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真思考了观看的内容,我们写出的观后感才有意义,观后感是看完作品后把具体感受或启示写成的文章,28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观后感作文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观后感作文篇1
随着时间的交替,岁月的更迭,《感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三个春秋,无论是多年前的《感动中国》还是如今的《感动中国》,每一个人物都令人感动不已,每一个事迹都催人泪下,每一个人的品格和精神,都是当下社会所珍视和敬仰的。
今年的《感动中国》,38岁的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王峰火海救人的事迹让无数观众泪奔。2016年5月18日凌晨,王峰所在的村中的一处民宅突发大火,王峰发现火情后,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而他自己则被烧成了“碳人”,最终在医院因肺栓塞而抢救无效离世。如果说王峰第一次冲入火海救妻儿是亲情使然,第二次冲入火海救老师和学生是责任使然,那么第三次冲入火海救邻居和其他人就是其淳朴善良、侠肝义胆的人性光辉,正如颁奖词所言:他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他高贵的灵魂浴火涅,他在人们心中永生。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虽有助于社会的正常运作和推动经济发展,但同时也需要有一种能够打动人们的精神力量,需要有一种能根植于人类灵魂的'道德力量,需要有一种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立志进取、永不过时的榜样力量,来与时俱进地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传递正能量,而《感动中国》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具备这样的力量。他们或是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或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亦或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他们用行动书写着属于国人的风骨和骄傲,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们是民族精神的脊梁,也是人生价值的导向。
面对繁华与纷繁,《感动中国》让我们能静下心来思考,“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怎样去做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我想,每个人都能从感动中国中找到答案,《感动中国》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有一天它要长成参天大树,且枝繁叶茂。
这个社会需要家国情怀,需要真善美,岁月静好只因有榜样前行。《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每一个人物都是在社会上竖起一个学习道德、崇尚道德的时代标杆,都是在弘扬一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许我们一生都无法感动中国,但一定要做到问心无愧,无论我们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或风光,或平庸。《感动中国》每一次都会泪流满面,感动满怀。每一次结束的时候,我们都会收获许多感动,而每一年将要开始的时候,我们期待感动已经在路。2017,砥砺前行,向榜样致敬!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观后感作文篇2
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__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__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观后感作文篇3
彭士禄,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革命先烈彭湃的次子。作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彭士禄主持了我国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参加指挥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改革开放后,他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为我国核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
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在京逝世,享年96岁。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彭士禄的病房中始终挂着一顶海军军帽,帽子上绣着中国的核潜艇。几个月前过生日那天,他的病房里摆放的也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模型。核潜艇、核事业,是彭士禄一生的牵挂。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被徐徐推向大海。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百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我们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有的人手臂摇肿了,有的人手心磨起泡,仍然坚持摇下去,直到验证准确为止。
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技术关键——不到3年,就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仅用不到6年,我国建造的1∶1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如今,82岁的热功专家黄士鉴回忆起与彭士禄共事的经历,做出这样的评价。那时的彭士禄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也离不开核事业!”
“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经常“敢于拍板”,他引领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则是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和平运用核能,将核能服务于社会,是彭士禄的毕生心愿。他曾说,自己一辈子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中国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上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
压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认可。这一方案也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回顾彭士禄的一生,像这样“敢于拍板”的事例不胜枚举。“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虽然经常“拍板”,但工作中的彭士禄却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他曾说:“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但人总不完美,对事物总有几分模糊。这时就要不耻下问、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通过试验等来搞清楚。”
1983年,彭士禄被任命为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总指挥,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核电秦山联营公司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几十年来,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自主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到建设秦山、大亚湾等一批先进核电站,再到自主研发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以彭士禄为代表的核工业人,用自己的韶华与汗水,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他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
很长时间以来,彭士禄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有人知。有人叫他“中国核潜艇之父”,被他严词拒绝:“核潜艇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干部、工人集体努力的结晶。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
