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精美的教案可以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教案中的知识结构和难易程度设置,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把握度,以下是28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跳山羊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跳山羊教案篇1
设计理念:
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搜集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要求中的多种形式(读、填、议、演),采取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方式,自选内容分小组自主讨论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自然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12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有意识地积累“随手一扬(扔、抛)”、“津津有味”、“狼吞虎咽”、“一扫而光”等词语。
4、在阅读中,议一议小动物们的行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学习做生活的主人。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教学准备:师:教学挂图,苦瓜、辣椒、柠檬各一个生:到菜市场观察苦瓜、辣椒、柠檬,并亲口尝尝它们的味道,向周围的医生、厨师或家长询问它们的用处,了解怎么做才更好吃的方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准备,谈话引入课题师:孩子们,你们平时都吃过哪些味?你在吃这些味时会有什么表情?(生自由回答)。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的课外作业,你了解得怎么样?师拿出苦瓜、辣椒、柠檬,生自由说。大家都说得很不错,它们在厨师小山羊手中,又会变成什么样的味道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厨师小山羊》这一课。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不读错字。
三、再读课文,议议、填填、演演。生自由选择一二自然段、三四自然段或五六自然段与自己的伙伴一块按下列的学习要求进行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学习的段落,并认真观察相应的图。
2、读后填一填下表:谁
在哪里
摘什么
怎么吃
味道
怎么做
3、 议一议两种小动物的行为,说说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4、演一演你学习的故事,在表演时,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想像加上运用,进行对话。
四、集体交流,读中感悟
1、各小组汇报填写内容及议论小动物们行为的结果。老师根据汇报板书:
小猴
刺猬
小兔咬
随手一扬
尝
随手一扔
啃
随手一抛柠檬
苦瓜
辣椒做柠
又酸又香
炒成
狼吞虎咽
烧麻辣
津津有味
(好喝)
(好吃)
(好吃)檬茶
别有风味
菜
一扫而光
豆腐
胃口大??
厨师小山羊在板书过程中,可让生对“随手一扬(扔、抛)”“狼吞虎咽、一扫而光、津津有味、胃口大开”等词进行解释说明。
2、抽生表演,其他同学评价:是否表现了课文意思,动作是否准确等。
3、齐读最后一段,说说小山羊为什么能把酸的、苦的、辣的'都变成好吃的?生自由说,师板书(酸的、苦的、辣的,聪明、爱动脑筋、会想办法等)
五、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你知道这三种植物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吗?
2、如果你是厨师小山羊,你还会怎么做出好吃的来?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附板书:小猴
刺猬
小兔咬
随手一扬
尝
随手一扔
啃
随手一抛柠檬(酸)
苦瓜(苦)
辣椒(辣)做柠
又酸又香
炒成
狼吞虎咽
烧麻辣
津津有味
(好喝)
(好吃)
(好吃)檬茶
别有风味
菜
一扫而光
豆腐
胃口大??
厨师小山羊(聪明、爱动脑筋、会想办法)
跳山羊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沾色从里往外绕螺旋线。
2.能均匀地画满“羊毛”。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重难点:
借助儿歌,能由内到外一圈一圈画螺旋线。
尝试画一个一个圆圆的、绕得整齐的羊毛。
活动准备:
调好的颜料,涂好颜料的小羊范画,没涂颜料的小羊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画,激起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猜它是谁?
2.它是用什么画的呀?
二、教师讲解并示范用手指作画。
1.我们的食指可神奇了,它可以帮羊宝宝画出漂亮的衣服。
2.引导幼儿从里往外画螺旋线。
3.这条线像个小蜗牛,请小朋友把每个小蜗牛画的大小要均匀,不要画的太
大,应该把整个羊的身体装饰满满的。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欣赏
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最喜欢谁的`,为什么?
