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范文 >调研报告

设调研报告推荐5篇

一是强化了班子建设,大队班子在大队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明显增强。大队党支部一直坚持把班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积极组织开展争创squo;好班子squo;、争当squo;好主官squo;活动,定期对大队成员进行量化考评,有力促进了党组织班子建设。目前,**大队班子风正、心齐、劲足、实干,在多种形式队伍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十分突出,有力推动了多种形式队伍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大队党组织凝聚力、亲和力明显增强。一直以来,**大队党组织根据党内议事规则,分工协作、注重团结、协商共事,形成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集体领导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集体领导的作用。班子成员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讲实话、鼓实劲、抓实事、求实效,深入调查研究,扎实推进工作,确保了部队各项工作的落实,推进了部队建设的健康发展。

不落实,主要表现在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民主集中制不落实,不落实奖惩措施,组织生活质量低;七项生活制度落实不够好,随意性大;有时候党日制度流于形式,党课、党员大会等制度落实不到位,随意性强、活动不经常的现象较为突出;党员思想汇报坚持得不好,不能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不突出,主要表现在大队党支部核心领导作用发挥不够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党支部组织生活不严肃、不规范,存在支部与行政会议不分的现象。不适应,主要是观念、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不相适应;党支部书记在党务工作中出现的有些问题处理不够好,组织会议不及时,党支部成员对党务知识掌握不多;有的开展组织生活不联系部队工作实际,仅仅把组织生活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被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所替代。

三、就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意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近年来,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度综合统筹推进,重心从新农村建设点整治转向统筹城乡、扩张城镇、联乡成线、镇村联动建设,为解决农村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凸显,从20xx年开始,我县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同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了一批中心村,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一、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

整合社会资源,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广泛参与、稳步推进的基础上,通过村庄合并、集约发展的方式,促进农村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农民就地居民化。

1、城镇开发建设模式。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以小城镇开发建设为龙头,结合中心小城镇建设,通过移民搬迁方式,站在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把小城镇开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一体规划、一并推进,围绕“怎么迁得出、怎么住得稳、怎么能致富”核心问题,着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就业结构。如xx县江口镇在小城镇建设中的,把处于深山区的原樟木村整体700多人搬迁到集镇,规划建设了樟木新区社区,辅以蜡芯产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完善相关自治组织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了新型社区。

2、农业产业联动模式。按照以社区建设为方向、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建设方向,通过对土地整合集中,实现了人口向农业园区社区集中,农民在产业集聚区内找到了工作,提高了收入,自发向环境优美的社区聚集。土地向农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户集中,人口集中以后加速了土地流转、土地向大户集中,加速了农业产业化,又促进了村庄整合。如南塘镇黄屋村结合xx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清溪园的开发建设,对黄屋开展整村整治建设,利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农村住房建设,形成产业联动的良好局面,从而使农民实现了“从一辈子盖几次房到三辈子盖一次房”的梦想。

3、中心村建设模式。以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在完善居住环境,改善房舍、设施、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上,实现让农民群众享受与城市同质的、一样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并通过产业支撑,把农业劳动力变成了一产、二产或三产工人,实现了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转变,物质、文化生活的根本转变,群众文化素质修养的根本提高。如xx县江口镇旱塘新村、南塘镇船埠新村、吉埠镇枧田新村,通过开展整村推进整治方式,建设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中心村,形成了人口20xx多人的宜居新型农村社区。

4、整体搬迁集中居住模式。结合扶贫开发,通过深山区移民搬迁,让分散在各个自然村的居民统一在规划地集中按新户型建房,整体重新建设具备生活、娱乐、服务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辅以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让农民从以前的小农经济中脱离出来,逐步转为一产、二产工人。如南塘镇大都新村,分三年集中建设了120余栋房屋,发展了现代农业蔬菜产业种植。江口镇美丽家园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引导农民向圩镇集中居住,转变就业方式。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就近享受周到的公共服务,让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尽快适度集中,住进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房屋,找到稳定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1、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解决农民看病难和上学难等问题,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医疗、教育、公共娱乐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更是投入难题。

