,缺乏生产资金,缺乏生产基地,缺乏生产技术人员,生产要素的配置极端不平衡,导致对产业的拉动力极其低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后劲不足。
4、部分龙头企业市场狭窄,链条脆弱。龙头企业是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载体,但多数龙头企业注重基地建设,发展生产的手段多,开拓市场的方法少。可以说,各企业的销售市场都不宽泛,与市场对接的手段滞后,渠道单一,效益不高。
四、对蔬菜加工产业的建议
一是要创新龙头企业的发展机制。要引进借鉴发达地区在发展龙头企业中成功的经营机制,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适合自身的利益分配机制、管理机制、营销机制,完善企业各项制度革新,带动产业迅速发展。要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解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调动各个层次积极性,扬起龙头企业巨首,真正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从产权利益上形成共同体,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对个别政企合一的公司要进行清理整顿,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组建相应的龙头公司。
二是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要把拓展农产品市场,盘活农产品流通作为增加企业效益,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着重发挥民间力量,建立乡、村农产品流通协会,鼓励发展各产业专业营销公司和民间中介组织,培养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营销大户,做到乡镇有营销公司,村有营销专班,组有营销大户,户有营销能人,形成全方位的营销网络。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篇2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几年来,鲤城一批行业已开始形成产业集群雏形,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从分散办企业到集中办企业,企业空间布局由分散走向集中的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企业应运而生,在发展初期依循的是“就地办厂”、“离土不离乡”的布局原则,星罗棋布,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依村傍户的离散型空间布局无疑成了其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于是城乡企业开始自发进行集中布局,构成企业群落,而开发区这一新模式的出现加快了城乡企业的集聚步伐。但是初期的开发区、工业小区的企业集聚还只是空间上的集中布局,企业之间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太强的产业关联和分工协作关系,处于一种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企业集聚效应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出来。在这个阶段,我区出现了诸如临江工业小区、宝洲工业区、北峰工业区等一些的企业群落。
二是从集中办企业到集中做产业,由企业集聚走向产业集群的阶段。这个阶段有两个很重要的“关节点”:仿效性竞争和产业链延伸,前者夯实了集群的基础,后者促成了集群的实现。仿效必然引起竞争,竞争则导致优胜劣汰的分化。一批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形成规模、创出品牌、成为骨干,构成了产业龙头,带动众多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了从办企业向做产业的转变;而一些企业出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技术水平的需要,逐步把生产过程中可剥离的部分剥离出来,走专一化生产道路,这样就强化了各种各样的配套需求,产生了产业链上下延伸和相关行业逐步配套的.强大拉力,从而逐步促成集群雏形、集群的形成。如早期出现的江南树兜汽配专业村,义全机电产品一条街,近年形成的九一路电脑专业街、迎宾路汽车一条街和正在建设的江南高新园区等。
二、我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区形成规模的产业集群少,产业链不够完整,集群内的企业规模小,层次低。据统计,20__年我区五个支柱行业轻纺服装鞋帽包袋、树脂陶瓷工艺美术、机械五金汽配、塑料制品、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实现的产值分别为:40.37亿元、20.88亿元、16.63亿元、11.09亿元、6.65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33.9、17.5、14、9.3、5.6,全区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11家,5000万~1亿元的企业也只有23家,五个支柱行业内大规模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规模小,行业内平均每家实现的产值:轻纺服装鞋帽包袋1219.6万元、树脂陶瓷工艺美术971.3万元、机械五金汽配654.6万元、塑料制品894.4万元、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950万元。区域互补变成重复产业的简单相加,许多企业原材料需要到外地购买,行业存在低水平重复的结构性矛盾,防御市场风险能力有限。
(2)市场集散规模相对较小。我区的市场以消费市场为主,与生产性关联的生产资料市场受发展空间的制约,以街为市,以路为市,如伍堡装璜装饰材料、迎宾路汽车汽配市场、泉州建材市场、义全机电街等,数量少,辐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大流通的格局。
(3)管理技术人才紧缺,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熟练工人不足,生产稳定性差。一方面,企业高级管理和研发设计人才紧缺,研发力量不足,导致产品附加值难以提高。生物学、新材料等相关综合性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比较少;另一方面,企业熟练工人不足。由于工人流动性增强,企业招工难度加大,熟练技术工人紧缺,生产旺季工人缺口更大,为了完成任务,企业经常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致使工人超负荷工作,对企业稳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4)外部环境亟待改善。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投资载体严重不足,我区现有工业小区15个(不含江南高新园区),占地面积仅1763亩,布局分散带来了缺少规模经济、城市化滞后等系列问题;二是融资难。各商业银行现有的信贷政策和管理机制难以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没有固定资产担保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企业自我筹资能力较弱,企业集群区域银企互动关系有待加强,企业集群中的行业协会、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发展滞后等等。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篇3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背景: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一门促进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新的治疗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技术专业。据有关方面曾对我国的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现状做过调查,我国拥有13亿人口和6千万之多的残疾人,我国现有康复治疗师5640人,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因此,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开设,正是顺应社会民众健康、审美的需要,满足人们对意外伤害、疾病所致的残疾、手术后的恢复等在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等多方面的需求,有着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市场广阔,就业前景更是可观。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国富民强,健康为本,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重视的程度,对健康和医疗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由治疗服务扩大到康复服务,国家提出20xx年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学校为适应人民医疗观念的转变,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要求,组织力量对省内相关医院进行人才需求状况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专题调查,目的是为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课程设置、技能培训、课程改革等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研时间:
