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范文 >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参考8篇

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教案的完善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28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参考8篇

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会读小数。

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数据的读写,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小数部分的读法、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什么叫小数呢?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呢?三位小数呢?学生回忆整数读法并在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的读法。

二、自由讨论、学习新知

1、教师用卡片出示例

0.7,0.19

2、学生先自由读一读,再抽读。

3、议一议:读小数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归纳小结小数的读法,强调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三、巩固新知

1、同桌相互读数。(课堂活动第2题)

2、练习十三第4题。

让学生独立看题后,再把自己从题中获得的信息告诉同桌或全班同学。

3、练习十三第5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表格,并向学生简介表中一些名称的含义。

再让学生看表分组接龙游戏。

4、练习十三第6题学生自己看图写数,三人板演,集体订正。

5、指导练习。

(1)第9题。

教师:5.6与5.7之间相差多少?让学生数一数,5.6与5.7之间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从而认识到把0.1平均分成10份,即比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1。因此,第1小题应该填两位小数。

同理,比0.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01,第2小题应该填三位小数。

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第10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明白每个小数位上的数代表着什么。

四、拓展提高

1、练习十三第1、2、3、7、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思考题:第12题用2,5和3个0写小数。

(1)1个0都不读出来的一位小数。

(2)3个0都读出来的小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读一读。

3、课后作业:第11题和第13题。

回家请父母帮忙,与父母共同完成。

五、课后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写

0.7读作:零点七

0.19读作:零点一九

3.08读作:三点零八

103.503读作:一百零三点五零三

读整数部分时按整数读法来读,读小数部分时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篇2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会用0补足;

使学生初步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积中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如何用“0”补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7×0.84.2×0.31.3×0.5

口算并说说怎样想的?

2、指名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3、把下面各数缩小1000倍

12.5256103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0.056×0.15

(1)启发提问:①怎样列竖式?要不要小数点对齐?为什么?

②怎样把0.056×0.15转化成整数乘法?

③按整数乘法乘出来的积,比原题的结果扩大了多少倍?

④要得到原来的积,该怎么办?

⑤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2)强调:计算小数乘法在点小数点时,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就要在小数的前面补零。

注意:先点小数点,再去掉小数末尾的零

(3)验算:交换因数位置后让学生说说0.056×0.15、

0.15×0.056各求的是什么?然后进行检验。

(4)练一练

1.3×0.050.025×1.8

2、教学例4

(1)指名读题

(2)列出算式:这题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3)说说18.5×2.4表示什么意义?

(4)指出:以前表示两个数的位数关系的都是整数,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就象这里,18.5的2.4倍就是求18.5的2倍和18.5的十分之四合起来是多少?

求18.5的2倍用乘法,求18.5的十分之四用乘法,因而求

18.5的2.4倍也用乘法。

(5)算出得数(学生自练后填在书上)

集体订正

3、观察例3,例4,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1)小组讨论并填表:当积小于被乘数时,乘数有了什么特点?(与1比较是怎样的关系)

当积大于被乘数时,乘数有了什么特点?

为什么有这种规律?

(2)做一做

先判断一下,积比被乘数大还是小,再计算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P5第10题小组形式,小组长报题,组员抢答

汇报情况,共同纠正易错题,择题说说口算步骤

2、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0.2812.2

×0.5×0.5

──────────??

0.014061.0

3、P5第12题做在书上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每道题对错的理由

4、P5第13题自练后评讲

四、全课

今天学习的小数乘法,在点小数点时碰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大还是小?反过来呢?

五、布置作业

P5第11题

六、板书

一个数乘以小数

例3注意点

计算过程表格

例4

计算过程

以上内容就是一秘范文为您提供的7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小数除法的异同,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理解算理。

5、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集体订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11.5÷5=2.3(元) 12.6÷6=2.1(元)

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推理过程。

[教材简析]

本课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1、复习旧知:小明搬了新家,这是他家的建筑平面图。你能计算每个房间的占地面积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书房的面积:3×3=9平方米

厨房的面积:2.7×2=5.4平方米,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2.7中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中也有一位小数。

客厅的面积:3.21×5=16.05平方米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3.21中有两位小数,所以积中也有两位小数。

2、提出问题:有没有同学能计算卧室的面积?

