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是我们实践后的感受性文字,写心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表述个人的真实想法,下面是28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科普知识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普知识心得体会篇1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
海啸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在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虽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
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海啸中如何逃生?
一、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二、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三、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四、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
科普知识心得体会篇2
新一期《求是》发表宁波大学法学院教授肖东波的文章:科普,切不可忽视社会科学。文章认为,在人类社会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同样重要的两大知识体系,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科学。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自然科学需要普及,社会科学同样需要普及。
文章指出,总之,科普切不可忽视社会科学。有关部门一定要把社会科学当作科学普及的重要内容来对待,要重理不轻文。各级科普机构应该把社会科学的普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纳入工作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新闻媒体和出版部门也应该将社会科学的普及归入自己的工作范围。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积极投身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中去,向人民群众传播社会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20xx年前的春天,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持召开了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1978年5月23日在上海浦江之滨,聚集着来自全国的285名科普作者。他们满怀着从十年浩劫桎梏下解脱出来的喜悦,畅谈着党的期望,人民的需要。他们喜泪盈眶,重新拿起笔来,誓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科普创作的春天来临了!像一把金色的种子撒向十亿神州。科普知识读书笔记 在短短四年里,四千余种科普图书出版了;一百二十种科普期刊应运而生;六十余种科技小报和报纸科技副刊在人民中争相传阅;二十二家广播电台的科普广播节目在祖国大地上回响。我国进入了第二次科普大高潮。忆及当年的盛况,迄今难以忘怀。
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后,当时许多仁人志士都认为,要挽救中华民族,必须学习西方的现代科学知识,用以扫荡肃清那些旧的恶的思想。因为一个人对于宇宙的进化、生物的进化没有相当的了解,决不能有正当的宇宙观、人生观。而我国提倡1920xx年,梁启超在中国科学社年会上作了题为《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的讲演。他说:科学精神是什么?我姑从最广义解释,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他认为,科学精神可以分三层意思来说明:第一层是求真知识;第二层是求有系统的真知识;第三层是可以教人的真知识。他认为:凡学问有一个要件,要能传与其人。人类文化所以能成立,全由于一人的知识能传给多数人,一代的知识能传给次代。
科普知识心得体会篇3
我国规定11月9号为全国消防日,因为火警电话是119。我们学校特意在今天举行了消防演练。下午1点20分,老师走进了教室,然后开始讲解消防知识,并再三叮嘱我们要记住刚才的话。
我们满怀期待这次演习的到来。终于,”呜……呜……”,报警声响起,一、二年级的小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紧急疏散,又立刻集中在操场上。轮到我们四年级了,当急促又刺耳的报警声再次响起时,老师手一挥,我们敏捷地用自己的衣服捂住口鼻,猫着腰快步加小跑地跑了下来,跑到操场我们又迅速地排好队伍,这是,我心里沉甸甸的包袱才放了下来了。第二次演练开始了,我心里的`紧张感少了一点了。大概过了十来分钟,广播里的火警声再次响起,全校同学就像士兵接到命令一样非常有秩序地猫着腰疏散到操场。我们全校同学又有秩序地排好队伍。
这时,操场上,一位老师拿着一个大桶过来,另一位老师找了一把扫帚,然后往大桶里倒燃油,老师往里面一点火,只见火苗立刻往上窜。虽然只是一点烟味,可也把我熏得够呛。这时,毛毛细雨如同一张大网正努力要把火扑灭,但火苗却不听使唤似的越烧越旺。这大桶里的大火,我觉得比电视里的整幢房子起火还要可怕,因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熊熊大火呢!我想:要是真的碰上这么一场大火,如果我们都没学过消防知识,那我们不就完了吗?
幸亏今天让我们”经历”了这场火灾。这边的火继续在燃烧,那边前来参加消防演练的消防员叔叔紧接着给我们讲解起了怎样使用灭火器。为了让我们小朋友也学会使用灭火器,方老师叫五、六年级的哥哥来试一试。我看那些哥哥也挺紧张的样子,可能是第一次使用吧!