20xx-20xx-2学期暑假期间、20xx-20xx-1学期寒假期间以及平时学院与医院交流期间。
(三)调研对象:
1、长期从事临床康复治疗技术的行业专家。
2、临汾市内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含三级、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的康复科主任或主管康复工作的负责人。
3、临汾市内从事临床康复工作的一线大夫。
4、我院康复专业毕业后从事临床康复工作2-5年的毕业生以及高职康复专业的实习生。
(四)调研内容:
1、以《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依据,了解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规划要求。
2、康复专业人员性别;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学历分布;康复治疗专业人员素质要求;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3、对三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
(五)调研方法:
1、进行资料收集,深入了解临汾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2、采取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3、整理问卷信息、数据统计、分析,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二、调研情况分析
1、康复治疗人才发展现状及趋势:
戴红、卓大宏教授根据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速度预测了康复治疗人才需求,依据我国三甲、二甲医院、康复中心实际开展康复医学工作现况,推算出我国目前实际拥有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为5640 人,我国康复治疗师总数现在约为0.4/10万人口, 20xx年需要康复治疗师68910-74000名,康复治疗师存在较大人员缺口,社区康复治疗师配置尤为薄弱。
2、对三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推算了20xx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及各类、不同等级的残疾人数,具体数据为: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502万人;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分别为:视力残疾1263万人,听力残疾2054万人,言语残疾130万人,肢体残疾2472万人,智力残疾568万人,精神残疾629万人,多重残疾1386万人;各残疾等级人数分别为:重度残疾2518万人,中度和轻度残疾人5984万人。
按照国家20xx年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康复治疗技术人员近五年全国需求量不低于10万人,卫生部规定,二、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须配备2~4名康复医生,4~6名康复治疗师。卫生部标准,康复治疗师人数应为康复医师人数的2倍,本省二级以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数量过千,按照卫生部的规定,其康复治疗师的需求不言而喻,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重视的程度,对健康和医疗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那种多年来一直沿循的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也正随着社会经济的改革和社会发展正朝着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走进社区,进入家庭,由院内服务扩大到社区服务,由临床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由治疗服务扩大到康复服务,这给康复但我国经过系统训练的康复治疗师,数量和质量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康复治疗专业教育仍然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几年前康复治疗正规的专业教育,基本还是一片空白,产出少,远远不能满足康复医疗市场的需要。通过调研表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生源有现有的和潜在的市场。
3.三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1)三级医院:三级医院设有独立康复科,其康复治疗分工明确,科室齐全,人才梯队合理有序,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三级医院康复科中从事康复治疗师工作的人员学历中,本科生占47.8%,大专为19.5%,男女比例为:1:1.54,其中80%的三级医院认为其缺乏康复治疗人才,90%的三级医院认为高职康复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好、社会需求量大,90%的三级医院认为高职教育培养的康复治疗技术学生能适应临床的需要,由此可见:三级医院在目前还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就业的一个方向。
(2)二级医院:二级医院的康复通常和针灸、中医等共为一个科室,针灸理疗科、中医康复科、中医理疗科等,多由以前的针灸推拿科转变而成,其康复治疗分工较为简单,治疗多侧重于针灸、推拿、物理因子治疗等,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二级医院康复科中从事康复治疗师工作的人员学历中,本科生占56%,大专为25%男女比例为:1:1.13,其中80%的二级医院认为其缺乏康复治疗人才,100%的二级医院认为高职康复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好、社会需求量大,80%的二级医院认为高职教育培养的康复治疗技术学生能适应临床的需要,由此可见:二级医院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就业的一个方向。
(3)社区医院: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我国, 55岁以上老年人群发病率为2. 57 % ,60 岁以上为3. 46 % ,65 岁以上为4. 61 %。慢性病发病率与人口老龄化直接相关,目前我国60 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1 亿,并以年均3 %速度增长。目前我国60 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 % , 65 岁以上的老人将达1 亿人。按照国际通用标准, 这就属于人口结构老年型国家, 或者叫进入老龄化社
会。这将使慢性病、老年病发病率进一步上升。康复医学服务对象范围之广、数量之多, 只靠在医院治疗康复是远远不能适应群众的需求,必须依赖于社区康复,由此可见:社区康复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最大市场。
(4)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预测,20xx年,全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每7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约有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的愿望,2006年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显示,全国城乡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39546个,总床位149.7万张,其中农村乡镇敬老院29681个,总床位89.5万张,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入住需求。养老院、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中,必不可少是康复治疗人员,所以养老院和福利院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就业德尔一个重要方向。
(5)各级医院对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排位第一(占70%)的是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技能水平),第二(占65%)的是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第三(占55%)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基础理论;第四(占50%)是吃苦耐劳精神;最后是计算机和英语应用。
(6)各医院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要求:①认为重要课程:解剖学、疾病概要、运动学、康复机能评定、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临床康复学;②认为必要课程:物理学、生理学、言语疗法、康复工程等。