2、农村违章建房难控制,村庄合并难。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起,引发了村庄合并, 形成了村庄合并的新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扩大升级,虽然编制了建设规范,开展了“违法、违规’建设综合整治工作,但因农民观念影响,违法违规建设仍有发生。

3、对社区建设认识不足,安置就业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认识简单,面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对究竟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它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具备哪些条件,怎样创造这些条件等诸多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社区的`建设也释放了大量劳动力,农民的安置就业将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既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又是深刻的社会变革;既是发展当务之急,又是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遵循规律,科学决策,依法办事。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往往在经济基础比较好、基层组织有号召力的农村率先突破。对暂不具备合并条件的农村,也应作出整体规划,逐步向这方面引导。

2、尊重意愿,强化协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必然打破原有的生活习惯和利益格局,必然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比如,土地置换问题、资金筹措问题、建设标准问题,在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调,统筹利用资金、项目来综合推进。

3、加强服务,搞好管理。新型农村社区要健全管理组织,完善管理队伍,社区建成后,随着人员的增加,公共服务难度也在加大,公共卫生等往往成为反复反弹的问题,要搞好社区党组织、管委会、综合服务中心和各类社区组织建设,科学制定社区管理工作职责,逐步形成一套运行顺畅、行之有效的社区管理新机制。

4、产业支撑,夯实基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更大范围内规划产业布局,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在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同时,应该考虑和筹划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培植新兴产业问题,有目的地培植一大批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促进加工业、运输业、仓储业的兴旺,从各个方面扩大农民就业渠道,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

5、多元投资,调动力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需要巨额资金,县乡两级财力有限,上级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村民学校、图书室等公益性服务场所建设的以奖代补。

6、土地置换、综合利用。要制定优惠政策,充许利用节约出来的村庄集体建设用地解决主要建设资金。把这个指标转移到产业集聚区和城区用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原地复耕后还给农民,用于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建设用地指标飘移到工业集聚区后,用于哪个企业发展,必须吸纳当地群众到企业打工。

20xx年是实施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推进三个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基地、特色文化名城和现代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一年,同时也是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向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为总结期间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找准存在的问题,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提升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水平,促进太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近期,太原市文明办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通过座谈交流、实地察看、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

1、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和谐社会两个主题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是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旋律。各县(市、区)、各工(党)委根据市文明委及有关部门的工作安排,认真部署,积极行动,普遍建立了理论宣讲、行为教育、氛围营造、主题实践的教育模式,注重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监督积极性,抓住载体活动,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以教育实践为基础,营造良好氛围。市文明委和有关部门相继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通知》、《关于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施方案》、《关于贯彻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的决定》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召开了学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座谈会,组织了第二届全国荣辱观论坛,全市连续开展了十大系列公民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两届)、十大诚信建设人物、十大孝老爱亲模范评选活动,选树了一批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典型。我市有12人入选中国文明网身边的好人,1人获全国第一届道德模范提名奖,1 人入选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候选人。各县(市、区)、各工(党)委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和谐社会两个主题作为各级中心组和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文明单位职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文明市民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了以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开展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活动,组织召开了学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座谈会,开展了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摄影作品征集和展览活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广场文化活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squo;我身边的共产党员squo;七一演讲比赛活动、squo;八荣八耻squo;歌曲传唱活动、纪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五周年公民道德知识竞赛活动等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以行为承诺为重点,制定行为规范。针对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旅游出行、城乡环境、执法部门、窗口单位等重点环节和领域,市文明委召开了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研讨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各行各业修订完善道德规范的指导意见》,在各行各业开展了道德行为规范大讨论,形成了公务员、执法人员、教师、从医人员、经商人员、企业职工、文明交通等7个行为规范,初步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构建新体系过程中,全市各企业、事业、机关从最基层岗位做起,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重新修订、完善了本岗位、本部门、本单位、本行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可以说,全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新体系的网络已初步形成。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倡导社会新风。党的xx届六中全会将志愿服务纳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中。中央也将志愿服务工作交由中央文明办牵头,并对志愿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中央文明委要求,我市建立了由文明办牵头的社会志愿服务工作机构,成立了志愿服务处。围绕我市工作大局,相继开展了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出行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单位慈善助学活动、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各县(市、区)、各工(党)委在文明单位中开展了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完善志愿者管理办法,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掀起了我市社会志愿服务的新高潮。

