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针对性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重点,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具有创新性的教案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28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中班浮与沉科学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浮与沉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操作中探索剪出长长的纸蛇的方法。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索、发现并获得成功的乐趣。
3.在探索中不怕困难、动手动脑、细心观察、有坚持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日常生活中,幼儿对报纸有一定的了解;有过剪直线的经验。
2.物质准备:1/2 a4纸大小的废旧报纸、剪刀若干,少许划线的纸,图片课件,照相机。
活动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蛇的外形。(长长的身体)
(2)我们也来用报纸变一条长长的纸蛇吧。
分析
此环节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直观发现蛇的身体很长,从而对“剪长长的纸蛇”有更大的探索欲望。
2.探索剪出纸蛇。
(1)幼儿讨论:你想怎么剪呢?
幼1:我想沿着这条长边剪。
幼2:我想斜着剪。
幼3:我想转圈剪。
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对于中班孩子来说,他们已有一定的讨论及借鉴的能力,因此教师先通过引发幼儿讨论,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前有思考的时间,并且能使他们开动脑筋互相启发,起到支持者的作用。
(2)尝试探索:教师引导幼儿剪出一条自己认为是最长的纸蛇。
(3)观察分析:和同桌小朋友剪出的蛇比一比,粘到前边展示板上和其他小朋友剪出的蛇比一比,看看谁剪出的蛇长。
(4)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剪出纸蛇的?
幼1:我是转圈剪的,像棒棒糖一样。
师:剪到了报纸的哪里?
幼1:都剪完了。
师:还有谁和他的方法不一样?你是用什么方法剪的?用完了整张报纸吗?
幼2:我是对边剪的。
师:怎样对边剪呢?
幼2:就像我们剪过的拉花一样,剪到对面,但是不能剪断。
师:虽然他们用的方法不一样,但他们剪的时候有一个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幼3:都用完了整张报纸。
师:除了这一点,剪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幼4:不剪断。
小结:原来把整张报纸剪完,不剪断,就能剪出一条长长的'纸蛇。
分析
此环节通过幼儿探索后的交流,使幼儿能借鉴同伴经验,知道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剪纸蛇,这样使孩子们有更多自己总结出经验的过程,并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3.挑战任务:剪出更长的纸蛇。
(1)幼儿观察分析。
提问:仔细看看,我们同样都用了整张纸剪纸蛇,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长有的短)
猜猜这是为什么呢?这条为什么长呢?另一条为什么短呢?
小结:原来纸蛇的长短和剪的宽窄有关。
分析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问题,并能够引导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深入对比孩子们剪的不同长短的纸蛇,使他们观察出纸蛇的宽窄不同,从而激发他们在对比中体会“越窄越长”的道理。
(2)教师提出任务:我们找到了能让纸蛇变长的好方法,想不想剪一条比你刚才那条更长的小蛇呢。
(3)幼儿尝试探索。教师鼓励幼儿坚持、细心剪完整张报纸,并且不剪断。
(4)比较观察:幼儿观察老师拍摄的录像,感受成功。
提问:你成功了吗?小朋友想要剪出最长的纸蛇都需要什么条件呀?
小结:只要肯动脑多动手,细心坚持,事情就会做得更好。
分析
在总结出如何剪出长长纸蛇的方法后,孩子们接受了更进一步的挑战,都在用心坚持剪出细细的纸条,从而使自己的纸蛇变得更长,也从中感受到动脑筋、细心坚持的重要性。这符合幼儿的探索欲望,并且很好地达成了第3条目标,使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一生中会不断遇到困难,怎样面对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就成了对幼儿长远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纲要》中也提出,“要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细心、坚持、不怕困难等品质。”
本次活动中,我设计了“怎样把一张小小的长方形报纸剪成长长纸蛇的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动手动脑、观察探究,意在通过循序渐进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边玩边感知,边尝试边学习,边交流边解决困难,体验动手动脑进行探索之后带来的成功感,并把自己的感知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幼儿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幼儿园中班浮与沉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2、探索复制指纹的方法,萌发多样探索的意识。
3、初步激发对科学、创造和探索自身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指纹游戏
2、小纸片、颜料、印泥、橡皮泥、镜子、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交流探讨
1.教师: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细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手指,进行相关的经验交流。
(如:手上面的线长得什么样?)