列出算式:3.6×2.8(学生苦于无法计算,面露难色)

指导观察:“3.6×2.8”和刚才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个生活原型引入,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计算房间面积过程中,既复习了已有知识,激活了新知的生长点,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新的数学问题,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二、在推理中实现转化

(一)尝试计算,引导推理

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

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估算方法一:4×3=12平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最为接近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准确得数比估计的数小,所以积小于12平方米。

方法二:3×3=9平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把3.6看小,2.8看大,所以积在9平方米左右。

确定范围: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该小于12平方米或是9平方米左右,那么准确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设计意图:在竖式计算之前先估一估,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方法很快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不同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也能为探索笔算方法提供正确结果的大致范围。)

2、点拨转化方向

根据我们以往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经验,猜测一下: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点上小数点。)

3、尝试计算,突现矛盾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小组相互交流。而后,选择不同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法:

3.63.6

×2.8×2.8

288288

7272

100.810.08

(a)(b)

方法a:把3.6×2.8看成36×28来计算,结果是1008。因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一位小数,结果是100.8。

方法b:我也是把3.6×2.8看成36×28来计算,结果是1008。因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中肯定也有两位小数,积是10.08。

突现矛盾:两种算法似乎都有各自的道理。那么,根据你的理解,哪种算法可能是正确的?(学生可以从刚才估计的结果来判断)大家一致认为10.08是合理的答案,看来关键问题是积的小数位数。计算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我们继续研究。

4、激活旧知,引导推理

尝试解释:计算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你能想办法说明吗?

可能出现两种解释方法。方法一:把3.6米和2.8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008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方法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规律”,计算时把3.6和2.8分别看作36和28,把两个因数都乘了10,算出的积1008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为了让积不变,就要把1008除以100。

引导推理: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分析推理图,你能看懂虚线框里的意思吗?谁愿意说说自己的理解?

3.6

×2.8

288

72

1008

看着分析图,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整个推理过程。

第一个箭头“×10”是把3.6看成36是乘10;第二个箭头“×10”是把2.8看成28是乘10;把两个因数都乘10,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最后一个箭头“÷100”表示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得到的整数积除以100。

现在你们知道算法a错在哪里了吗?(两个因数都乘10,积也就乘了100,算法a只把得到的积除以了10。)

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008除以100,从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2.8的积是两位小数。

通过推理,我们证明了3.6×2.8=10.08,和估计的结果是一致的,积确实小于12平方米或是9平方米左右。

(设计意图:最现实的教学起点是学生认知上的困惑与矛盾处。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能够凭借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乘整数乘法进行。然而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恰是学生的思维困惑处。适时呈现推理图,让学生思考虚线框里的箭头图及提示算式的意思,扶着学生一步步完成整个推理过程。)

(二)独立推理,实现转化

1、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

根据例题学习的方法,先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2.8×1.15,再根据自己的思考过程,结合分析图完成。

1.15

×2.8

920

230

2、交流推理过程:你是怎样得到1.15乘2.8的积的?追问:得到3220后为什么除以1000呢?

引导学生表达(结合分析图):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3220除以1000,从3220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

3.220可以化简吗?根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里学生独立经历推理的过程,看图填数,依着箭头图的提示进行完整的思考。通过扶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数学推理活动,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着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感悟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转化策略,同时对“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体验。)

(三)专项对比,概括方法

1、专项对比:两次探究之后,我们来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小数与小数相乘时,如果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那么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8.772.916.5

×0.9×0.04×0.6

7832916990

3、概括方法: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跟我们刚才的猜测是吻合的,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探索之后应是发现与提升。通过比较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然发现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随后归纳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在“应用”中发展思维

1、基本练习

(1)根据148×23=3404,很快地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148×2.3=14.8×2.3=1.48×2.3=0.148×23=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计算过程。

2、解决问题

(1)星期天,小明的妈妈去超市买东西。

商品名称

色拉油

饼干

大米

单价

38.7元/瓶

15.6元/千克

5.8元/千克

数量

2瓶

1.5千克

18.4千克

总价

(2)这是小明的爸爸去某地出差乘出租车的一张发票,显示以下信息:单价1.6元,里程5.5千米,起步价8元/3千米。学生讨论算法,尝试计算。

3、拓展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

( )×( )=0.48

(设计意图:这里既有突出重点方法的专项练习、基本练习,又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更有拓展思维的挑战性练习,希望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活动,实现学生计算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