2、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文明委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探索力度,继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强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我市荣获全国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市在市、县两级建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在街办(乡镇)建立了指导委员会,在社区(行政村)建立了工作委员会,自上而下建立起了四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体系。健全了责任机制,将《实施意见》中14个方面61项工作分解到36个部门和单位,每一项工作都明确了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在落实责任分工上实行了条块结合,牵头部门既负责纵向指导,又负责横向协调,保证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建立了考评机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纳入创建文明县(市、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考核内容。同时,实行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目标管理一票否决制。太原市未成年人联席会议制度和一票否决制的措施,在全省率先,在全国也是独此一家,中央文明办专门作过推荐。

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市把动员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成长、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社会文化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的意见》等文件。特别是今年全国、全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会议以来,我市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了高规格的太原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协调组,建立了太原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协调会议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中的职责,相继开展了整治网吧、优化网络环境、净化荧屏声频、整治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等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督查组的充分肯定。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进一步夯实。我市制定了《关于学校、社区、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职责》,明确了学校、社区、家庭在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充分发挥了三方联动的综合作用。在发挥学校龙头作用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了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考核细则》。进一步引深了德育创建工作,省、市德育示范学校分别达到36所和84所。我市作为全国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四个试点城市之一,已形成系统完善的工作体系,受到了中纪委和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发挥社区平台作用方面,各社区普遍建立了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由社区各有关人员组成的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委员会。万柏林区各社区聘任了由优秀大学生担任的挂职副主任,专司社区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在发挥家庭基础作用方面,我市启动了家庭教育工程,成立了太原市家庭教育学校总校和1077所基层分校,举办家庭教育辅导近200场次,培训家长4万余人次。组建了家庭教育讲师团,巡回演讲500多场,有20余万家长受到了教育。创办了 为了下一代学校、婚姻家庭学校,为维护家庭稳定和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太原市家庭教育工作受到中国妇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家教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大会交流,市妇联被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先进集体。

3、立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支持农村,农民群众享受到精神文明创建的成果

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按照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从20xx年开始,市文明委组织开展了百强帮百村结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被农村干部称为最务实最有效的帮扶。

健全机制,促进了共建活动的整体推进。市文明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百强帮百村、强村带弱村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市文明办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每年制定本年度工作方案,每半年下发一次具体的工作任务安排,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督察共建任务完成情况。参与共建的文明单位,也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结对共建新农村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共建活动领导机构,开展了调查走访工作,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共建规划方案。各共建单位主动把共建村的两委负责人和部分村民代表请到单位,通过座谈讨论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立足长远、强基固本、双向互动、实现双赢的共建原则,共同商定共建活动的规划方案。

强化造血,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共建活动中,各文明单位把共建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培养、扶植共建村的自身造血功能上。围绕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的目标,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生态农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建科技示范田、大棚蔬菜、畜牧养殖基地、林果木种植园等项目,使共建村的产业结构有了新调整,农业持续发展有了较大后劲。市国税局捐资5万元,帮助共建村贫困户发展獭兔养殖,市地税局投资3万余元种植药材苗木40亩,市煤运公司捐资10万元为村民修建养殖场,市农行捐资2万元为村民建苗圃,市规划局捐资为共建村建起了3个蔬菜大棚和2个圈养羊基地,市商行捐资6万元,帮助共建村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市纪委监委、市工商局、市文物局等单位捐资为共建村打深水井,铁十七局投资3万多元帮助共建村解决生产、生活用水,为村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古交煤运公司为共建村建起了绿色小杂粮加工基地,实现了该村农产品的就地转化。