二、操作体验
1.讨论:你能将指纹复制下来,让别人观看吗?
2.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复制指纹
(如:在橡皮泥上印指纹,用印油等。)
三、观察比较
1.介绍自己是怎样复制指纹的',互相受启发。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从而得出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结论。
四、拓展知识
1.讨论:除了指纹与别人不一样,还有什么也是与别人不一样的?
2.讨论:指纹有什么用?
教师介绍有关警察用指纹破案的事和指纹锁的好处,激发幼儿对科学和创造的兴趣。
五、指纹游戏
印出手掌掌纹,引出手指指纹。
观察一下自己的掌纹和指纹,并和朋友的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试验
幼儿园中班浮与沉科学教案篇3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有目的地安排画面的结构,通过绘画细节表现不同职业的特征;以及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萌发对未来的憧憬,描绘自己长大后的样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画不同职业的人,表现人物的动态和工作环境。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创造性地画出自己的`理想。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职业图片
2.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1.提问:你认识哪些人?他们都是干什么工作的?
2.你长大了想做什么样的工作?为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
(二)图形刺??
1.欣赏各种职业人物的照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人物的服装及他们周围的环境,说说他们是干什么工作的?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人物的职业特征。重点讲解职业特征较突出的。如:医生、解放军等。
(三)创作表现
1.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长大想做的工作表现出来。
2.作品要体现出自己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
3.请幼儿提出自己创作有困难的地方,让大家一起帮助解决。
(四)诊断作品
1.教师从构图、色彩等方面评价作品。
2.请幼儿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教师及时记录好创作的内容。
幼儿园中班浮与沉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对探究叶脉感兴趣。
2、培养观察能力。
3、尝试对叶子进行分类、计数。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放大镜若干、每人一个橡皮泥、叶子标本若干。
2、叶脉标志6个;书本标志6个(上面画有不同的叶脉标志)。
3、事先检查幼儿园西侧花园及附近小花园的安全性。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小朋友,你认为叶脉象什么呢?所有叶子的叶脉长得一样吗?
小朋友认真地观察,记录所发现的叶脉。提醒幼儿注意保护叶子。并用橡皮泥拓印下来。
二、自由探索:叶脉真有趣。
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叶脉;比较叶脉的粗细和纹路图案。并启发幼儿可以用托印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类,也可用放大镜观察。
三、集中交流:不同的叶脉。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拓印的叶脉,说一说它们的花纹分别像什么?可以分成几种?
2、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师利用叶脉标志介绍该类叶脉的名称。
四、游戏:小树叶找朋友。
幼儿自选一片叶子标本,观察它的叶脉类型,进行分类游戏。
师:今天,风阿姨要跟叶子标本做游戏,风起时,小树叶就随风飘舞,风停时,小树叶就赶紧躲到它的书本里。
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模仿落叶飘的动作,并扩充对叶脉种类的认识。
五、自然结束:幼儿随着风阿姨飘到活动室做新的游戏。
幼儿园中班浮与沉科学教案篇5
活动名称:
科学:胖胖的小肥猪
活动目标:
1、学习从上到下地观察猪,了解猪的外形特征。
2、了解猪与人民的关系,知道猪的用途。
3、能按要求与同伴一起有序地进行参观活动。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猪叫声磁带。
2、联系参观养猪场。
活动过程:
1、放录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这是谁在叫?原来是猪宝宝,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猪宝宝好吗?
2、交代参观养猪场的要求,引导幼儿有序地进行参观活动。
3、参观猪场,引导幼儿观察小猪的外形特征。建议教师这样引导:
(1) 小猪头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
(2) 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猪扇扇大耳朵、翘翘大鼻子。
(3) 小猪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上有什么?
(4) 身体后面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
4、了解猪与人们的关系。
提问:
(1) 猪肉可以干什么?
(2) 猪皮可以做什么?
(3) 猪粪可以干什么?
(4) 猪毛可以做什么?猪毛有什么用?
5、师生共同进行喂猪。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猪喜欢吃什么?你想喂猪吃什么?