四、在“交流”中提升经验

让学生畅谈学习的感想,并总结本课的主要知识。

(设计意图:反思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新课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方法与技能的获得过程,能帮助学生提升转化这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学生的体验。)

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篇5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一、复习回顾

二、练习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1、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复习回顾

三、

四、课堂作业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5、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6、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题:

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集体订正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知道一、两位小数的含义,能初步应用,会读,会写一位小数。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发现意识。

3、让学生认识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关键:

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关系,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物品,彩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他要到文具店去买东西,不一会儿就买了一大袋东西。每件物品上都有价格标签,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每一件物品的标价,按照物品标价的特点分类。

(目的:通过分类让学生把整数分为一类,小数分为一类)

师:那一小组起来汇报,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一类是整元的,另一类物品不是整元的)

第二组数是小数。(用课件分物品)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可以看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有一定了解,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小数王国,去认识小数。(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发现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小数,通过自己观察,讨论行到小数的含义。)

1、认识零点几,发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出示课件

师:一支铅笔的价钱是0.1元,你们去买这支铅笔需要多少钱?(一角钱)

我们可以发现什么(1角可以用力0.1元来表示)

出示一角钱,这是多少钱,帮我数一数有几个一角(10个),也就是多少钱(1元),那么1角是一元的几分之几,1角就是几分之几元( 元),我们就可以得到1角就是 元。

元与0.1元有什么关系呢?(意思一样,写法不同)

师:1 角可以用 元表示,1角还可以用0.1元表示,那么 元还可以怎样表示( 元还可以写成0.1元)板书

2、出示2角钱

2角钱用元做单位可以怎样表示(0.2元),我们是用什么方式表示的(小数)还可以用分数怎样表示( 元)

3角呢、6角呢?

观察: 元还可以写成0.1元。 元还可以写成0.2元,从中可以发现什么(零点几的数就是十分之几的'数)

三、通过米尺量,发现一米几分米

1、(学生动手操作,巩固零点几的数就是十分之几的数,然后给整数、分数、小数分类)

师:同捉两位同学合作,用米尺量一量,每一根彩色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绿色彩条长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米)

还可以用小数怎么表示(0.1米)

红色彩条长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米)

还可以用小数怎样表示(0.2米)

课件出示:1角就是 元,也可以写成0.1元

2角就是 元,还可以写成0.2元

1分米就是 米,也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就是 米,也可以写成0.3米

师:上边这些数,你们能不能分类

1,2,3是整数, 是分数,0.1 、0.2 、0.3叫做小数。

出示小数,观察他们 的共同点

(都是小数,都有一个点,小数前一位都是零点几,它们都是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是一位小数)

师: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对口令(说分数对小数,说小数对分数)

2、在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认识两位小数。

(引导学生学习1厘米= 米=0.01米)

出示厘米尺

师:米尺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1小格,1小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就是说,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一百分之一)写成:1厘米= 米

讨论:用小数这样表示?

3厘米呢?

观察

从中我们又发现了什么(小数点后边有两位数的叫两位小数,用百分之几来表示)

3、认识几点几

用课件让学生认识几点几

师:象几角不够1元,几分米不够1米,如果用元、米来做单位,可以用小数零点几来表示,但生活中呀我们常常遇到超过1元,1米的事,用小数该怎样表示呢?接着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出示课件

1、这儿有一个小朋友它叫小明,他每年都要量身高,上学前班的时候量的身高是7分米,用小数该怎样表示(0.7米)

现在他长高了,一年级时身高正好是1米,现在他已经是三年级了超过了1米,他的身高是1米几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用小数怎样表示?(1.4米)

2、怎么想的?