建立阵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共建活动中,各文明单位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文明和谐单位把为共建村建设农民书屋、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等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市房地产交易所在最初的物质捐赠的基础上投资5万多元,为共建村建立了100余平米的文化活动室,并配套了应有的设施设备。市物价局、市安装公司、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市政工程管理局、市妇幼保健院等单位积极为共建村捐赠图书、电脑、电视机、vcd机、文艺活动器材等,市工商局等单位对共建村原有的文化活动室进行了装修,并捐赠了电视机、dvd等器材。市商务局捐资6.5万元,为共建村翻修了戏台,使共建村的文化活动阵地进一步巩固完善。在建立阵地的基础上,各文明单位开展了广泛的文化活动,市规划局、万柏林区环保分局、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永安殡仪馆、太原动物园、阳曲供电分公司等单位,出资为村民演戏、放映电影,组织单位的文艺宣传队伍到村里开展文艺联欢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共放映电影1000余场,文艺戏曲演出300余场。

整治环境,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极大改观。针对许多农村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各共建单位与村委会一道,按照新农村建设四化四改、五个一的要求,普遍开展了硬化道路、美化村庄、路灯照明、改水改厕、卫生防疫等整治活动,使村庄的环境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市自来水公司投资40多万元为共建村解决人畜吃水问题。市规划局捐资13.5万元,为共建村新修了三条街巷,并进行了美化、亮化,在村主要街道上摆放了垃圾箱,使该村的村容村貌得到彻底地改善。市农业局、市煤运公司等单位不仅为共建村修建改建村中道路,还修建了沼气池,改善村里的生态环境。铁十七局投资近10万元为共建村硬化村中道路。市公路分局在投资数万元硬化村主要街道的基础上,还投资帮扶该村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为保持环境的长效整洁,文明单位协助村委制定了保持村容村貌的管理办法。同时,通过发放vcd碟片、画册,编发板报等形式,宣传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了农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提高了他们建设优美环境的自觉性。

捐资助学,农村未成年人倍受关爱。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各文明和谐单位在结对共建活动中,始终不忘为农村未成年人办好事实事。市国资委组织所属6大公司,捐资7万余元,为共建村建起了一所160余平米的小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学习环境,还为45名小学生赠送了书包等学习用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委统战部、市发改委、市总工会等均捐资为共建村维修学校,购置教学用品。市国税局捐资10万元,为共建村学校修建了电教室,配备电脑45台。山西昆明烟草有限公司为阳曲县北小店乡一所新建中学一次性捐赠5万余元的课桌等教学用品。太原18中除在图书、教学资料和教学器材方面给予支持外,还选派优秀教师到共建村学校进行现场示范教学和指导。市自来水公司在解决共建村人畜吃水问题的基础上,实施结对助学活动,与共建村困难学生建立起了一帮一、多帮一的结对帮扶关系,公司现有200多名干部职工踊跃加入到帮扶活动中。

4、不断丰富创建内容,规范创建标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引深

我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主线,广泛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确保了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荣誉称号,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我市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xx年,市委确定了力争用2-3年的时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对我市的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市委的要求,市文明委对测评指标体系进行细化分解,制定下发了《太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太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体系分解》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由市级领导担任组长,以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工作系列组。各系列组分别组织协调各城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创建工作,各牵头单位和各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针对创建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市领导多次进行专题研究,深入调研并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协调解决。各城区普遍成立了以区党政领导为组长,以各部门、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领导组,实行区党政领导包片负责制,全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创建合力。各基层单位都把创建工作作为其中心工作,依照单位实际把创建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实现目标化管理,确保创建工作一环扣一环,事事有人抓,项项有落实,从而使全市创建工作形成党政齐抓、部门配合、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群众踊跃参与的新局面。