活动反思:
这是我们小班段美术特色活动,由于是四个班我们第一个上,而且是自己设计教案,由于在上课之前我没有完全理解陈老师的意思,所以画在螺旋线时和其他班级存在一定的误差。在集体备课时大家都认真讨论了这节课,首先是在内容设计上,我们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水平,幼儿沾颜料绕羊毛,对小班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观摩过其它班级的课后,我不断地进行反思,觉得这节课我有许多不足,如颜料调的太浓,幼儿在操作时,绕螺旋线只能绕到半圈;示范讲解时不够清晰,导致幼儿操作存在误差;卫生常规强调太多。
小百科:山羊又称夏羊、黑羊或羖羊,和绵羊一样,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家畜之一。
跳山羊教案篇3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山羊》,感受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初步认识和了解侗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生活习性,加深对祖国56个民族共建团结和谐大家庭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侗族同胞“饭养身,歌养心”的精神追求与生活情趣,加深对侗族人民风土人情的了解,欣赏并赞美侗族人民在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扬方面的卓越表现,初步认知“音乐(艺术)来自生活”的道理。
2. 对侗族大歌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3. 对侗族大歌中成人歌曲与儿童歌曲风格特色的异同区别。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贵州侗族的童声大歌。侗族十分善歌,侗乡被人们誉为“歌海”。“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爱歌的写照。
童声大歌是侗族中很有特色的多声部演唱形式,主要流行于贵州省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交界的地区。
?小山羊》曲体为两段,第一段为齐唱或领唱,第二段为衬词构成的二声部合唱。第二段旋律很有特点,高声部由模仿羊叫的“咩,咩”声开始,曲调起伏较大,并加以开口音和闭口音的.哼鸣音交替演唱。低声部由拖腔式的持续音开始,随后与高声部作呼应。两个声部动静交替、此起彼伏,时而平缓、时而激昂,生动地刻画了侗族儿童在山上放羊的情境和童趣。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教师播放关于侗族大歌视频,引出新课。
二、歌曲欣赏
1. 初次聆听侗族儿歌《小山羊》。
2. 简介侗族大歌。
3. 让学生朗读《小山羊》歌词,了解这是一首侗族大歌中的儿童歌曲,以及所描绘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
4. 再次一边聆听欣赏侗族儿歌《小山羊》,一边跟唱学唱。
5. 互动讨论,结合歌词内容,探讨、感知音乐特点。
三、感受鉴赏歌曲
1. 无伴奏合唱,声部合谐匀称,丰满优美。
2. 旋律细腻,格调高雅,音律平和,表现自然,较好地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画面和内心感情。
3. 结合音符节奏深入感受内容与曲调的完美融合,充分表现出放羊娃与小山羊亲密相处,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体会到人与自然、动物和谐为邻、为友的人生态度。
4. 音乐实践。
选取其中一句合唱来分声部演唱,体会其“不易”,对比感受侗族大歌和声的优美与演唱造诣的高超卓越。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侗族人民在千百年里爱唱歌、善唱歌,精心探索并形成的“原生态”歌唱素养,他们的合唱无专人培训,全靠一生中长期耳濡目染的“习得”,形成了人人会唱,人人精于演唱,浑然天成的高超技艺,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一朵奇葩,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5. 对比欣赏。
再让学生欣赏一首侗族大歌中的成人歌曲,体会其旋律的高亢嘹亮,清澈悠扬,从中感受到合唱的和谐优美,感受到比儿童歌曲更高一筹的技艺,认识到侗族大歌从“小”到“大”的发展跳跃。(侗族大歌《蝉之歌》)
四、课堂小结
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侗族及其音乐有初步的了解。大家可以在课下搜集一些有关侗族的资料做成画报互相交流。
跳山羊教案篇4
预习提示:
1.知识目标:识字3个,学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讲信用是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讲信用”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讲信用”的古语、格言及故事。
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主识字3个,指导书写难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出示小山羊和小灰兔图片,让学生充分说一说。
2、出示课题,生齐读两遍。
二、预习检测。
1.出示课件:认读词语:
早晨 做操 耽误 抱歉 遇见
犹豫 蘑菇 看望 顺路 刺猬
2.读词语,小老师检查。
3.同桌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4.游戏:巩固识字。
5.小组内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6.学生接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回答,评议。
3.再读课文,回答:“小山羊和小灰兔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4.交流汇报。评议。
5.小节:课文中的生字,我们认识了,课文也会读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要写的字。
四、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晨 操 遇 耽 误
2.读一读,扩词。
3.说一说怎样识记。
4.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写字。
5.学生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课文中,复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
3.懂得守信的重要,自觉做到“说话算数”。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
2.懂得守信的重要,自觉做到“说话算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出示词语,个别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齐读
2.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 你们还记得围绕着小山羊和小灰兔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回忆。
2. 你是从课文的`哪儿知道的?
