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获得实际的收益和启示,我们就要多读有意义的事迹材料,优秀的事迹能够激励我们坚持追求梦想,不断超越自我,下面是28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聂海胜先进事迹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聂海胜先进事迹篇1
出生的聂海胜,至今“闻到大酱就反胃”,因为贫寒的童年中,那是他最主要的食物。
聂海胜上面有5个姐姐。父母很疼爱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但母亲奶水不够,父亲没钱买奶粉,只能由姐姐们抱着他到处求食。
婴儿时期,他吃嫂嫂婶婶的奶水;少年时期,窝窝头蘸大酱就是一日三餐。
或许是亲眼目睹家里人有多不容易,家中独子的聂海胜并没有养成任性、自我的坏习惯,很小有了担当,有了“爷们样儿”。
他喜欢看军旅片,喜欢听军歌,喜欢在放牛时追着飞机不停地奔跑。
虽然家境贫穷,但同龄人中,聂海胜格外出挑,因为他坚毅且自律。
16岁,聂海胜经历了父亲离世的噩耗,看着母亲一人担起全家六口人的生活所需,他心疼不已,瞒着母亲辍学,偷偷干起了农活。
母亲发现后,赶他回学校上学,聂海胜便发了狠劲儿:要读书,就读出个名堂,不然母亲的'幸苦就白费了。
聂海胜从没有上过补习班,但成绩出类拔萃,是当地唯一一个考入县城一中的学生,还领到了学校救济金。
高中学业更难,他读书更勤奋了。
为了补贴家用,聂海胜每年寒暑假还会去打工,他有一股“老牛耕地”的执着,什么苦力活都干,薪水只有十几块也无所谓。
高中离家有30公里远,为了省钱,他每次都是走回家。而且,为了不把妈妈做的布鞋磨坏,他总是脱了鞋,光脚走回家。
18岁,聂海胜报名空军部队在校招生,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
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花好几年时间死磕体能、理论、技巧和毅力,总算成为飞行大队第一个放单飞行的学员。
聂海胜先进事迹篇2
聂海胜出生在湖北枣阳一个偏僻的农村,他还有5个姐姐。父母是普通的农民,一家人就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
家中人口众多,经常吃不上粮食,父母就去地里捡红薯,做成窝窝头。
餐桌上最常见的就是杂粮,萝卜干,咸菜和大酱,尤其是大酱,几乎天天吃,导致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的味道就犯恶心。
家中连饭都吃不上,上学更是十分艰难,为了凑够几块钱的学费,父母经常向亲戚借钱,可那个年代大家都很苦,亲戚家也没有钱,很多时候,聂海胜交给老师的学费是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
知道上学的钱来之不易,聂海胜学习十分的刻苦,放学回家后,不用父母督促,他会自觉地按时完成作业。
家里没有多余的闲钱让他购买课后资料,聂海胜就把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所有的书都被他翻到了毛边,每页内容都被他牢牢记在心中。
家中连饭都吃不上,上学更是十分艰难,为了凑够几块钱的学费,父母经常向亲戚借钱,可那个年代大家都很苦,亲戚家也没有钱,很多时候,聂海胜交给老师的学费是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
知道上学的钱来之不易,聂海胜学习十分的刻苦,放学回家后,不用父母督促,他会自觉地按时完成作业。
家里没有多余的闲钱让他购买课后资料,聂海胜就把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所有的书都被他翻到了毛边,每页内容都被他牢牢记在心中。
勤奋上进的他成绩优异,尤其是数学总是满分。
为了贴补家用,父母养了几头牛,全家人谁有空闲谁就去放牛。放假的时候,聂海胜就把牛牵到草多的地方,坐在牛的旁边,畅想着自己的未来。
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个军人梦,看见电视机里的军人英姿勃发,威风凛凛,他也想穿上军装,保家卫国。
有一次放牛的时候,聂海胜的头顶飞过了一架战斗机,好奇心驱使他追赶着那架飞机,正是这一次的偶然,他坚定地想要成为一名空军,捍卫国家的蓝天白云。
聂海胜先进事迹篇3
25岁的聂海胜,已经是一名出色的飞行员了,组织安排他经历“生死挑战”:试飞新型歼击机。
某次试飞中,聂海胜驾驶的飞机发出巨响,开始减速下降,眼看就要坠地,他凭借强大的心理素质打开通讯,向指挥台报告,然后按下弹射按钮。
人刚脱离机舱,飞机就在不远处坠毁爆炸。这么一个生死关头,他还记住了机舱内各项数据,为改良机型做出巨大贡献,被记三等功。
聂海胜做了15年飞行员,驾驶时间高达1480小时。扎实的技术加上过硬的素质,让34岁的他被上头选中,和杨利伟一起,被选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是什么让普通人成为了“英雄”?
