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写作是推动个人成长的有效途径,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28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听沂蒙颂的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听沂蒙颂的心得体会篇1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做践行沂蒙精神的带头人。一要始终坚定信仰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经过9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沂蒙精神“内核”展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和党的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从根本上反映了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追求。新时期弘扬沂蒙精神,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共产党人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着力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牢固确立和不断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党和人民事业必胜的信念,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始终满怀豪情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二要保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沂蒙精神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所蕴含的实践意义,在于弘扬和发挥这种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作用。新时期弘扬沂蒙精神,就要加强沂蒙精神关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宣传和教育,不断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就要把弘扬沂蒙精神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要在实践中实现弘扬沂蒙精神的时代化社会化大众化实践化。三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沂蒙精神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服务对象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这既是我们党崇高信仰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群众工作宗旨和传统优良作风的根本体现。
听沂蒙颂的心得体会篇2
牢记沂蒙精神“跟党走”的本质,“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沂蒙精神是服从中央、维护中央的生动范例。全面抗战爆发后,山东地方党组织组建了数万人的地方武装——八路军山东纵队。1938年底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进入山东后,山东境内有党领导下的第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两支部队。两支部队互相配合与支持,但并未实现统一指挥。1942年8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归第一一五师指挥。1943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第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担任司令员兼政委。此次精简整编,各级组织领导得力,方案措施可行,特别是山东纵队广大指战员识大体、顾大局,无条件地执行命令,坚决服从党中央,表现出很高的政治觉悟。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先后派出11万人的部队和2万名干部开往东北。其中,山东主力部队7万人和山东地方干部6000余人,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迅速开赴东北。解放战争后期,大量国民党统治区域被解放,亟待接管,山东各战略区从全国解放大局出发,认真执行党中央指示,先后有4万余名干部分9个批次南下到浙江、上海、广东等省市,为全国的解放和南方广大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革命战争年代,山东广大人民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坚决听从党指挥,对党忠诚、服从大局,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新时代,必须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跟党走”的本质,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坚定沂蒙精神“党群同心”的信念,强化组织建设这一党的力量来源
组织建设中,最基本的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到重要工作日程上,自下而上地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工作。1943年,山东分局先后发出《关于改造支部工作的决定》《关于改造支部工作的补充指示》,认真改造并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据统计,到1946年12月,三年多的时间,渤海区新建党支部1709个,胶东区新建党支部1480多个,鲁南区新建党支部1255个。到1949年4月,山东解放区共有基层党支部37743个。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1936年5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正式成立时,全省仅有党员2000多名。此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山东省委按照积极慎重的原则,在全省各地展开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和党员的发展工作,到抗战胜利时,山东根据地党员人数发展到20多万。
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党的组织建设得到强化,其根源在于党群同心。新时代,坚定沂蒙精神“党群同心”的信念,以人民至上的理念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巩固沂蒙精神“军民情深”的优势,让“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革命年代,战斗在齐鲁大地的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以模范行动展现优良作风,深深感召着人民群众。徐向前住在沂南孙祖时,见房东老人穿得单薄,便脱下自己的大衣送给老人;省政府主席黎玉和劳动模范开会合影时,自己站在最后一排不起眼的地方。正是在党的干部示范带动下,山东各级党组织才能形成优良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将作风建设视为重中之重,生动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罗荣桓在鲁南地区开辟根据地时,提出了作风过得硬、打仗过得硬、组织过得硬的“三个过得硬”;为加强作风建设,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三旅九团开展了“三不走”活动:即群众家的水缸不满不走、地不扫不走、没有向群众告别不走,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山东根据地还出台了《关于招待费及菜金马干费的决定》等文件,通过一系列硬性约束的强化,锤炼了山东党政军民的优良作风。