演练结束后,老师教育我们,如果真的发生火灾,我们千万不能紧张,一定要消除恐惧心理,团结一致,成功疏散。
科普知识心得体会篇4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而物理又时时联系着生活。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
(1)在课堂上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在讲课时我都是先让学生们思考,所讲的内容你熟悉多少,先从生活中找一些物理知识,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把生活和物理联系起来。在学习“声现象”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从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入手,月球的宇航员面对面站着,还用对讲机联系,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们讨论思考,从而引出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光的反射”教学中,我就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置身桂林山水,看完美丽的水面倒影,然后提出问题:湖面的倒影是怎样形成的?作用和平面镜一样吗?学生能直观地感受生活情景并很好地联系起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之下问题将引着学生自然地走向物理。
在我们学习“怎样区分声音”时,引导大家回忆生活中常见的事。挑选西瓜时通过拍打西瓜听其发声的音调,来判断西瓜的成熟程度;这些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走进课堂学习。
在学电学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联系生活,我设计了这样一些内容:为什么鸟儿站在高压线上却安然无恙?白炽灯的灯丝断了,搭接上后为什么比原来要亮一些?为什么用不长时间灯丝又烧断了?电炉通电后炉丝热得发红,而与电炉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热?
学习液体压强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大家都见过带鱼,海边的渔民在捕鱼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带鱼从海里被捕捞到船上以后,找不到一条活的,都早已经死了,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吗?学生们都想知道原因,顺理成章地完成了这部分的教学。
(2)我还善于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3)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做“试一试”“动动手”之类的随堂小实验,只要是学生能做的实验都让学生自己完成,还让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
二、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肯定要遇到许多困难,有一些是完全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解决的。例如学生安装一些简单的电路,排除一些简单的故障,更换保险丝等。在学校里,怎样做到安全用电,对课本上的实验怎样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进行改进,在生活中怎样改进家庭中的燃具,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大气污染。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物理教学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而物理又时时联系生活,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持之以恒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景中体验物理问题。
让物理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也处处与生活联系,如:各个项目的运动规律,短跑的平均速度,射击的相对运动,球类运动的球速、惯性、能量、力的概念等等;场馆的设计也应用了很多物理知识,物理对生活、对社会有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从物理走向社会,还可以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全面提高社会意识。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安排学生以小组和个人为单位进行调查,如“噪声污染”、“绿色校园”、“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等。以“嫦娥一号”为背景材料,既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又考查物理学中相关知识,更能体会到物理学在推动社会科技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如:讲完大气压后,可设计开放性的观察思考题,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大气压的知识呢?讲完液体压强时给学生设计问题,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深水炸弹为什么会在设定的深度爆炸?学完浮力后让学生思考,水坝为什么上窄下宽?再如:学过热现象后我给出这样一道开放题:夏天在野外活动时,常带着牛奶补充营养,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可采用哪些方法,学生想出了很多种,如用湿毛巾包、放在冰块上,放在保温瓶内等。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多看、多听科普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普知识心得体会篇5
6月9日下午我校继续组织了老师一起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赵庆敏老师提到“它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其始终处于一种被抚养、被监护、被教育、被保护的地位。在生活活中,未成年人的人尊严常常受到监护人、教师及其他成年人的侵犯,严重伤害了未成年文人的人格和自尊心。如:在一些学校里,侵犯学生权利、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现象时有发生,或多或少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如有时罚站,有时一个学生违纪全班同学挨批,优待尖子生,有时对后进生态度粗劣等。这些做法不仅违背了有关法律的规定,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教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杜绝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应该让他们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所以,在加强来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则十分必要。未成年人是人类的希望,国家、民族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予以特殊保护,做好他们的培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承担着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培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神圣义务。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识,不断增强教育法制观念,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的教育法律、法规,正确的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
通过对此次学习,进一步的提高了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有利地指导了我今后的行动!