如今的聂海胜,是许多孩子心目中的.航天英雄。
这些孩子或许衣食无忧,体会不到“三餐只吃窝窝头”的贫苦,但也都有追着飞机奔跑的航天梦。
作为一名曾报名参加过空军招生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班一共有三名女同学被选中,三人都符合基本要求:个子高、视力好、身体好。
我和一位女同学,都在二轮复试阶段被刷下。我被刷下,是因为手臂上有一块疤痕增生,会影响驾驶,而我怕痛,不愿意手术祛疤;
那位女同学平衡感比较差,坐在模拟器里360度旋转几圈后,她吐得一塌糊涂,哭着说自己不参加了。
唯一进入三轮复试的女同学,和全国备选学员一起去了北京。
在那里,她看着朝夕相处的伙伴一个个被刷下、离开北京,每天都心惊胆战。
轮到她复试的前一晚,她和剩下的伙伴抱头痛哭。那时她就有一个感觉:我恐怕过不了这关。果不其然,最后她也被刷了下来。
一晃十多年过去,再回想起这段和航天员擦肩而过的经历,我自己反思:
如果我当时咬牙祛疤,就能进三轮复试;如果我撑过那段提心吊胆的日子,就能进最后考核;如果我在最后考核里,熬过大脑充血、呕吐不止、震破耳膜的训练,就能成为一名女空军。
可是,哪有这么多如果?
就像聂海胜,全国家境和素质比他优秀的男孩,太多了,可只有他从几千上万名学员中脱颖而出。他的成功,就来自克服了无数个“如果”,没给自己留下一丝遗憾。
聂海胜先进事迹篇4
1980年,是聂海胜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年,正在上课的他突然接到母亲托人带来的口信,说父亲病重,被紧急送到了医院。
他紧赶慢赶地跑回家,到家后见到的却是已经离世的父亲。聂海胜内心十分的痛苦,他还没有来得及跟父亲道别,可怜的父亲就因为严重的胃壁溃烂去世了。
家里突然失去顶梁柱,母亲就肩负起父亲的责任,撑起一大家子。天还没亮的时候,母亲就起床了,喂鸡、养猪、做饭、种地,夜以继日地操劳,从不曾歇息。
看着母亲佝偻的身影,他很是心疼。要是自己能为母亲分担多好呀,抱着这个想法,聂海胜偷偷辍学了,扛起锄头就去地里锄草了。
从别人的口中,母亲才知道儿子辍学了,又生气又心疼,她和老师同学一起极力劝说聂海胜,最终,聂海胜回到了课堂。
重新上课的聂海胜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在众多的学子中脱颖而出,成功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学校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帮助他申请了救助金。每年假期,这位少年都会搬木材、下地干活、装茶叶,一个假期下来可以挣几十块钱。
高中上学的地方离家远,为了省下8毛钱的车票和不磨坏母亲辛苦缝制的布鞋,聂海胜赤脚赶路,60多里的路,少年从天亮走到天黑,月光下,他的身影十分瘦削。
和聂海胜同寝的舍友,永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入睡,什么时候起床。寝室熄灯后,他会悄悄溜出宿舍,在昏暗的路灯下看书,早上,起床铃还没响,他就不见了踪影,早早地在教室里背书。
聂海胜先进事迹篇5
1996年,为了发展航天事业,国家从优秀的飞行员中招募航天员,听说了这个消息,聂海胜立马积极报名。
成为第一批航天人,三问苍穹
选拔航天员的标准要比飞行员严格十几倍,皮肤、牙齿都要检查,凭借着过硬的身体素质,34岁的他,成为了第一批航天人。
要想真正步入外太空,他需要不断训练身体,低压氧气舱里的训练十分凶险,一不小心就可能危及生命,聂海胜每次都坚持在里面待30分钟。
超重训练更是要人命,仿佛有个几十斤重的大石头压住了胸口,教材要求每次训练不少于60秒,聂海胜硬生生坚持了80秒。
还有其他常人根本不能承受的训练,他都一一扛了过来。为了让自己能够熟练掌握驾驶舱内的每种仪器,他没日没夜地背下来40万字的操作说明。
整天待在模拟仓里操作仪器,全部都熟练了之后,他就关灯训练,最终练到所有动作都是肌肉记忆才肯罢休。
20xx年,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向了外太空,看着浩瀚的宇宙,他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每当飞船临近祖国的上空,他都会低头往下看,那是最让他牵肠挂肚的地方。
20xx年,他再次出征。队友王亚平觉得聂海胜是整个组里的定海神针,有他在的'地方,队员就很安心,什么都不怕。