党的实际行动和军队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巩固了军民情深的鱼水关系。人民群众积极开展爱党拥军活动。相关数据显示,从抗战初期到解放战争结束,沂蒙人民捐赠的军鞋有315.13万双、救护的伤员达5.9万人,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地区有1106万民工、民兵支援前线。军民情深进一步促进了党和人民军队的作风建设,形成了良性循环。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一定要巩固沂蒙精神“军民情深”的优势。山东是全国唯一以省命名的革命老区、是兵源大省,一直有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光荣传统,要充分利用好沂蒙精神这一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在深化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传承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的力量,“全面加强纪律建设”
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早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山东党组织就把政治纪律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努力做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山东党组织坚持随时向党中央报告工作,并通过电报得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同时,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努力确保本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求下属党组织每月必须报告一次工作。正是因为始终将政治纪律摆在首位,党的力量才得以在残酷的环境中成长壮大,在战火中带领人民群众赢得最后的胜利。
群众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正确处理同人民群众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制胜法宝。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下令要求严格部队纪律,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到秋毫无犯。其中,由廖容标司令员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由于严格执行群众纪律,被当地群众称为“菩萨军”,廖容标本人被称为“菩萨司令”。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很重要的一点是严惩贪污腐败。革命战争年代,山东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廉政反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1940年12月,山东省战工会出台《山东省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坚持正风肃纪,接受人民监督。
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一方面要传承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的力量,用沂蒙精神的鲜活事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另一方面要牢记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将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境界作为标准,进一步促进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永葆沂蒙精神“生死与共”的底色,抓好思想建设这一“党的基础性建设”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沂蒙精神充分展现了党和人民群众“生死与共”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的理想信念。
沂蒙精神源于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把马克思主义带到齐鲁大地,建立了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弥留之际,他仍勉励同志们要“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1928年到1933年,山东党组织遭到多次破坏,面对敌人的残酷镇压,山东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念从未动摇,以刘仲莹、赵健民、鹿省三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斗争、执著找党,几经波折,终于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取得联系,并在中央指示下,于1936年重建山东省委。
沂蒙精神凝聚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彰显了人民群众一心向党的博大情怀,蕴含了抓好党的建设的成功密码。立足新时代,面对新使命,我们要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发扬光大沂蒙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内涵,抓好党的建设,谱写新时代党群关系新篇章。
(本文作者刘本森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四史”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听沂蒙颂的心得体会篇3
一是要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感恩作为优良传统一直传承至今,心怀感恩,便能感受到一滴水的润泽,一朵花的芬芳,才能从他人的微笑中读出温暖。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定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胸怀若谷的人,一个心地澄明的人。其实生活,就是朝起暮落的辗转,人生,就是月缺月圆的浮沉,行于尘世,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人生的阳光和雨露。“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沂蒙精神,实质上也是一种感恩精神的传承,这种精神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和平建设岁月的陶冶、改革开放时期的升华,集中展现了山东人民的思想精神风貌,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于我来说,从一个贫穷的小村庄来到发达富裕的人间天堂,从一个小兵成长为一名军官,再从一名军人转变为一名公务人员,每一步成长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爱和同事们的支持,没有这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成就,所以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非常感恩于各级组织的培养,感激每一个给我关心和爱护的领导,感谢每一个与我一起共事的同事。