科普知识心得体会篇6
消防工作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当前,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密切,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轻视消防作用,是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不负责任的表现。一场火灾,不仅可能给国家造成数以亿元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会无情夺取许多人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消防安全教育和注重消防安全撤离的演练。
那么如果发生火灾时应该怎么办呢?发生火灾时,我们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要量力而行。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是很小的一个火点,燃烧面积不大,产生的热量不多。这是只要随手用沙土、干土、浸湿的毛巾、棉被等去覆盖,就能使初起的火灾熄灭。如果火势较大,正在燃烧或可能蔓延,切勿试图扑救,应该立刻逃离火场并拨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救火。但在接听电话的时候应该注意说清楚着火的地点、是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以及报警人的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等相关信息,而且说话时声音要大,要使听的人听得清楚。
那么发生火灾时又应该如何逃生呢?现代的教学楼或宿舍楼由于楼层逐渐增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学生密度大,加上课桌、课椅、书本等可燃物较多,当发生火灾时,首先我们应该冷静的探寻着火方位,确定风向,并在火势未蔓延前,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火灾区域。如果楼道被烟火封死,应该立即关闭房门和室内通风孔,防止进烟。随后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吸入热烟和有毒气体,并将向上的衣服浇湿,一面引火烧身。如果楼道中只有烟没有火,可在头上套一个较大的透明塑料袋,防止烟气刺激眼睛和进入呼吸道,并采用弯腰的的姿势,逃离烟火区。还有不到万不得已,不得从窗口直接跳下,更不能乘坐电梯。
生命如同鲜花一样娇艳绽放着生命,美丽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的花季也只有一次,我们要敲响消防安全的警钟,好好珍惜生命。
科普知识心得体会篇7
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能量。当这股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些岩层就会弯曲、变形,继而在某些脆弱地带发生急剧的破裂、错动,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些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传播,地震就发生了。
地震时避险的方法
从发生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几秒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瞬间冷静地作出正确的抉择。强震袭来时人往往站立不稳。如果一时逃不出去,就近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蹲下或者趴下,同时,尽可能找个枕头、坐垫、书包、脸盆或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待地震过后再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1、在住宅(楼房和平房):要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躲藏的具体位置可选择桌子或床下旁边,也可选择坚固的.家具旁或紧挨墙根的地方。住楼房的千万不要跳楼!
2、在教室:学生应用书包护头躲在课桌旁,地震过后由老师指挥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3、在工作间: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者办公家具旁。
4、在商场、展厅、地铁等公共场所:躲在坚固的立柱或墙角下,避开玻璃橱窗、广告灯箱、高大货架、大型吊灯等危险物。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
5、在体育馆、影剧院:护住头部,蹲、伏到排椅旁。
6、在车辆中:司机要立即驾车驶离立交桥、高楼下、陡崖边等危险地段,在开阔路面停车避震;乘客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疏散。
7、在开阔地:尽量避开拥挤的人流,一家人要集中在一起,照看好老人和儿童,避免走失。
8、特别提醒:地震时,许多习以为常的东西都可能成为致命“杀手”,必须予以高度提防。远离高层建筑、烟囱、高大古树等,特别要避开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躲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高压线、广告牌等高处的危险物。躲开危房、危墙、狭窄的弄堂、修有高门脸和女儿墙的房屋、堆放得很高的建筑材料等易坍塌的危险物。不要使用电梯。
科普知识心得体会篇8
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让人赏心悦目。以前,看到同龄人迷恋戏曲,总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他们落伍了。可如今想想,反而觉得自己太肤浅,不是么?
戏曲之所以能流传下来,肯定有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弘扬,去发展,这与年龄或学历等无关。作为一个新世纪大学生,在戏曲逐渐没落的时代,更加要去积极的面对这种文化,而不是抵触甚至不屑。
如今,喜欢戏曲的年青人似乎是不多的,喜欢它的大部分都是老一辈人。所以国家近些年来才越来越关注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其实不只是戏曲文化,还有很多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正面临着走向没落的危险,越来越多的年青人不注重抑或不屑于这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很多传统文化都是老一辈的人在坚守着,可是,人总有逝去的一天,百年之后,难道这些文化都要消失吗?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失吗?
近年来,教育部也逐步重视起来,高校也相继开设一些有关戏曲的科目,但是,我觉得,这还不能让学生领略到戏曲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所具有的魅力。还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并积极的弘扬这种戏曲文化。
首先,就像老师说的,要是有实践就更好了。一些优秀的剧本,光是看,并不能让学生领略到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要是加上绘声绘色的表演和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快乐,似乎就更能感染学生了。而现在,光是讲,似乎学生都提不起多大的兴趣来。
另外,我觉得学校其实也不是很重视这种戏曲文化,只是完全把开设课程当成了一种任务或是只是把它看成一门普通的课而不加以重视。学生也就自然没有这种氛围去喜欢或欣赏这种艺术了。
在和许多同学的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真正喜欢戏曲的,没有选得上这门课程,而一些对戏曲不怎么感兴趣的同学,却无奈的选了这门课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选课制度的不完善,当然这也是无可避免的。老师很负责,讲得很好,可纵观全教室,认真听的基本没有。这也许有多方面的原因,而这也似乎变现出了戏曲的前途堪忧。
通过戏曲课程的学习,我对戏曲似乎多了一种认同感,或许是它激发了我的民族意识。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要是在学校成立一个戏曲文化社团,那是不是很有意义?也许这样,我们能把共同热爱戏曲的人聚集起来,为大家提供一个文化氛围,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那该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啊!!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