三、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
1. 医院康复治疗工作方向
岗位一:物理治疗
⑴工作任务分析:在医院康复科从事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工作;在正确的康复机能评估下运用关节松动术、肌力和肌耐力训练、平衡、协调、牵引、按摩、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引导式教育、呼吸排痰训练、医疗体操训练等方法对病人进行正确治疗;掌握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治疗;对治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掌握各种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知识:①康复评估知识:熟悉康复科常见评定方法,根据疾病特点选择正确的评估工具和量表进行功能评定,掌握各种物理因子的特性和治疗作用。②康复
计划制定知识:根据疾病的具体特点制定康复近期目标、长期目标,熟悉不同疾病预后状况。③康复治疗知识:熟悉各种物理因子疗法和运动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④安全治疗知识:掌握治疗过程中的防辐射、防电、防烧伤等知识及安全防范措施。
技能:①康复评估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残疾分类、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步态检查与分析、心肺功能测定、四肢功能评定、平衡能力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熟悉神经电生理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心理和精神残疾评定及感认知能力评定、职业能力评定等主要内容,学会常用评定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完成康复目标的制定②康复治疗能力:掌握关节活动技术、肌力和肌耐力训练、平衡、协调、牵引、按摩、神经生理学疗法以及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等治疗方法,并能根据疾病的具体特点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③治疗病历书写能力:掌握治疗记录的书写方法。④治疗器械使用能力:根据治疗要求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具有异常情况应变处理能力。⑤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交流能力和服务意识,了解和避免医患纠纷相关知识。⑥其它相关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能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论文书写能力。
素质: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等,学生能在工作中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注重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对人民健康与生命负责的职业道德;有仁爱之心;遵守法律与公共道德、组织管理能力。
⑶对应的职业标准或资格证书要求:对应的职业标准为毕业一年后参加由国家组织的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可获得康复治疗士资格。根据工作需要还可以向上获得相应的职称。
⑷教学分析:围绕上述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可开设课程《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康复机能评定》、《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物理疗法》、《言语疗法》、《临床康复学》等课程;授课内容的确立紧紧围绕岗位需要和国家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教学方法多采用理-实一体、任务驱动或项目教学及角色扮演、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篇4
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政府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解放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xx年通过考察论证,镇政府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政府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政府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政府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政府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政府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政府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政府提倡、政府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xx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xx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xx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xx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xx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xx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xx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xx 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政府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xx年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1、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
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
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
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政府的共识,不因政府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
2、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政府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
3、产业基地形成后,政府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
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篇5
?内容摘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我市龙头企业经营情况的调研,提出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提升产品技术和质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和财政资金作用,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对策建议
为加强市级龙头企业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财政局组织检查组对市级8户龙头企业20xx年度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及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根据检查情况,结合企业现状,就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基本情况
我市8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根据20xx年市政府要求,经市农业局、市乡镇企业局考察调研、评选后,于20xx年初确定的。这8户龙头企业均具有一定的地方经济特色,产品品质较好,有的产品拥有专利技术,有的产品在全国性的评比中获得金奖,如:市金桥食品有限公司“毛大”牌苦荞饭和姜茶获20xx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贸易博览会金奖,苦荞饭获国家专利;水城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明”姜茶系列产品,通过了国家商检局出口认证,该企业20xx年3月还被中国农业银行、国家扶贫办评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六枝特区种子公司与省农学院联合开发生产的“西山”系列杂交玉米种子,七个品种已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六枝特区粮食加工厂的“滴水滩”大米(富硒米),20xx年在中国(淮安)优质米博览会上获《优质产品证书》,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水城春”系列,其中“水城春-凤羽”获第四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优质茶称号,近期开发的“倚天剑”、“神州香”上市后很受市场青睐;盘县裕龙种业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生产的“盘玉”系列杂交玉米种子,产品除满足本县需求外还推广辐射到生态类型相似的富源、沾益、水城、兴义、普安、晴隆、兴仁、安龙、威宁等县(市)。