二是要始终保持一颗强烈的事业心。事业心责任感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只有心中时刻充满强烈的奋斗意识,才会无畏于工作的艰辛,无视生活的困苦,才会集中心思干好自己份内的事情。我记得在今年第一次路桥指挥部会议上,王晋副局长说过:“有作为才能有地位”,不作为就会愧对组织的培养,人民的信任,在人民心中就不可能有地位。从古至今,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先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才最终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丰功伟绩,无愧于自己的伟大事业。再次来到临沂,看到临沂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沿河一排排漂亮的小洋房,一条条清澈的河流,整洁干净的马路,快速发展的物流和高科技农业园等等,惊叹于临沂人民对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当今中国,已经到了改革的深水区、关键点,国内国外的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正在经历和可能遇到种种风雨,但把视线拉长,我们正处在历史机遇期,面对变局我们需要保持一份清醒、一份从容。我们要尊重的,也是中国经济的潜力,就是每个人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为了创造美好生活,我们需要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也要直面外部的挑战。在经历着的风雨中,每个人只要各尽其责、苦干实干、全力以赴,就能凝聚强大力量。我作为住建局的一分子,就要踏踏实实干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努力做到不让领导为自己的事分心,不让与自己共事的同事闹心,不让自己的家人担心,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住建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是要始终保持一颗包容的平常心。名利对于每个人而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孟良崮革命烈士陵园,看到一座座无名墓碑,聆听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又仿佛回到那场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卢、洒热血,最后却连名字也不曾留下,对他们来讲又何谈名利。人生有很多驿站,只要内心是安静的,无论是站在红尘外,静赏繁华,还是在尘世烟火中,百味尝尽,都会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对我而言,生活在日益繁荣富强的中国,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在工作和生活中,只有不断激励自己好好珍惜美好生活,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用理性控制私欲,抛弃名利困扰,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自觉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看淡一些,宽容一点。只有待人诚恳,才会被人信任;只有坚持原则,才会遵章守纪;只有与人为善,才会活得心安;只有体人之心,才能广结知己;只有恕人之过,才会团结大众。
四是要始终保持一颗正直善良的爱心。善是根,也是本。心善的人,为人简单,做事认真,不偏不斜、不虚伪、不轻狂,不偷_耍滑,不坑蒙拐骗,豁达、坦率、真实,良心放在第一位,善心对待身边人。尘世间的一切,来了就开怀拥抱,走了就挥手作别,只要心中有爱,看一场烟花的绚烂,或守一段细水长流的平淡,皆是美好。心怀感恩,让人生多一些暖色,每一个有爱的日子都是幸福。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沂蒙六姐妹模范支前的故事等集中体现的“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情怀,也正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格。人的本性本来就是善良的,而善良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会使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也变得开阔。一颗善良的心,比得过任何服饰、金银珠宝,它所带来的美丽,不仅是发自内心,更溢于言表,并且持久高贵。有时候你可以否定一个共产党人善良的举动,但你却无法否定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我来说,就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始终坚持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播种善良,才能收获希望。一个人可以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态,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良,却足以让人生变得搁浅和褪色――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谦让,多一份理解,让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放过曾经,活在当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要再纠缠,更不要去后悔。永远不要为失去而遗憾,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的一朵花,我还拥有整个春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4篇《弘扬沂蒙精神心得体会及感想范文2022年》,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秘的价值所在。
听沂蒙颂的心得体会篇4
脱贫攻坚不是扶贫干部的“独角戏”,唱好帮扶与被帮扶的“二人转”,坚定贫困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发展愿望,脱贫攻坚才能积力之所举而无不胜。
近日,一位贫困县县委书记“吐槽”扶贫中基层干部受到委屈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觉得政策好就靠政策养着,有点不如意的事就去找政府“闹”;对来家里帮扶的干部很麻木,认为干部比自己更着急,自己不脱贫干部难交账;“我是穷人我怕谁”“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谁”的心态,成为一些扶贫对象“扶不起还理直气壮”的缘由。文章列举的虽然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正像这位县委书记所说的,这些问题让扶贫干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同时也提醒我们,对那些丧失脱贫致富信心和动力的贫困群众,在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也应及时填充精神志气上的洼地。
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有些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与缺乏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有一定关系。有些地方主动“返贫”,乐当贫困县,不愿摘穷帽子,有的贫困户发展农副产业不积极,争当低保户却很积极,从中都能发现“思想贫困”“志气贫困”的影子。“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送小康”,类似思想可以说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扶贫扶志,首先就要对准这些观念和心态定点滴灌、靶向治疗。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个励志语许多人耳熟能详,也为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深深认同。扶贫开发不应只简单盯着干部压担子、定考核,也应鼓励干部们以“扶志”和“扶智”为抓手,唤醒贫困群众的主动脱贫意识。好政策离不开好宣传,正像那位“吐槽”的县委书记所提出的,扶贫干部要到群众中去,多开屋场院子会,多跟群众交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衣食父母们心疼一下,再不忍心找你们扯横皮”。好习惯也需要好榜样,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农户,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头效应。只有形成“见贤思齐”的导向,才能变“让我脱贫”的被动思想为“我要脱贫”的进取意识。
