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范文 >调研报告

乡畜牧站调研报告6篇

调研报告是及时记录自己在调研活动中的收获的,所以一定要结合实际的调研活动写,积极参加相关的调研活动是让我们成长的方式,活动结束后记得写调研报告哦,28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乡畜牧站调研报告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乡畜牧站调研报告6篇

乡畜牧站调研报告篇1

xx县紧紧围绕“三农”工作抓服务,以科技为支撑,努力提升畜牧业市场竞争力,今年个月,畜禽生产增长迅速,畜牧生产取得平稳发展。

一、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畜禽出栏:全县生猪出栏828百头,比去年同期增长2.99%;牛出栏44百头,同比增长2.33%;羊出栏298百只,同比增长2.76%;家禽出栏29255百只,同比增长1.96%。

(二)肉类产量:猪肉产量6164吨,同比增长0.88%;牛肉产量698吨,同比增长1.45%;羊肉产量408吨,同比增长0.49%;禽肉产量为4327吨,同比增长0.56%。禽蛋产量42703吨,同比增长4.23%;奶类产量827吨,同比增长2.1%。

(三)畜禽存栏:期末猪存栏1244百头,同比增长3.49%,其中能繁母猪138百头,同比下降4.17%;山羊存栏786百只,增长0.13%;绵羊存栏312百只,同比增长2.3%;家禽存栏达到155671百只,同比增长0.5%。

二、畜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生产形势和市场行情来看,全县畜牧业生产正向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发民畜牧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实行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有效地促进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结。特别是作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链条,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带动作用至关重要。大型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短缺,特别是缺乏禽肉精深加工,畜禽及其产品仍然主要以初级鲜活的形式供应市场,畜产品随市场行情波动较大。

2.畜牧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防疫体系建设需不断稳定与壮大

全县畜牧业生产水平、管理水平高低不一,部分业主防疫意识淡薄,排污设施不完善,对病死畜禽的处理不符合规范化要求等,这些都制约了全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规模化养殖的蓬勃发展,急需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乡、村两级动物防疫队伍网络是作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而当前乡镇兽医队伍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加之各级财政对动物疫病的普查、监测、消毒等防疫经费投入不足,影响着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对策建议

1、加大规模养殖的比重。随着农村散养户的逐渐减少,要从规模养殖上做文章,在规模养殖用地、贷款等方面提供方便,鼓励规模养殖的发展。

2、加强防、检疫队伍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强化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和完善,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调整充实以及防疫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建立起一支业务精、技能高、责任心强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确保防疫工作的有效落实。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控制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流通。

3、大力培植畜牧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对化解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矛盾,缓解市场波动,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六和牧业公司3000万只肉鸭屠宰深加工项目已落户,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积极向外推介全县畜牧生产的有关情况,从交通、市场、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全面分析在从事畜产品深加工的优势,吸引他们到考察、访问,建立基地和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全面推动全县畜牧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乡畜牧站调研报告篇2

为全面了解我县农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准确把握、深入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全县农区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农畜联动、草畜结合,打造全省农区畜牧强县”目标,根据县政协会年度工作计划和县委安排,近期我会组织相关委员对我县农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农畜联动、草畜结合工程,积极调整畜群结构,以“扩羊、增牛、稳猪、发展蛋禽和獭兔”为工作思路,扶持规模养殖,推动区域化生产,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与“十一五”末相比,草食畜饲养量增长19.6%;生猪饲养量增长9.04%;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1.1%、8.1%、5.3%。畜牧业产值,畜牧业收入在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同步上升。

二是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湟水河谷奶牛养殖基地、肉牛羊育肥养殖示范基地、良种仔猪繁育和商品猪生产基地、獭兔基地、土鸡和乌鸡散养基地建设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积极拓宽工作思路,投资922.5万元扶持了132户家庭牧场,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丰富“高原、生态、循环、高效”的民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作出了努力。全县现已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场)159家,其中:养猪场41家,奶牛养殖小区(场)5家,肉羊养殖场67家,肉牛养殖场26家,特种养殖场20家。其中,64家通过了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资格认定,6家通过了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资格认定。全县适度规模养殖户达到7415户,现有280多家养殖专业合作社,畜产品及活畜经纪人350余名。