20xx年,57岁的他两鬓已经斑白,带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他又一次出征。为了看起来年轻些许,他在出发前,特意将头发染黑。这次航天员去太空要执行多项任务,光螺丝钉都要拧1000多个。
聂海胜,从穷苦人家走出来的孩子,凭借自身惊人的毅力和勤恳的求学态度,一路成长为航天英雄。历经了重重磨难和痛苦,他仍对生活抱有极大的热忱。
当年离家到航校报到的火车上,部队给每个人发了半斤糖果,这些糖果让聂海胜感受到了甜蜜、光明。
带着这份甜蜜他一路勇往直前,为祖国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他值得我们每个人致敬。
聂海胜先进事迹篇6
6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当天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成功那一刻,太空舱内,指令长聂海胜打开航天面罩,对着镜头微笑,比了个胜利手势。
这是57岁的聂海胜第三次探苍穹。
聂海胜的童年艰苦,家庭贫困,吃不起饭,差点辍学。但他觉得这是一笔宝贵财富,用他的自己的话说:童年的艰难困苦,奠定了人生的坚实基础。
聂海胜读高中时,已展现出了飞行员的潜质:平衡能力超强。进入部队以后,他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8年,他成为航天员,完成了航空到航天的转变。
第三次上太空前,好友金邦才劝他,太空有诸多未知,能不飞就不飞。他回答,祖国需要,就一定会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就是聂海胜诠释出来的航天精神。
1964年9月,聂海胜出生在湖北枣阳市杨垱镇樊庄村。该镇位于枣阳西北,鄂北岗地,湖北的“旱极”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1949年到1989年的41年间,鄂北地区平均每4年发生1次严重干旱或特大干旱;1990年到2009年的20年间,平均每两年发生1次;2009年到2013年,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五连旱”。直到2020年1月6日,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一期顺利实现通水,鄂北焦渴缺水的历史才终结。
物资匮乏的年代,“雨停地干、十年九旱”的杨垱,绝大多数人的光景艰苦。
50多岁的刘来玉是聂海胜幼时伙伴。如今衣食无忧的他几乎不吃红薯,原因是之前吃得太多,想起就反胃。
刘来玉回忆,年幼时,主食是红薯面,菜是红薯叶;穿的是哥哥姐姐穿小了打着各种补丁的衣服;冬天拾不到柴(岗地柴少)的他只好冻着。在枣阳市区读高中时,他拿不出5毛钱车费,放假时只好步行四五个小时回家,从傍晚走到深夜。“走得无聊时,就看星星。”
刘来玉说,聂海胜家比他家还穷,吃的、穿的、用的,比他还差。读小学时,聂海胜常穿着他姐姐的花衣裳,同学都笑他。聂海胜兄妹8人,聂父去世得早,家中重担全压在聂母身上。聂海胜为减轻母亲负担,揽下了很多农活:放牛、割麦、割野菜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聂海胜深知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读书。
聂海胜曾在一篇自述文章中写到:“家里兄弟姐妹多,但父母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让我读书,有一次交到老师手中的学费,竟是一只兔子。”
聂海胜的小学、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同学们称他“数学王”。刘来玉介绍,数学满分是100分,但聂海胜常考105分。老师鼓励学生早交卷,最先交卷的学生有5分奖励。聂海胜10次有9次第一个交卷。
聂海胜先进事迹篇7
20xx年10月,聂海胜乘神舟六号遨游太空。火箭发射那天,聂捷琳在电视上看见丈夫和费俊龙顶着鹅毛大雪踏上出征路,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这天气能行吗?可千万别出什么问题!