3.出示自学任务:
①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山羊做法的语句,用“——”画出来。
②再读课文,找出写小灰兔表现的语句,用“﹏﹏”画出来。
4.学生汇报:
第一次:
(1)小山羊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小山羊在家里等啊等啊,等了很久也不见小灰兔来。
①生自读这句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感受(抓住“等啊等啊”、“等了很久”重点词语,体会小山羊很守信用)。
③生体会读。
④男女赛读。
(2)小灰兔为自己的失约找了什么理由?
(课件出示)刚才在路上遇见了小刺猬,我们聊了一会儿,耽误了一点儿时间,咱们吃了午饭再去吧。
①指名读。
②谈体会。
③感悟读,再次悟出小山羊很守信用。
④组内赛读。
(3)总结学法:
①分别找出小山羊和小灰兔表现的语句,读一读。
②抓重点词交流感受。
③读出感悟。
第二次:
(1)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学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学法指导)
(2)小组展示读。
5、因为小灰兔不讲信用,所以当它让小山羊第二天再等它时,小山羊还是那么坚决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6、第二天早晨,小山羊会不会等小灰兔呢?
7、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说话算数,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三、总结。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大家都能够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在这里,老师送给你们两句古语: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言必信,行必果。
跳山羊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背诵儿歌《两只山羊》。
2.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
3.在感知儿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背诵儿歌《两只山羊》。
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
活动准备:
课件《两只山羊》
活动过程:
一、听儿歌
教师点击课件儿歌欣赏,请幼儿欣赏。
二、讨论
1.教师:大山羊在干什么?小山羊又在干什么?它们在哪里碰见了?它们为什么会掉到河里去呢?(强调“东”、“西”、“中央”)
2.教师:你有没有发生过与其他小朋友争执,互相不相让的事情?结果怎么样?
三、背诵儿歌
1.教师再次点击播放儿歌欣赏,幼儿熟悉儿歌。
2.让幼儿完整地背诵儿歌《两只山羊》,指导幼儿准确地发“西”、“起”、“齐”等字音。
四、改编儿歌
1.在教师指导下改写儿歌《两只山羊》。
2.教师可点击改编示范,演示已经改编好的儿歌。
活动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如何礼貌待人,遇到问题多与朋友商量,就能找了出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在讲解“独木桥”这个环节时,时间长了些,老是怕孩子不懂,会影响后面的学习,以致于后面的发散思维这个环节显得有些匆促。
跳山羊教案篇6
《厨师小山羊》课文
小猴在树林里摘了一个黄黄的果子,咬了一口:“哎,酸死了!”原来是个柠檬,他随手一扬。
厨师小山羊看见了,摘回几个柠檬。下午吃点心的时候,小山羊给大伙儿送来甜甜的蛋糕和茶,每杯茶里还放了一片黄黄的柠檬,又酸又香,吃起来别有风味。
小刺猬在菜园里发现一个青瓜,他摘下尝了尝:“哎,苦死了!”原来是个苦瓜,他随手一扔。