三是饲草产业迅速发展。随着全膜双垄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紫花苜蓿、高丹草、燕麦、箭舌豌豆等优良饲草作物的推广,使我县饲草量得到大幅度提升,20xx年,全县饲草总量达200万吨以上,能满足250万个羊单位的饲草。全县现有饲草加工设备1250台(套),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青贮池386座25.8万立方米,小规模的青贮池990座14.2万立方米。鲁青、绿宝、恒兴、丰龙等饲草加工、配送企业的建成投产和饲草经纪人的作用下,使饲草加工利用率得到迅速提高,既推动了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又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大力推广饲草料青贮窖青贮、袋装青贮、裹包青贮及草粉加工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目前,我县饲草加工企业,不但对本县养殖场(小区)加工、青贮饲料,还向外县配送。饲草加工业正在持续快速发展。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当前全县畜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除了规模养殖用地难、融资难、治污难等全省农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难题外,自身工作和发展方面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产业化水平低。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数量仍然偏少。部分企业还习惯于政府扶持,银行贷款,不善于通过市场手段吸纳资金、聚集人力。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特别是加工、销售环节比较薄弱,产业链条还没有完全形成,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二)草料体系建设依然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材料生产不规范。加工优质饲料需要的是接近成熟的整株玉米,但部分农户为了追求眼前利益,盲目密植、盲目追肥,单纯追求秸秆产量,降低了原材料的品质;加之近年来,引进的有些玉米品种虽然秸秆丰富,但生长期长、成熟期晚,不符合加工优质饲料的要求。二是饲草加工企业无序竞争。有些企业随意提级提价、压级压价,扰乱了原材料收购市场,使农户不能准确把握市场行情,贻误了最佳上市时机,造成产品滞销,严重影响了饲草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饲草加工企业生产能力低。以“绿宝”为例,由于受流动资金等因素制约,20xx年收购加工玉米秸秆2万吨左右,按此推算,全县饲料加工企业加工消化率较低,加之规模养殖户和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加工利用有限,农户种植的大量玉米秸秆还不能及时收购,势必影响种植户的积极性。

(三)畜牧科技服务亟待增强。一是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滞后。由于投入不足,检测、诊断、无害化处理等设备购置和更新滞后。二是村级防疫员因报酬过低流动性大,无法及时开展测报、诊断、检疫、防疫等工作。三是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缺少。20xx年全县草食畜和生猪饲养量为132、07万头只,而全县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31名,人均要负责1万多头只牲畜的技术服务,加之现有技术人员年龄老化,知识陈旧,难以保证各项畜牧科技服务。

二、对策与建议

(一)立草为业,促进饲草产业健康发展。饲草建设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要实现“农畜联动、草畜结合,打造全省农区畜牧强县”的目标,必须把促进饲草产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要稳定饲草种植面积。在保证32万亩全膜玉米种植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紫花苜宿、高丹草、燕麦草、箭舌豌豆等优质饲草面积。力争种植业内部“三分天下、牧草据其二”。在满足本县畜牧业发展的前提下,扩大外销。凸显饲草产业所蕴含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要引导农户规范种植。农业和畜牧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让农户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品质好、产量高、营养丰富且霜期前按时成熟的优质青贮玉米品种,制订农民合理密植、施肥等一整套生产技术规程,提高饲草料品质。三要培育和扶持饲草加工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与县外饲草加工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联姻,提升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增加科技含量,打造饲草料品牌,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四要积极完善饲草料产业经营机制。分区域建立饲草料生产合作社,一头连加工企业、一头连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稳定产销关系。五要合理设置饲草加工收购点。因饲草收购时间只有不足1个月时间,现有的饲草加工收购点分布不均匀,部分种植区与加工收购点距离较远,到了收购点还要排队等侯,建议根据饲草种植基地分布情况,合理确定服务半径,适当增设饲草加工收购点,确保农户饲草及时售出。六要建立饲草料产业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的市场规范体系,规范企业行为,促进我县饲草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七要建立饲草料储备制度,保护企业利益。比如“绿宝”引进的“新天地”品牌生产的配方饲料保存期可达到5年以上,但因企业周转资金困难,不敢大量生产。如果有了储备制度,可以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又有利于饲草的消化利用。