结束参观活动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观察猪的外形特征,学习猪的谜语,感知阅读汉字“猪”,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是用猪身上东西制作的?并在方块里打√。
幼儿园中班浮与沉科学教案篇6
有益的学习经验: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2.知道水中倒映的现象。
3.丰富词汇:“倒影”。
准备:
大水盆,盆里盛有清水。准备一些小猪纸偶。
活动与指导:
1.分散活动“看倒影”。准备一些较大的水盆,盆里盛有清水,让幼儿看水中的倒影: “我们在镜子里能看到自己,我们在水面上看一看是怎样的?”让幼儿分散活动,在水面上看倒影,看一看水中有自己,看一看水中有同伴,看一看水中倒映出物品(幼儿拿着物品)。
活动后进行谈话:“在水面上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倒影,水面上能映出倒影。
2.出示一个纸月亮,引起听故事的兴趣: “月亮在哪里?月亮什么时侯出来?”“月亮出来了会不会有倒影呢?在哪里有倒影呢?请听故事‘找月亮”’。
教师讲故事,第一遍讲完后提示幼儿:“再听的时侯要记住小猪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地上的月亮?”
出示小猪纸偶,教师操纵纸偶讲第二遍故事。
3.讲故事进行提问,边问答边教幼儿学说故事中角色的说话。
“开始,猪老大对猪老二说了什么?”
“第一个发现月亮的小猪是怎样说的?”
“第二个发现月亮的小猪是怎样说的?”
“后来发现月亮的小猪是怎样说的.?”
让幼儿互相看一看眼睛中的映像。
4.谈话:“想一想,还可以在地上找到哪里的月亮?”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扩散。
5.教师操纵纸偶,以小猪的口吻对幼儿说:“喜欢听我的故事吗?我带着你们再讲一遍,要把我的故事记下来讲给爸爸妈妈听。”带领幼儿讲一遍故事。
“我是爱动脑筋喜欢发现的小猪,你们是不是也喜欢发现呀,今天晚上你们也去在地上找月亮,看看能在地上找到几个月亮。”
鼓励幼儿晚上回家找月亮,第二天组织谈话:“我在哪里找到了月亮?我用什么办法映出了月亮?”
让幼儿讲述各自的探索与发现。
附故事:
找月亮
有一天晚上,小猪老大和猪老二在一起,小猪老大说:“听说月亮不只天上有,地上也有呢!”老二说:“真的?那我们和朋友一起去找找看。”老大说“好!”
他俩请来了一群小猪,四处去寻找。走到山泉边,一只小猪高兴地叫起来:“哇,山泉里有一个月亮!”另一个小猪又说:“哇,露珠里有一个月亮!”另一只小猪喊:“哇,玻璃窗上也有一个月亮!”它们还看到水桶里有一个月亮,镜子里有一个月亮,水潭里有一个月亮,望远镜里也有一个月亮┄月亮又大又小,多得数不清。一只小猪意外地发现,每头小猪的每只眼睛里都有一个小月亮呢!
小猪们带着自己找到的月亮,高高兴兴回家去。
幼儿园中班浮与沉科学教案篇7
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发展求新求异思维
材料:
细绳、橡筋圈、回形针、胶泥、白纸每人一张
过程:
(一)引起兴趣
老师尝试让纸立在桌上失败,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二)幼儿操作
1、老师重点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先鼓励幼儿用桌上老师提供的材料帮助纸立起来,看谁用的方法多,而且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不用任何辅助材料让纸立起来,同样要用又新又多的方法。
(二)结束部份
1、幼儿讲解演示自己的方法,与同伴交流。
2、老师总结:一张纸能立起来,其中包含了很多科学道理,随着我们不断学习和长大,我们就会明白,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评析:
这本来是一个科学探索活动,但我发现了其中的创新价值,因而稍作修改运用了一番,效果还不错,幼儿开始用胶泥、回形针、绳子等铺助材料或粘、或卡或拴使纸立了起来,后来没有任何辅助材料了,他们也能用折叠、组合等方法让纸立起来,充分调动的求新求异思维,在活动的'最后,有的幼儿还两个、三个合作,将纸组合造型,还取了不少象形的名字,体现了复合思维的萌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