(先想4分米是0.4米,再想0.4米和1米和起来就是1.4米)

3、出示钱币图样

师:这道题在大家又会做又会想,我们来观察这些钱币。

1元3角=( )元,怎样想

(3角就是0.3元,1元和0.3元合在一起就是1.3元)

5元3角=( )元

50元3角=( )元

100元3角=( )元

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43p4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0.26和0.260 1.500和1.5 1.42和14.2 50.2和5.02。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探究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m、0.09m、0.9m、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把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m= 9mm)

(2)移动0.009m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 09m= 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 9m= 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32——p3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分母是10的分数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用两位小数表示、分母是1000的分数用三位小数表示······

2.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4.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是在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小数的读、写基础,够在具体情境下理解小数的'含义,能够依托长度单位、货币单位实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沟通,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小数的意义属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所以我决定利用正方形、正方体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沟通小数和分数的关系,从而突破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课前交流:

“昨天跟大家一见面我就发现,咱们班的同学思维特别的好,表达也非常的清晰、完整,而且学习习惯也特别的好,你看现在各个做的多好,眼睛都看着老师,真棒!”

今天,苗老师要和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上课之前,让我们先到数的世界看一看。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答。

好了孩子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小巨人姚明的身高是xx米,这是一个什么数,生活中,你都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小数。(板书小数)关于小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购物、测量的过程中都见过或用过小数,对小数已不陌生。从简单回顾到“你还想知道什么”?从已知到未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借助直观、迁移推理,理解小数的意义。

1.借助直观,认识计数单位0.1、0.01,感知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

(1)借助直观,认识0.1。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研究整数时是从几开始的吗?(1)师:从1开始,我们认识了一位数,一位数所在的数位是xxxxx,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再大一些的计数单位有xxxxxx,这些计数单位就像数的根一样,生出了许许多多的数,借助这些根让我们对数有了深入的认识,今天,我们要研究小数,你认为应该从几开始?生:从0.1开始。

师:真是一群有见解的孩子!(你真是一个有见解的孩子)

师:(出示正方形)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是什么?用哪个数来表示?师:你能这个正方形表示出0.1吗?这一份用分数怎么表示?师: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们的意义相同,也就是说1和0.1都表示其中的一份,它1011就是0.1,0.1表示的就是。 10101 0.1)(相等的)10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板书:

(2)借助直观,认识0.01。

师:我们继续平均分。(课件出示:平均分成100份)

师:现在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00份)这一份用分数怎么表示?(学生说出分数百分之一,)师:“能说说为什么吗?”师:那用小数又该怎么表示呢?(0.01)

师: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百分之一表示,也可以用0.01表示。那么我们就说1=0.01 1001就等于0.01。 100

(3)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为小数意义的学习做好铺垫。师:“既然能取这样的一份,那可不可以取这样的多份?好,那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是我继续领着大家学?还是同学们试着挑战一下自己呢?课件出示合作提示

师:动手之前,请看老师给你们的几点提示,谁来读?生读。

师:对于这个合作提示,大家都明白了吗?还有什么疑问吗?师:“好,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吧,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好又快!”同桌合作,填写作业纸,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师:我们根据1/10=0.1和1/100和0.01得到了这样的两组数,仔细观察这两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像这样的,小数点右边只有一个数字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那小数点右边有两个数字的呢?

师:同学们的推理能力真强。再仔细观察这两组分数,你又有什么发现?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刚才的这些发现吗?分母是10的分数用几位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分母是10的分数用一位小数表示,推想出两位小数和什么样的分数有关,有意识地促进迁移,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4)由形到体,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师:刚才我们利用正方形得到了这些小数,如果把正方形换成正方体,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x(十分之一也就是0.1x)x那2份呢?你是怎么想的

师:一份是0.1,2份就是2个xxxxx,也就是0.2。师:那5份呢?0.7呢?

师:那你们觉得这些小数的根是谁?生:0.1。

师:就是那1份,十分之一也就是0.1。师:那两位小数的根是谁?生:0.01。

(课件正方体平均分成100份)

师:平均分成100份,一份是0.01,8份呢?25份呢?表示多少个0.01?

师:那这一份百分之一也就是0.01就是两位小数的根。

设计意图:从“形”到“体”,让学生理解只要是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01.有了前面的铺垫,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这些根其实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 2.认识0.001。

师: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把这个正方体平均分成10份,平均分成100份,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把它平均分成xxx?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及反思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及反思5篇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个人总结参考8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7篇

小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下册教案5篇

小学数学教师工作总结个人2023年年度总结参考8篇

小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

小班数学教案参考7篇

数学教案模板参考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3798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