文明行业(单位)、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内容不断深化,管理日益规范。市文明办修订完善了《太原市文明和谐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太原市文明和谐村镇创建管理办法》,强化了文明和谐单位创建的三种责任(肩负起政治责任、履行好社会责任、落实好主体责任),明确了文明单位创建的三个结合(文明单位创建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文明和谐单位内部创建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争当文明职工与争当文明市民相结合的),制定出台了客观、科学、公平、公正,便于操作的《太原市文明和谐单位(标兵)测评细则》,进一步规范文明和谐单位创建工作。各县(市、区)、各工(党)委按照市文明委《关于在各行各业修订完善道德规范的指导意见》,深入开展了道德行为规范大讨论,广泛普及礼仪知识,大力推行优质服务,制定了符合行业特点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各县(市、区)注重加强了文明单位的动态管理,普遍讨论修改了文明单位(村镇)管理办法、完善了文明单位(村镇)测评标准,增强了创建工作的可操作性,加强了文明单位创建的过程化管理。尖草坪区紧密结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修订了文明和谐单位、文明和谐社区、文明和谐村镇的创建标准,广泛开展了文明和谐系列创建活动;民营区同区内15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常春超市与租赁单位全部签订了《精神文明共建协议书》,明确了共建的责任和奖惩措施,拓展了共建的范围,带动了整体创建工作的提高。中央电视台10频道采访了我市创建文明和谐行业有关工作。市公交总公司马云凤师傅的先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讲述》栏目《文明中国》节目中播出,对于展示我市文明和谐创建成果,提升太原文明和谐城市新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曾指出“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xx区所辖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一、农村网络现状

xx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xx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

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xx省xx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北京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设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依靠资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平台后,各级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单位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同时,政府应该给予实施内容交流平台建设的单位一定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应该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务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推动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信息内容的本地化,增强时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最终使信息服务惠及广大农民。

(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二是积极探索合适的方式,组织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农民学习信息网络知识,通过组建农民信息协会、农民科技协会等形式,开展“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组织带动农民上网利用信息实现增收;三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就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发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活动,培育文化团体,加强文明创建,倡导社会新风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近期,按照市委宣传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对部分县(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文化发展基本情况

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等多方面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一)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最明显的是打仗斗殴、偷盗抢劫、残害妇女儿童等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人为善、互相帮助的淳朴民风得以发扬。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较快。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政策,加大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阅报栏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推动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县为例,农村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到了100%,建设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广场5个,装备农家书屋38个,阅报栏38处,添置书柜50余个,协调市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省关工委捐赠图书近2万册,发动县内干部职工捐赠图书1万余册,使农家书屋藏书达到或超过了省市要求标准。

(三)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有新的起色。各地、各部门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文化部门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仍以**县为例,通过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各驻村干部积极开办农民夜校,开展篮球赛、拔河赛、卡拉ok大赛等文体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文化事业发展进步较快。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卓有成效。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意识和水平明显增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核率达到90%以上。建设完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所、卫生院,初步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都对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要求相比,农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倡导不力。有些同志说起来重视文化建设,忙起来就放在一边,或者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有人认为,没饭吃不行,没衣穿不行,没房住不行,没钱花不行,文化活动不搞没什么大问题。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认识问题,没有从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由于认识不到位,倡导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就缺乏动力,更别说扶持、建设农村文化了。

(二)乡镇文化站建设相对滞后,文化阵地萎缩。乡镇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发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一个乡镇来讲,是文化发展的的龙头、支柱,20xx年,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文化站与广播站合二为一,变成乡镇文体广播站,职能上被削弱。80%文体广播站没有专门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器材、设施,无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乡镇文体广播站只有1个编制,文化干部身兼数职,且大都不是专业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比较困难,指导培养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力不从心。

(三)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匮乏,农民文化活动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富裕了,家家买上了电视机;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在客观上造成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调查报告《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集体生产时田间地头即兴文化活动基本没有了,一些“农村文艺人”失去了“舞台”,加之乡镇文化站没有有目的地创造机会去培养、锻炼这些人,使得农民中有专长和特长的文化人才越来越少,缺少有热情、有能力组织农民文化活动的领头人。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农民自发开展文化活动、文化创新的氛围还没有营造出来,