火箭顺利升上长空,聂捷琳又担心丈夫在太空能否适应,是否吃饱,会否受冻。她把家里的电视24小时打开,不放过任何与“神六”相关的消息。实在困了,就先迷糊一会儿,突然醒来时,马上搜索“神六”的最新动态。
飞船顺利返航那天,从直播里看到丈夫和队友微笑着走出返回舱时,聂捷琳喜极而泣,哇地一下哭出声。
心头压着的千斤巨石终于落地,那一刻,泪水成了聂捷琳最好的宣泄。
此前,聂海胜两次“飞天”,在太空与聂捷琳“两地分居”共计22天。这次神舟十二号任务,聂海胜和队友预计在太空驻留3个月时间,行程更远,时间更长。
“牵挂是人之常情,但我不太担心。”通过前两次成功飞行,聂捷琳不但对我国目前的航天科技水平充满信心,也调整好了心态,只当丈夫又“出了次差”。
聂捷琳清楚丈夫和队友平时的'训练水平,相信他们定能胜任,定会凯旋!
是的,我们都相信!聂海胜将军和他的队友,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如期返航,载誉而归!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鲜花和掌声。捷琳大姐,聂海胜这个常胜将军,除了带给你成功的喜悦,还有——小别胜新婚!
聂海胜先进事迹篇8
聂海胜的女儿名叫聂天翔。在她念小学高年级和初一阶段,正是爸爸训练最紧张的时候。
聂海胜英语底子薄,在女儿面前,他甘当“小学生”,让女儿帮着自己正读音、记单词。这也是小天翔和爸爸最亲密的时光,所以她总是乐此不疲。
当然,还有跑步。在航天城,如果看到聂海胜自己在场外训练跑步,那一定能从他身边发现小天翔,有时聂捷琳也会加入。小天翔调侃说:“爸爸把自己训练成了航天员,把我们也训练成了‘动员员’!”
小天翔又盼爸爸回家,又“怕”爸爸回家,原因是爸爸太“挑食”,妈妈总是“迁就”他。航天员进餐有严格的标准,聂海胜在家吃饭,桌上的肉食除了一小份牛肉,就是蔬菜和豆制品,以至女儿每每玩笑着“抱怨”:“爸爸一回家,我就没好吃的了。”
聂海胜全心扑在训练上,照顾好家人,就成了聂捷琳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天夜里,小天翔突发高烧,体温升到近40度,不时伴发着抽搐。聂捷琳赶紧抱着孩子送往医院。到得急诊室,雨水和汗水湿透了聂捷琳全身。医生见状,责怪地问:“你老公咋不来呢?”聂捷琳不知如何作答,倒是小天翔在迷糊中替妈妈解了围,说:“我爸是航天员。”
“神六”任务启动后,有天聂海胜的母亲突发脑溢血。为不影响丈夫训练,聂捷琳只身赶回老家,承担起照料婆婆的重任。后来兄妹们担心母亲有个三长两短,将消息告诉了聂海胜。
训练中心给聂海胜特批了3天假。当他火急火燎赶回湖北枣阳医院时,望着神志不清的母亲,聂海胜扑通跪了下去……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事迹材料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