(二)创新机制,延长养殖业产业链条。

一要积极帮助现有的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省市有关项目,及时贯彻落实各级扶持政策,确保企业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顺利的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培育出几个机制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二要不断推进以“家庭小牧场”为主的示范村建设。据调查,一个农户养5头牛或30只羊,家庭年收入可增加1万元以上,而且农户直接受益,因此应在进一步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力度的同时,结合牛羊倍增计划项目,积极争取资金,按照“扶大户、建小区、带万家”的思路,大力发展家庭牧场建设。培育出一批养牛30头以上,养羊1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在此基础上,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小群体、大规模”的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三要加强招商引资。引进1—2家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畜产品附加值。

(三)完善体系,强化对养殖业的配套服务。

一要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及县、乡(镇)、村三级防疫网络体系,健全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及动物疫情测报和信息管理体系,制定重大疫病的防治预案,增强对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

二要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和管理体系,为养殖户定期提供与畜牧业生产有关的信息,以达到调整生产、稳定价格、减少风险的目的。通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积极创办各类协会,组织规模养殖户定期召开座谈会,互通信息,协调解决产、供、销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三要着力加强畜牧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我县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缺少,知识老化等实际,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按计划逐年招聘畜牧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以充实畜牧技术队伍。四要加强农民畜牧养殖技能培训。让所有农民学会1-2门畜牧养殖技术,让所有养殖户懂得不同阶段的饲草配方和常见病的防治方法。五要加强引导,减少污染。坚持治污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与棚圈同步规划建设,确保畜禽粪便、废水等污染物排放达标。对已建成投产的规模养殖场,督促其尽快完善治污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并逐步减少污染。

乡畜牧站调研报告篇3

二是要转变观念,落实畜牧小区建设用地。目前,畜牧小区建设用地问题已成为制约小区建设的瓶颈,对畜牧用地现在也存在着不同看法。首先,发展畜牧小区只是把原来分散养殖集中起

来,从土地利用性质看,主要是转移用地和调整用地,并不是多占用土地,其结果是集约利用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其次,从已建成的畜牧小区看,所有畜禽圈舍、仓库等都是简易建筑物,墙基浅,容易复耕。因此我们要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根据我县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实际,规划落实好畜牧业发展用地,按照《关于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有关工作的通知》(剑府办发[20xx]3号)文件规定,把畜牧小区用地落到实处。

三是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畜牧小区规划。畜牧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调查研究,根据我县养殖业的优势和特点,结合畜牧业结构调整及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际,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相对集中、规范管理、综合利用的思路,充分考虑水源、交通、防疫、污染等环境因素,制定具体的畜牧小区中(长)期建设方案,分步实施。对小区选址、建设规模、圈舍建设标准、生产(管理)区域布局等方面,组织懂技术、有见解的专家进行多方面的论证,对审定不符合要求的小区要及时给予纠正,帮助投资者和经营者把好关。尤其要注意新建小区必须按照养殖小区排泄量与外部消纳量相配套的原则,严格控制小区布局和生产规模,尽可能的使畜禽排泄物就地转化为能源或有机肥料,力争实现新建养殖小区污染零排放,达到清洁生产标准。

四是要完善机制,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不论那种类型的畜牧小区,都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比如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由这些组织根据小区的养殖种类,统一开展种畜禽供应、饲料供应、疫病防治、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服务,为养殖户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把养殖户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培养他们讲求诚信、遵纪守则,照章办事,共同促进畜牧小区的健康发展,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畜牧小区运行机制。在建立管理体系的同时,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卫生防疫制度、人员物品管理制度、畜禽进出小区制度、消毒制度、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等等。在圈舍建设、引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生产全过程,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健康养殖技术规程,并实行全程监管,确保产品优质、绿色和小区安全,不断提高饲养水平,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畜牧小区健康快速发展。

乡畜牧站调研报告篇4

一、现状。

xx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晚,发展缓慢,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建立畜牧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xx个。拥有会员xx个,其中农民成员xx个,企业单位成员xx个。20xx年经营服务总收入xx万元,纯收入xx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发展缓慢。