(四)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方式过于简单。一说起农村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人们马上想到了扭秧歌,再其它,基本想不起什么了。扭秧歌与前些年也大不相同了,以前一到年节儿,各地经常组织秧歌汇演,男女老少披挂上阵,很是壮观;现在的秧歌参与者多是老年人,以锻炼身体和创收为目的,文化含量打了折扣。农民缺乏主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意识和动力,农村文化活动主要靠相关部门的文化下乡,但由于各地文化部门的人员有限,精力有限,资金有限,文化下乡还没有形成制度和规模。

(五)文化资金投入不足,经费缺乏保障。前些年,由于财力所限,乡镇经济薄弱,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鼓励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投入的资金偏少。单纯为提高农村文化水平

而投入的资金只占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一少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发展进步。

由于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滞后,致使先进文化和思想还没有完全占领农村阵地,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良思潮还占据一定空间,庸俗、丑恶的垃圾文化正在一定范围内侵蚀着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推进农村文化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把发展农村文化纳入发展规划。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关心乡村农民的文化生活。切实把发展农村文化摆上日程,将文化建设工作作为考核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确定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量化考核,奖优罚劣。建立文化发展激励机制,鼓励农村文化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多出精品。尽快制定出优秀作品的奖励政策,鼓励文艺团体、民间艺人创作更多体现时代特征和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二)立足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从根本上说,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的现状,还得立足农村文化的现实土壤,保证农村文化工作有阵地:改造和利用好原有文化阵地,现有的小广场、礼堂、活动室等文化场所要添置设施,更新内容;开辟新的文化阵地,建设一批文化广场、球场以及其他群众文化场所。要培植好的文化品种: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改良民俗民间文化,引进外来积极健康文化,培育新生优秀文化。举办各种培训班,科技讲座,引导农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积极要求文化消费的热情,引导民间文艺人自编自演健康向上的、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

(三)创新机制,培养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一是要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对乡镇文化站人员建立“准入”机制,设置进入门槛,对新进文化站人员的学历、年龄,特别是业务、特长技能要设置硬性规定,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同时保证文化工作者的待遇,稳定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要以文化馆和各乡镇文化站为基地,分期分批对文艺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培养一大批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艺人和“土专家”,扶持一批文化专业户,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的沟通、协作,争取有特长大学生到农村实习,搞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村文化建设带来新鲜理念,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四)强化服务,使“三下乡”活动向纵深发展。从现在的情况看,由于农村文化工作基础薄弱,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的被动局面,“送文化”仍然是现阶段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切实加强和改进“送文化”的工作,使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要建立良好的机制,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要将送文化下乡列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要列入目标管理考核,“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经费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同时,注意探索促进“三下乡”与农民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提高。

(五)干部进农家,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推广**县“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的成功经验,选派有责任感、有事业心,有专业特长的干部长驻农家,指导发动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各驻村干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此为基础,促进各村屯、各乡镇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创新活动形式,举办文艺汇演、农模大赛、健身操比赛、卡拉ok大赛,乐器演奏、二人转、交谊舞、街舞培训展演,农民书画展、征文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六)多元投入,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资金保证。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要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市县乡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文化中心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阅报栏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农村文化人才培训,鼓励补贴自办农民文化大院,还要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扶持农村文化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各职能部门要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农村文化发展基金。通过政策鼓励、商业化运作,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发展事业,按照“民办公助、一主多业”发展思路,采取结对帮扶、文明共建、挂牌命名、评比表彰等措施,促进文化中心户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达到一个村。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毕设工作总结范文5篇

医院设价工作总结5篇

CAD课设心得体会5篇

课设心得体会200字模板5篇

课设心得体会500字5篇

课设心得体会500字通用5篇

混凝土课设心得体会5篇

c语言课设心得体会精选5篇

物流课设心得7篇

物流课设心得优质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28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