二、财政扶持资金投入、使用及效益情况
为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引导市级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用、先进设备引进以及原料基地建设,扩大生产和销售,使我市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xx年市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安排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共113万元用于补助扶持8户市级龙头企业。
通过查阅账目,实地检查生产车间项目改造建设、项目基地生产建设情况,并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研,8户龙头企业扶持及改造项目已完成和基本完成的有水城县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通过项目实施,6户龙头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在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得到一定提高。项目资金未下拨到位、项目未启动的有2户,分别是:钟山区金河乳业有限公司、盘县红果富家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市安排金河乳业有限公司技改项目补助资金10万元已由市财政于20xx年12月拨付到位,龙头项目扶持资金5万元通过市农业局下拨到钟山区农业局后,由于金河乳业有限公司欠钟山区农业局设备款5万多元和奶牛基地鲜奶款2万多元,钟山区农业局未将资金下拨到企业。金河乳业有限公司由于技改项目资金未筹集到位,技改项目没有启动实施。至检查日止拨付到位的10万元技改项目补助资金在企业财务账上;市安排红果富家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化专项资金8万元通过市农业局已下拨盘县农业局,但至检查日止,资金仍滞留在盘县农业局账上未使用。
三、我市龙头企业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放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一定成绩。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辐射带动作用有限。8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资产总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仅有2户,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的也仅有2户,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部分企业管理方式、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含量偏低,盈利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企业成长速度缓慢。
三是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辐射面不宽,市场制约因素明显。
四是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还不高,个别企业产权制度尚未明晰;企业财务管理普遍较为混乱,帐簿不健全,会计信息不真实,核算随意性较大。
五是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建立,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一些企业与基地和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篇6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会议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本乡实际,紧扣调研内容,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活动。
一、乐居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优势。全乡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沟渠纵横交错,抗旱水窖遍布地块,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区位优势。昭大公路贯穿南北,渔洞水库专用线途径乐居、上街两个村,洒渔河烟柳与乐居、上街两个村遥遥相望。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容易进入过往游客的视线。
四是干部优势。有两支好的干部队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支是作风硬、吃得苦、能力强的乡级干部队伍,为宣传乐居和服务游客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群众优势。广大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乐居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位
根据乐居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旅游产业可定位于:
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昭大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据节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2、发展水面养殖业观光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库、桃树井水库从事水产养殖,还可以在水库周围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方便游客垂钓和打捞。还可以设置餐厅,让游客自己品尝劳动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乐居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
1、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俗,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农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农村之“食”关键在于“土”和“特”,乐居的野菜、豆干、腊肉远近闻名,对过往游客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业。以乐居大河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顺河绿化,打造“乐居烟柳”风姿,使之与绿油油的稻田相依为伴,真正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建议:
1、要在政策上给与积极扶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区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鼓励农村文化旅游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道路通讯等方面向农村文化旅游项目倾斜。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帮助挖掘有较深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资源。
2、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文化旅游功能。
3、注重抓好农村文化旅游品的开发。一是要筛选出能显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装的基础上,按照旅游品的要求对一些民间艺术品或古建筑物要进行重新设计、包装。三是要加强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包装宣传和市场开发工作,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4、要注重文化旅游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乡文化站的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吸引旅游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的农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