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不足,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热情。一些地方虽有产业基础,但缺乏引导和组织,没有得到发展。

(二)扶持政策滞后。

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较为突出,缺乏专业工作人员和专项工作经费。

(三)内部运作和管理不规范。

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组织松散,联系不紧密等问题。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机构不健全,入会、退会没有严格的手续。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不规范,会员积极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低,互助合作的宗旨体现不充分。

三是合作社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和专项经费,活动开展举步维艰和合作社自身发展任其自生自灭。四是品牌意识较弱,工商注册的少。五是行政色彩较浓。专业合作组织必须坚持的一个总原则是“民办、民管、民受益”,但有好大一部分专业合作组织依托政府或部门兴办,基本上由政府或部门的领导担任会长或社长。

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各级政府重要工作内容,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列入考核目标,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扶持、指导和服务工作。

一是成立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引导、促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是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

(二)加强培训宣传。

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安排一定经费,分层次对基层干部、群众、合作社管理人员等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三)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

一是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发展资金,对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的主管部门,在经费上给予重点支持。

二是帮助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

三是鼓励有关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努力解决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担保等问题。

四是优先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关建设项目;五是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保险机制。

(四)加强指导服务,因地制宜发展专合组织。

一是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合作社“强、特、优”的目标。同时规范完善现有的专业合作组织。

二是改进管理方式,改善服务态度,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指导而不包办”的原则,典型示范,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边发展,边规范。

乡畜牧站调研报告篇5

产业链建设发展是一种高效稳定可持续的扶贫方式,通过产业链建设,以企业的生产效应吸纳和带动贫困地区劳动人口的致富效应,有利于形成区域发展中心,加快贫困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激活区域经济,实现区域内贫困农户的整体脱贫致富。推进产业链扶贫,怎么走,怎么做?通过到联系点海雀村调研,选择了几个产业,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产业链扶贫的内在机理和模式。为了推进工作开展,在之前与各方联络联系基础上,3月31日,我到县里,和市县相关单位及几家与海雀村产业发展有链接关系的企业召开了座谈会,4月1日,和企业一起到村里作了进一步的现场对接。有几点体会。

一、产业链扶贫,要链起九个发展要素

实施产业链扶贫,要以产业链建设推动技术环节、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一体运作,延伸产业链的功能作用,对接农民与生产、技术、市场的联系,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要推进农民与生产、技术、市场的有机对接,有9个发展要素首先要链接起来。

(一)农户。

特别是贫困户,要精准链接到产业链前向环节的第一站,黏住产业链的毛细血管,以便吸收营养,增强造血功能,快速成长壮大。针对海雀实际,结合群众意愿,我们把全村种养业中能较好产生经济收入的内容分成六块,加上苗族刺绣,共7个产业。在建链条的过程中,先把农户接到端点上。今年,海雀村在马铃薯种植上是1000亩,涉及农户213家,每家都种,70户贫困户全部安排参与;在红花种植上,面积是500亩,涉及农户200家,70户贫困户全部安排参与;荞麦种植200亩,涉及农户150家,其中贫困户60户;养牛280头,涉及农户190家,70户贫困户都参与;养猪800头,也涉及全村 213户,70户贫困户也全部参与;养鸡10万羽(包括孵化鸡苗),涉及农户180家,其中贫困户55户;苗族刺绣有56户同意参与,其中贫困户24户。产业安排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

(二)科技。

产业链价值大小取决于产业技术成果及其运用水平,产业技术成果和运用水平越高,产业质量和价值越高。可以说,没有技术的衍生,就没有产业链的衍生,就没有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因此,推进产业链建设和产业链扶贫,科技要素至关重要。针对海雀村,以红花为例,从种植上要考虑温度、日照、水分等条件;田间管理要做好间苗补苗、中耕除草、打顶追肥;采收要在进入盛花期后花冠由黄变红时进行,收完红花后,要待茎叶枯萎时再收割植株和红花籽;采收后还要进行烘干、脱粒。通过链接,这些种植工序都由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如果往下走,到中间环节,随着深加工、精加工的开始,对科技的要求将更高。