厨师小山羊看见了,摘回几个苦瓜,切成一丝丝的,放在热水里泡一泡,炒成菜给大伙儿吃。多么好吃的菜——微微带着苦味,带着清香,大伙儿狼吞虎咽,一扫而光。
小兔在草丛里摘了一个红红的果子,啃了一下:“哎,辣死了!”原来是个红辣椒,他随手一抛。
厨师小山羊看见了,摘回几个红辣椒,烧了一碗麻辣豆腐,大伙儿吃得津津有味,胃口大开。
爱动脑筋的小山羊,把酸的、苦的、辣的,都变成好吃的了。
《厨师小山羊》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孩子有意识地在学习中积累一些词语,让孩子养成边读边积累的好习惯:在阅读中,让孩子读读、演演、议议小动物们的行为,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童话的乐趣。通过学文,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乐趣,学习做生活的主人,知道只要用眼认真观察,用脑认真思考,用手亲自实践,就会成为生活的主人,就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道理。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以读为主,以演为辅,小组形式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又活泼的小动物,他们呀,每天都在发生着有趣的故事,这不,小山羊又和几个小动物凑在一块儿了,他们又会玩儿出什么花样来呢?不过,我们得打开第一道门,认出这些字以后,才可以去看他们哟。
1、开火车形式认读生字,要求其他孩子们仔细听,正音。
2、孩子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收获呀?
(我们的厨师小山羊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桌可口的大餐哟,这顿大餐可丰富了。)
3、孩子们想想:这些动物中,你最喜欢谁?是什么原因让你喜欢它的?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为什么你喜欢小山羊?
2、生汇报
(小山羊把酸酸的柠檬、难吃的.苦瓜、辣辣的辣椒都变成了好吃的东西了,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厨师,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山羊吧。)
3、齐读第7自然段
(小山羊是怎样把柠檬、苦瓜和辣椒都变成好吃的了呢?我们还是从故事的开头看起吧。先到菜园看看好吗?)
三、引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1、孩子们看第一幅图,你看懂了什么?
(不错,通过看图知道了发生的事情。)
2、细心的小朋友再看看猴子的表情,你能做个被酸倒的表情来吗?它在想什么呀?如果能把猴子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连起来说说就更棒了。
(哦,原来是这样。读读猴子的话,体会体会它的心情吗?)
3、谁能读柠檬的酸味来?
(孩子们自己读,体会体会酸味。)
4、猴子觉得柠檬味道酸,就怎么做的呀?
(1)小猴子怎么扬的?能做做往上扬的动作吗?
(2)从小猴子往上一扬,你想到什么?
(体会得真好,小猴子想都没想,很随意的就把个柠檬给甩了,多可惜呀!)
5、齐读这段
四、学生自主学习刺猬扔苦瓜、小兔扔辣椒两个段
1、孩子们看看两幅图,图上画了什么?
2、能像刚才那样看小动物的表情,想想它们心里怎么想的吗?
3、你们能读好这两段话吗?
(真棒,读得真不错,瞧,小猴子、小刺猬、小兔都在为大家鼓掌呢!
五、说说三个小动物的行为
1、读了小猴子、小刺猬、小兔的故事,它们面对难吃的东西时,都有什么相同的表现?(都不动脑筋,都扔掉了。)
2、孩子们齐读“随手一扬”“随手一扔”“随手一抛”
过渡:在小猴子、小刺猬、小兔子看来,柠檬、苦瓜、辣椒都难吃,简直没办法吃,可小山羊又是怎么做的呢?
六、引导学生读山羊做柠檬茶的段
1、请孩子们读读想想:小山羊怎样把柠檬作成茶的?