公平与效率,向来不可分割。扶贫政策讲公平的同时,也应注重效率,建立更灵活的激励机制。一些地方的创新探索值得借鉴,比如推行帮扶人与贫困户“双承诺”“双认定”“双确认”的工作方法,变“单向输血”为“双向互动”。有的地方实行扶贫资源差异化分配,真干真支持、多干多支持、大干大支持,以多劳多得的方式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应当用好的激励制度设计,消除“等”“靠”“要”的消极心理,激发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当前,脱贫攻坚正进入攻城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精神扶贫应与物质扶贫互为支撑,群众积极性和干部积极性都应充分调动挖掘,让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
听沂蒙颂的心得体会篇5
在上完一堂关于从沂蒙精神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专题教学课后,我们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观看了相关革命事迹报告片、教育片,并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感人的革命事迹、一座座无名的先烈墓碑、一件件珍藏的革命旧物,仿佛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条件之艰苦、战争之残酷,让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最后一口饭作军粮,最后一块布作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是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红嫂明德英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用乳汁救治伤员;李桂芳等妇女用身体当桥墩,用门板当桥面,为解放军战士架起一座“火线桥”;王换于战时办起托儿所,悉心照料革命后代……一个个无私大爱的事例无一不体现出军民鱼水情深。前方打胜仗,人民是保障。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一切为了前线,全力、全面、全程支前。
前线需要什么,沂蒙人民就提供什么;部队打到哪里,沂蒙人民就支援到哪里,在人民战争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正是这种人民坚定地跟党走,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最终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兵民是胜利之本。如今战争已离我们远去,但沂蒙精神已经深深植入我的心里,同时以沂蒙精神为镜,反思当前我们存在着多大的差距,谋划下一步将作怎样的努力。
听沂蒙颂的心得体会篇6
短短的五天,听不完沂蒙红嫂千千万万的感人事迹,看不完这块红色热土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所听所看、所思所想,无不体现党政军民生死相依、党群水乳交融的血肉联系,这进一步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深化了我对群众观念的认识。
一是以沂蒙精神为动力自觉践行群众路线。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精神是共同信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命运,把党和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结成了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这是今天党群关系的感情基石。今后,要时刻牢记党之所以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党始终来自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要加深对党的历史的学习,要系统的学、透彻的学;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要自觉服务群众,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二是以沂蒙红嫂为激励大力弘扬奉献精神。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红嫂几乎承担了作战部队所有的后勤工作,她们共做了315万双军鞋、122万件军衣,碾米碾面11716万斤,动员参军参战20万人,救护病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瓦解敌方9.8万多人。这一个个惊人的数据,是真心实意军民鱼水情的具象表现,无不体现着沂蒙红嫂“爱党爱军、忠诚坚韧、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革命内涵,正是这样无私、默默的奉献使得红嫂精神在历史的沉淀里更加丰满厚实。这种无私奉献的红嫂精神在今天依然十分重要,要一如既往地继承和发扬。
每一个到过沂蒙山、听过沂蒙曲、见过沂蒙人的人,都会情不自禁想到沂蒙精神,这是她令人神往的魅力所在。战争的硝烟早已殆尽,但历史是的教科书和营养剂,沂蒙精神对后世的影响弥久长存。
听沂蒙颂的心得体会篇7
秉承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带着全国亿万群众期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迈进,一年一个样,四年大变样。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涌现出了无数个像李保国一样的好党员,一心装着群众,困难群众一日不脱贫,就一日不放松。挑灯夜战、奋勇前行,深入群众、促膝谈心,从输血到造血,扶贫工作者的身影始终出现在贫困群众最需要的第一时间,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默默无闻、甘于付出、殚精竭虑的扶贫工作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始终离不开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中国自古以来,也从来不缺先进典型,往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安康也是靠着先进的力量,从自身做起,从而带动身边人和整个社会,感染、号召、传播,在实干中示范,在示范中引领,在引领中推动,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不正是因为靠着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员接续努力、不断奋斗而来的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对全国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不脱贫不换岗,不摘帽不调离,从中央到地方,在扶贫攻坚制度建设中不断探索完善。签订脱贫责任状,立下不脱贫不罢休的铿锵誓言,贫困群众一年脱贫一批,美丽乡村每年都有新变化,在这场与贫困之间的殊死博弈中,我们不少扶贫工作者立下了汗马功劳。此次,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定设立“全国脱贫攻坚奖”,是顶层设计的配套举措,有利于引领社会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有利于营造浓厚氛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更加坚强磅礴的有生力量。
需要提及的是,“全国脱贫攻坚奖”是一项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奖项,不管是基层一线的“第一书记”,还是承担扶贫工作的牵头部门,抑或是社会对扶贫工作贡献突出的社会各界人士,但凡在脱贫中有较大贡献的,都在评选表彰范围内,这也与全社会共同扶贫的基本原则相吻合。奋进奖、贡献奖、奉献奖、创新奖,四类奖项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各有针对。通过从下至上推进、层层筛选、严格把关,让先进典型浮出水面,让榜样的力量扩散成为整个社会的总体力量。
评选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创新可以复制,哪些精神需要弘扬……扶贫攻坚需要典型引路,为其他地区和个人提供参考借鉴,从而激发更多扶贫工作者的内生动力,画出共同扶贫、共同攻坚、共同脱贫的同心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进入啃硬骨头阶段,没有坚定毅力、非凡勇气、绣花功夫是不行的,响应时代号召、担起神圣使命、共铸人类伟业,我们需要更多的脱贫攻坚先进者。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