(三)合作社。

产业链扶贫,需要协调好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关系。形不成利益共同体,链条随时有可能断线。如何协调,机制如何建立?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合作社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这个转弯人来协调产业经营中的各种利益体,使之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链、利益链,形成农户与企业的一条以利益为纽带的联结关系,从而把单家独户的农户组织起来,与企业、基地、园区等实体联手抱团闯市场,做到不被轻易甩在利益快车的站台上。在海雀村,通过和村里的同志商量,除原有的海雀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再成立海雀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海雀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海雀苗族刺绣专业合作社,共4个合作社。其中,生态农业合作社服务马铃薯和荞麦种植;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服务红花种植;生态养殖合作社服务养殖业;刺绣合作社服务刺绣工艺及其原料苎麻种植。

(四)教育培训。

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扶贫攻坚,扩大就业、推动创业是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要提升农民就业和创业的技能素质,必须靠培训。通过产业培育,建设和发展产业链,可以根据链条环节的需要增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前面的调研报告中已提到,今年海雀村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将开展建筑施工培训50人次;苗族刺绣培训50人;农牧业生产适用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100人。在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拔掉穷根的治本之策是让贫困家庭下一代和所有孩子一样平等接受教育。为此,在教育扶助方面,海雀将争取建立助学基金,对考取高中(中职)以上贫困学生,每学期资助学费、生活费5002000元。另外,还安排村小教师外出培训,力求把村小办得更好。

(五)龙头企业。

产业链扶贫,关键靠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加入了合作社,但如果没和企业接上火,绕几圈后就会无着无落,只能重新回到小生产的鸟笼。因此,要加强农企合作,通过利益联结,不仅给企业提供产品、原料生产供应地,也促使企业支持和关心农户的生产。同时,农户与合作社也可在合作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针对海雀村,除了已有合作关系的赫章鸿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贵州壹号,还协调了利民食品、黔丰荞业、黔草堂、复临民族文化旅游开发4家公司参与合作。除马铃薯考虑和超市对接外,其余6个产业通过合作社与这些企业对应链接。其中,鸿祥科技、黔草堂对应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链接红花种植;黔丰荞业对应生态农业合作社,链接荞麦种植;利民食品对应生态养殖合作社,链接牛、猪养殖;贵州壹号也对应养殖合作社,链接养鸡业;复临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对应刺绣合作社。

(六)融资。

培育产业链,推进产业链扶贫,投融资体系是重要保障。目前,海雀村主要还是靠争取财政投入和部门支持来解决产业扶贫的资金问题。从2013年看,争取到市县乡投入财政资金55万元。下步,在继续争取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的同时,要借助金融扶贫融资、担保等平台,借鉴政银企合作模式,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支持,助推村级主导产业发展。更多地争取扶贫贴息贷款、小额贴息贷款和青年创业贷款,促进信贷资金与扶贫贴息资金有效结合,为产业链的培育和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还要积极对接市场,争取社会资金投入。海雀村与贵州壹号公司合作的养鸡项目,就是由村里出土地和劳动力,公司出资金和技术,既形成了利益联结,又解决了村级融资难的问题。

(七)基地。

产业发展只有打造或依托体现自身特点的产业板块区域,形成或融入产业基地,推动生产要素的集中和集聚,进而汇集形成规模化效应,才能具有组团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因此,推进产业链扶贫,小打小闹不行,分量轻,链上去稳不住。必须找大树、傍大腿,才好乘凉,才好走路。针对一村一寨的小产业,如果不能快速变大,就要向外嫁接,借船出海。立足海雀实际,本村形成种养基地暂时还不现实。调研中,我和帮扶工作队及县乡村干部商量,在赫章县范围内考虑村里种养业的基地链接问题,明确6个种养业分别与县内4个基地链接。其中,牛、猪、鸡3个养殖业与赫章环韭菜坪生态畜牧示范基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链接;马铃薯种植与赫章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链接;红花种植与赫章7000亩红花种植基地链接;荞麦与赫章15万亩荞麦种植基地链接。