2生汇报
3、请注意小山怎么做茶的,朗读。
4、小山羊把酸酸的柠檬做成了好吃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又酸又香,别有一番风味。)
5、谁能美美的读读这段,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
(读得真好,老师也好象真的吃到了小山羊做的好东西了。)
6、读到这里,你会想到什么?(兔子聪明、做事情不容易……)
过渡:小山羊把酸酸的柠檬做成了一道好喝的柠檬茶,真不愧是一位爱动脑筋的孩子。咱们的小山羊还做了些什么呢?(老师这时还可以介绍柠檬茶对人的好处。)
七、自主学习做苦瓜菜、辣椒菜的内容
1、抽学生读4和6自然段
2、小山羊还做了什么菜?味道怎么样?
3、谁能做个动作,让老师明白什么叫“狼吞虎咽”啊?那谁又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叫“狼吞虎咽”?
4、那你认为“一扫而光”是什么意思?之前,为什么要用热水泡苦瓜,可以告诉孩子们是为了去苦味,说明做一道菜不容易。
5、再齐读,说到这里,你觉得小山羊做的菜怎么样?
6、做的辣椒菜怎么样?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特好吃?相机理解“津津有味”。
师:小山羊把难吃的柠檬、苦瓜和辣椒都做成了好吃的东西,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厨师小山羊”。让我们再夸夸小山羊吧。
八、齐读第七自然段
九、拓展练习
1、小动物们吃着小山羊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菜,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
2、柠檬、苦瓜、辣椒还可做些什么菜?
(好,我们也可以把酸的、苦的、辣的变成好吃的,也夸夸我们自己吧。)
十、总结
其实,在生活中,不光是做菜,还有许多的事情,都需要肯动脑筋。希望孩子们多动脑子,想办法,把事情办得漂亮,让生活多姿多彩,让生活充满快乐!让我们争当生活的小主人吧!
十一、请同学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个家人听
《厨师小山羊》教学反思
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带着学生在录课室教学了《厨师小山羊》,我们班的孩子很珍惜这次展示自己的机会,表现得普遍比平时优秀。可我这个老师却做得不够好。
首先,对整个课程的把握没有做到熟烂于心,就忙于呈现。这是我这节课的的不足。通过课后谷校长和徐老师耐心的指导评课,我充分认识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含义。如果没有准备充分,就无法把握知识的脉络走向,就不能将一堂课呈现为一个圆满的“圆”。
虽然整堂课很努力预设情境,想要调动课堂气氛,精心准备了课件,直观展示孩子感兴趣的画面,希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和探究文本的兴趣。但是,我忽视了最根本的,如果没有让孩子切实掌握知识,没有为孩子呈现课堂清晰明确的脉络,花样再多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开课时,我导入时通过复习上课会认的生字来做,在这里没有明确本课是对会认生字的复习,并且导入设计过于啰嗦,可以直接点明让孩子们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简明准确地导入会更好。
感知课文时,在文中抓住“厨师小山羊开动脑筋做出各种各样的美味”和小猴子、小刺猬、小白兔的行为进行对比。先让孩子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知道小山羊是个爱动脑筋的小山羊。于是依次分析小猴子、小刺猬、小兔对待柠檬、苦瓜、辣椒的态度和动作,在读和品中感受这几种小动物的性格特点。再学习小山羊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和动作。继续深化小山羊的性格特点的学习。这个思路进行的比较顺利,但因为我对课的不熟悉,显得凌乱而琐碎,以后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
另外,课后我反复思考,我授课的模式太过于单一,没有体现有详有略,更没有体现方法的传授。如果在教学三个小动物对待当教学小山羊对待柠檬、苦瓜、辣椒的态度和动作时,详细指导其中一个,然后半指导半自主进行第二个,最后一个放给孩子们自主学习。更能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同时,也可以多种形式指导。不单是“问——思考——反馈”的模式,也可以“读读——演演——读读”,第一次的读是不带动作的读,第二次读是带着动作读,在读中继续深化突出小山羊的品格。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法中小组合作学习小山羊对待苦瓜和辣椒的态度和结果,学生的兴趣会很高。课堂也会反映出高度的活跃。
跳山羊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中各动物拿水果的姿态,选用确切的动词进行讲述。
2、学习词:背、捧、托、一串
重点:
通过图片的观察能选用确切的动词进行讲述。
难点:
学习词:捧、托、背、一串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水果店图片一幅,小猴、小刺猬、小猫动物姿态图各一张。
2、实物:二盒油画棒、一只皮球、二个书包、一个水果篮、一桶牛奶、一个苹果、一个娃娃。
活动过程:
1、直接进入主题,根据图意进行启发提问。
(1)师:山羊伯伯开了一家水果店,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水果?