(八)特色品牌。

传统的产业开发结构单一,产品形成能力弱,品牌少,科技含量低,质量差,发挥不出产业链优势,也难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对此,在产业链扶贫中,要以产业选择和品牌定位为先导,注重品种、品类开发,既考虑环境适应性,又考虑品牌化需求。目前,海雀村已在思考海雀生态鸡、海雀腊肉、海雀刺绣等品牌发展路子。下步,在种植养环节特别是在产品加工环节,要提高科技含量,加强特色食品、药品、保健品研发;流通环节要注重保鲜、贮运和服务技术的研发运用;要开发农业生态产品、特色产品、旅游产品等,以特色理念擦亮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扩张链接服务咨询链、生产技术链、资金链、劳务链、教育培训链,形成农业产业多维链接体系。

(九)园区。

农业产业的链条往下游走,最终出路在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可以说,推进产业链扶贫,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尽快对接三化,形成串通三化的产业链条,通过产业链建设,挖掘和发挥贫困区域自身包括农产品在内的自然资源优势,使之快速形成非资本、非技术禀赋的比较优势,吸引生产要素的集聚和链接,与三化形成良性互动。工业园区作为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载体,园区内又有企业直接从事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位于产业链最重要的中间环节,并将衍生后向的增值环节,正是产业链扶贫对接三化发展的最佳链接点。考虑海雀村对接的利民食品、黔丰荞业、黔草堂等企业均在野马川农特产品加工园区,除马铃薯和养鸡目前在赫章还没有对应链接的园区,其余4个种养业都与野马川园区链接。下步,还要对接县域内小城镇建设和城市新区开发,引导村民逐步向城镇街道流动,通过转变劳动方式改变贫困面貌。

二、产业链扶贫,链动了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

发展是最大的扶贫。减贫脱贫,关键在产业。立足毕节实际,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省的政府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要求,实事求是发展生产,精准落实产业扶持。通过调研探索,总的体会是,产业链扶贫,有利于推动内源扶贫,增强内在活力、内生动力与造血功能,吸引劳动力回流,通过内外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链动了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

(一)链动了精准要素,是精准扶贫的具体落实。

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是对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新判断和新要求,省委、省的政府对此作了重要部署。实施精准扶贫,必须精准对接和整合相关要素资源,实现要素联动、抱团攻坚,通过精准制导,集中力量推进定点清除。实施产业链扶贫,直接以贫困农户作为产业链培育的主要环节和端点,正好契合要素链接与精准制导要求,链动了精准扶贫的关键要素,是精准扶贫的具体落实。针对调研中在海雀村选择的7个产业,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了农户 (特别是作为扶贫对象的贫困户)、合作社、企业、基地、园区5个核心要素,链动了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了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通过发挥产业链作用,必将推动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的具体落实。

(二)链动了开发内涵,深化了开发扶贫主题。

开发扶贫作为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之首,第一就是产业开发,实施以产业建设为内核的主导性扶贫,促进企业生成和劳动力转移;第二是智力开发,这是最根本、最长远的脱贫大计,通过发展教育提升人的素质,斩断贫穷落后的根子;第三是基础设施开发,这是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实施产业链扶贫,正好链动了这些内涵要义,深化了新阶段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的改革试验主题。实践表明,以产业存在为基础的产业链,在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中通过链式作用扮演着扩张效用的角色。推进产业链扶贫,有利于发挥产业链的扩张效用,链接各类要素,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延伸生产链和产品链,实现产业开发,带动智力开发和基础设施开发,使之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现实途径。就海雀村的情况,目前选择了种养业和苗族刺绣来带动培育产业链,推动产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自觉选择和内生力量。

(三)链动了市场机制,发挥了利益联结对扶贫工作的正效应。

市场提供产业链上每个利益环节所需产品,产业链通过市场作用又实现产品价值。换言之,没有市场,就没有产业链运行的基础和条件,就没有产业链。因此,在产业链建设中,市场至关重要。就海雀的情况,实施产业链扶贫,将原本处于市场边缘的贫困农户与合作社、企业等经济组织捆绑起来,实现了利益联结。而链接企业,就链接了市场主体,就链接了市场,就将推动单家独户的农民生产从面朝黄土转变为面向市场。针对海雀,不仅现有产业与市场链接,今后的新生产业也要从一开始就对接市场。从全市层面,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培育良性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农户与企业建立利益联结的决定作用,强化政府的服务和引导职能,切实把面向市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产业链建设好,并从制度层面推动产业链扶贫。