(2)许多小动物来买水果,他们都买了些什么水果呢?又是怎样拿回家的?请你们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然后举手告诉我。
(3)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小猴子他买了什么?用了什么动作拿回家的?
(“这个动作有个好听的词叫‘捧’,小朋友一起来说说”。“我请你来学学‘棒’的动作”,“原来‘捧’就是用两只手托着东西”。我们一起来学学他。)
(4)师:再来看看小花猫买了什么水果?买了多少?用什么动作拿回家的?
(“有个好听的'词叫‘一串’我们来说说”。“这个动作就叫‘托’,小朋友也一起来说说”。“我请你来学学‘托’的动作”,“原来‘托’就是把东西放在一只手的撑上”。我们大家一起来学学他。)
(5)师:来看看小刺猬买了什么水果?用什么动作拿回家的?
(“我用小朋友熟悉的词来形容叫‘背’,我们一起来说说看”。“我们一起来学学背的动作”。
2、请小朋友讲述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讲讲这处故事吧!
3、给故事取名字。
师:我们来给这个好听的故事取个名字吧!听听谁取的名字最好,使没听过故事的人一听就能知道故事的内容。
4、情境游戏《开超市》
(1)师:何老师也开了一家超市,这个超市有个奇怪的规定,来买东西时,要大声的讲完整句,要讲出怎样拿回家,不然就不卖。
(2)师:想来买的小朋友请举手。
(如:来买的小朋友没讲完整就叫其它小朋友一起说能不能买,并对这个小朋友说“没关系,请先回去想好,然后再来买。)
(3)师:何老师超市的东西快卖完了,现在请小朋友帮我一起去进货好吗!
跳山羊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看懂图意,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是不一样的。
2.认识2个新偏旁。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是不一样的。
2.识字、写字。
3.学习朗读人物的语言。
教具准备
图片,田字格黑板,词语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看懂图意,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词语意思。知道不同动物食物不同。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习人物语言的朗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朗读人物语言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读题,导入新课,题目是“小山羊”,我们看看小山羊有哪些好朋友,小山羊和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这课书中一共有几幅图画?从图画中可以看出小山羊有几个好朋友?每幅图画中画的小山羊和哪个好朋友在一起,他们在干什么?
2.练习看拼音读课文。
①要求读准字音,读成句子。
②全课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③哪个自然段和哪幅图对应。
(三)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在题号后面带个星花,是让同学通过看图和自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老师只做重点提示。
1.看第一幅图,自读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小山羊和谁是朋友?他的朋友请他吃什么?小山羊吃了吗?为什么?
(1)让学生理解小鸡是小山羊的朋友,小鸡爱吃小虫,所以请小山羊吃小虫;可是小山羊不吃小虫,所以没有接受小鸡请他吃的食物。
(2)理解词语:“请”是礼貌用语,本课是让的意思。“谢谢”也是礼貌用语,对别人的好意表示感谢。
2.看第二幅图,自读第2自然段,按第1自然段的思考题,回答问题。
3.看第三幅图,自读第3自然段,自己独立学习,说说一共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
4.读1~3自然段课文,回答问题。
(1)小山羊有几个朋友,他们请小山羊吃什么?为什么给小山羊吃这种食物?
(知道小鸡、小猫、小狗分别爱吃虫子、鱼、骨头,所以请好朋友吃这种食物)
(2)小山羊吃了没有?为什么?
(小山羊不吃虫子、鱼、骨头)
5.看第四幅图,读4、5自然段,思考问题,谁请小山羊吃什么?小山羊吃了没有?为什么?