(四)链动了三化发展,展示了三化兴三农的扶贫方向。

贫穷落后表象在农村,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换言之,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最终要靠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来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让农民变成工人、变成市民、变成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转职业、转身份,形成持续增收的稳定渠道和保障机制。因此,扶贫的最终出路是三化兴三农。立足毕节的山区实际,要着力建设山地特色农业产业链,以产业链链动三化兴三农,带动农民走向工业、走向城镇、走向现代农业。海雀村和全市农村一样,目前还处于对接三化的半坡起步阶段,我走访的10多家农户,除了外出打过工的,对三化并不了解,只觉得人家肯来订购东西,当然好了。但其实践方向已表明,产业链扶贫,正是通过产业链条的链接和带动,让农民真正与三化发展串成一体,形成正关联效应,并以产业链条作为高速通道,融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下步,还要引导村里的群众,在巩固提升传统种养业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比如发展庭院经济、试验种植高山生态有机茶等,还可创办苗族刺绣工艺厂,推动农转工。

总之,实施产业链扶贫,通过产业链条这根红线的牵引和链接,必将推动扶贫机制的集成创新,推动扶贫方式的快速转变,推动扶贫任务的精准落实,从而带动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提高技能素质,进而激发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需求与活力,点燃通过自身努力尽快过上美好生活的发展激情与希望,在脱贫致富同步小康的路上走得更好、更快、更稳。

乡畜牧站调研报告篇6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户经营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合作服务组织和专业市场为中介,把分散的农牧户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坚持分类指导,系列开发,确立和开发主导产品,发挥比较优势,建立教、研、推相结合的科技增长机制,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进而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

1、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和重要选择。畜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领头产业、同时又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当前应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畜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没有畜牧业,农业就构不成完整的农业。但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其不同之处在于农业中畜牧业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现代农业的中间消费(投入物)中畜禽生产成为主要成分。例如畜牧业通过畜禽产品的中间消费,把植物产品加工转化为动物产品,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份额,从而使其在农业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大幅度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国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在确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时,广大农区普遍选择了畜牧业。十余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畜牧业作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并将大量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

同时,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和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尽管如此,如果仅仅是当畜牧业发展了,并且达到了一定发展水平,便认为现代农业已经近在咫尺,未免结论过早。严格地讲,它只能算是用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中间阶段,而非最后的落脚点。因为畜牧业与种植业同属第一产业,畜牧业替代种植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仍然存在;以畜产品取代农产品作为主打产品,也只是以一种初级产品代替了另一种初级产品,价值增值和市场空间同样有限。现代农业不仅仅意味着畜牧业生产及产出水平的提高,它更体现在畜牧业产后加工增值能力的增强。因此,从长远看,发展畜牧业的最终出路还在于改造传统畜牧业,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从而使从业农民增收更加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用产业化理念发展畜牧业,是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

2、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畜牧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有所壮大和发展,并在农业产业化中处于领先地位,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经过机构改革,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管理体制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部门分割、产销脱节的问题。,畜牧部门只管生产,加工和流通则由其他部门管理,各行政部门为了维持原有的利益格局,往往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畜牧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缺乏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方面,则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是个别地方政府出于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往往不顾经济规律,简单采用行政命令,人为制造产业化企业和组织,有些地方则一方面强调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另一方面却对畜牧业产业化企业在投资和融资方面设置了许多障碍,现在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反映得不到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

3、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畜牧业产业化的实质是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企业与农户之间是否能建立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是事关产业化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各地要根据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对策。在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基础较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等,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其次,也要积极探索畜牧业产业化利益分配的新机制。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鼓励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形式,使农民与龙头企业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膜行业调研报告推荐5篇

实践周调研报告最新5篇

双11的调研报告通用5篇

双11的调研报告5篇

冯子材调研报告精选5篇

振兴乡村发展调研报告5篇

冯子材调研报告5篇

贷后调研报告参考5篇

学生实践调研报告范文5篇

冯子材调研报告参考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33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