教师重点讲明“一同”是一起,同时做一件事的意思。这两段让学生理解小山羊和小牛都是食草的动物。
(四)总结全文。
1.通过这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不同。小鸡爱吃小虫,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骨头,小山羊和小牛爱吃青草)
2.朗读课文。(自读,指名读)
谁会读读小山羊回答朋友的话?教师加以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2个新偏旁,口字旁、同字框。
(二)学会5个生字:和、吃、你、不、同。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认识新偏旁。
1.口,口字旁。
2.冂,同字框。
(三)学会生字。
1.和,hé,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让学生自学,指名说清楚①用什么方法记;②怎样记的。(用部件组合法记,左右结构,左边禾木旁,右边“口”字,一共8笔)
(2)同桌互相背说一遍。(h6和,……,我和你的“和”)
2.吃,chī,读准字音,不要读成c9。读词语:吃鱼。
(1)识记字形,自学:自己边看书上生字边口述。指名说。(用部件或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左右结构,左边口字旁,右边第一笔斜撇,二笔横,三笔横折大弯钩。一共6笔,吃东西的“吃”)或说“气”去掉一横是“吃”的右边。
(2)同桌互相背说一遍。
3.你,nǐ,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后回答问题。(用部件加笔画的方法,左右结构,左边单人旁,右边上面第一笔是斜撇“”,二笔横钩“”,下面是“小”字,“尔”一共7笔)
(2)自己练习背说一遍,同桌互相检查。
4.不,bù,拼读音节,读词语:不吃。
(1)识记字形。(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一笔横“一”,二笔斜撇“”,三笔竖“”,四笔长点“不”,一共4笔)
(2)自己记字形,互相检查。
5.同,tóng,拼读音节,读词语:一同。
(1)识记字形。(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外面门字框,里面上面是“一”字,下面是“口”字。一共6笔。
(2)自己记字形,互相检查。
(四)指导书写。
1.和。
(1)整体位置:左宽右窄,左长右短。
(2)部件、笔画位置,禾木旁压竖中线,(禾本旁写法前面讲过,略)第二笔横压横中线。右边“口”字,横中线上三分之一下三分之二。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2.吃。
(1)整体位置: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2)左边“口”字,第一笔竖,斜压横中线,上下各一半。第二笔横折压横中线。右边第一笔斜撇过竖中线,第三笔横折大弯钩,从中心点起笔斜压横中线顿笔折向左下方压竖中线写大弯,到离下边线三分之一处写横,到离右边线四分之一地方挑钩。特别注意,右边只有三笔,和“气”字不同。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尤其右边的写法要每一笔找准位置,否则就写歪了。
3.你。
(1)整体位置:左窄右宽。
(2)部件和笔画位置。左边单人旁在左半格的右半边,第一笔斜撇较长。右边第一笔斜撇过竖中线,压横中线。第二笔横钩,在横中线上边。下面的“小”字,竖钩过横中线,侧点压竖中线。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4.不。
(1)整体位置:占田字格正中间。
(2)笔画位置:第一笔大横,在上半格正中间。第二笔斜撇,从竖中线右边起笔过中心点,撇向左下格中心点斜左上方。第三笔竖,压竖中线出撇一点儿头,直写。第四笔长点,对中心点起笔,与斜撇对称,点向右下方。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5.同。
(1)整体位置:全字长方形占田字格中间。
(2)部件位置:同字框,左和右、上和下离边线距离相等。第二笔横折钩比第一笔竖略长。同字框上面的横、里面的一和口的第二笔横折的横,第三笔横,四个“横”距离相等,口字压横中线。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6.学生独立看田字格字帖练习写字。
(五)巩固练习。
1.读词语卡片。同学一同吃东西吃玉米不吃和气和好不同不去好吃爱吃
2.读课文,老师读叙述部分,同学读小山羊说的话。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