3岁时母亲牺牲,4岁时父亲就义,两次被捕入狱……这让彭士禄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15岁辗转来到延安后,彭士禄常对延安中学的同学们说:“我们的父母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要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么对得起党?”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后又因国家建设的需要,改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彭士禄和同事们“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他们就自己动手挖野菜、白菜根吃。为了建造核潜艇陆上模式堆,他“打起背包就走”,在四川的一个偏僻山沟里,一干就是好几年……
彭士禄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他说:“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对工程技术能亲自计算主要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49岁时,彭士禄就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3/4。可是手术后,他仅仅住院一个月,就又开始了工作。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观后感作文篇4
有人说平凡衬托伟大,但不如说是平凡孕育了伟大。不平凡的20_,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让我们由心的感动。20_年感动中国中每一个人物都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内心,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万佐成夫妇。
谁能想到在一家肿瘤医院的旁边,只一墙之隔竟会有一家“抗癌厨房”,在厨房里做饭的又不是什么大厨,而是病人家属。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很早以前在医院旁摆摊卖油条,每当他们收摊回家时总有病人家属请求用他们的余火做些饭菜给病人吃,夫妇俩从未拒绝。甚至,在收到越来越多的求助后他们买了十几套厨具专门放在小巷里开了一家“抗癌厨房”。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夫妇俩从未想过从中盈利,他们定了一块钱的价才勉强收支平衡。
夫妇两人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就让病人吃的好点,让家属少些遗憾。”
他们似乎完全为了初心忘了自己。为了病人他们不去旅游不去休假甚至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连年也过不了。但他们的内心仍然是快乐的,他们开导过的教导过的人都感谢他们,墙上有一排排的电话号码,他们都想邀请老人去家里做客,小小的巷子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温暖,令无数人为之感动。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这两位六旬老人无私的爱与善。
夫妇两人,如此平凡又如此伟大,他们的善他们的爱足已感动中国感动人心。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观后感作文篇5
8月1日晚上八点五十分东京奥运男子百米飞人大赛正式上演,由于苏炳添半决赛以九秒八三的成绩成为了首个在奥运会闯入决赛的亚洲人,这场比赛自然引起了全体中国人的极大关注,我也聚精会神地全程看了比赛,八人参赛,气氛紧张得空气像要凝固,让我想起了观看刘翔参加一百一十米烂伦敦奥运会决赛有极为类似的心情,因为实在太紧张了有一名选手抢跑,本次比赛对抢跑是零容忍,这名运动员被直接罚下失去了比赛资格,决赛只剩七名运动员发令枪再次响起。
七名运动员如离弦之箭射向向终点,苏炳添虽然拼劲全力还是始终没有取得领先,最终以九秒九一取得第六名的成绩让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写上了奥运会百米飞人大赛的成绩单,我没有感到意外只是能够理解这个结果,恰恰就是苏炳添自己的选择,是他根据自己的`实力现实地选择了让自己最好的状态以最好的成绩九秒八三确保能够进入决赛以实现零的突破,而不是留在决赛真是一场精彩的比赛,向这位三十一岁的老将致敬。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观后感作文篇6
5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揭晓,这些团体和个人的事迹感人至深、感动中国,代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他们穷尽一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为新时代年轻人奋斗树立了偶像和榜样,成为了这个美好时代“夜空中最亮的星”。
“敦煌的女儿”的樊锦诗用一生守护一事,“逆行”在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牺牲的31名扑火勇士,“一颗糖丸福济华夏”的顾方舟,“黑暗中的光明使者”朱丽华,“深藏功名不改初心”的张富清,“升起一面旗,种下爱国种子”的教育者杜岚、尤端阳,深植“我是中国人”把行动付诸于国家认同的民族企业家伍淑清,把年轻的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扶贫之花”黄文秀,演绎现代“西行漫记”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的潘维廉,还有18年4次感动中国的中国女排。
2个团体和9个个人,用“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轨迹和人生书写了同样美丽的“感动中国”画卷,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他们用青春和生命感动中国、用逆行和坚守感动我们,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光明,是时代不朽的丰碑。
“远”——志存高远,把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化作春风温暖中国大地。
远,就是要志存高远,把爱党爱国的实际行动付诸于“远”行之路。远行是为了积蓄青春爱国的磅礴力量。樊锦诗,祖籍杭州,生在北京,长在上海,却被称作“敦煌的女儿”。她放弃江南水乡安逸的生活,穷尽一生为保护中华民族的瑰宝“敦煌艺术文化”。毅然踏上西征的道路,把青春最美时光奉献了给了大漠戈壁滩上的艺术。
澳门濠江中学杜岚、尤端阳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时间让国旗飘扬在人们心中,并用70年的坚持和守护在五星红旗下书写最美画卷。作为人类精神的工程师,作为人民教育工作者,把爱国主义情怀深深扎根在心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从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和认同感。用鲜艳的五星红旗引导新青年走向伟大复兴的未来。
“我是中国人,香港是我家”,行万里路融中国情,来组织香港和内地交流的伍淑清,她倾注大量精力和心血,让香港青年认识国家民族历史文化,增进民族情怀,将爱国主义教育融汇于学习、参观、实践之中,增进了香港青少年对祖国的归属感。正是像这样一批又一批的“远行”之人,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点燃自己照亮世界,用智慧和汗水浇灌民族精神,在传承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和伟大。
“近”——平易近人,把对人民群众的一片深情化作春雨润泽千家万户。
“近”就是平易近人,把为人民的赤诚之心融入日常的一点一滴。“一粒糖丸济华夏”,顾方舟在面对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关键时刻,以身试药、以子试药,为中国人战胜脊髓灰质炎疾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现了中国人脊髓灰质炎0发生的医学奇迹。“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话语,将一颗为了人民的赤子之心诠释。
“黑暗中光明的使者”朱丽华,用勤劳的双手逆袭人生路,把爱的种子播撒在中国的大地上,40年来省吃俭用,为慈善总会累计捐款373万元,救助480名贫困学生实现梦想,带领失明残疾人从家里的“包袱累赘”到“顶梁柱”的转变,让黑暗世界里的人生充满了阳光和美好的色彩,用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在人生路上成就了最美丽的风景线。
“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奋斗的人生最美丽,勤劳的风景最壮观,正如感动中国节目写给他们的颁奖词一样,他们的人生轨迹就是为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奋斗的脚印。
“高”——高风亮节,用铁一般的信仰坚守初心使命成就中华伟大事业。
“高”就是高风亮节,把廉洁奉公、民族气节写进一生的奋斗。“初心自慷慨”老英雄张富清把“军功章”压在箱底,带着对牺牲战友的深情,深藏“战功赫赫”功名一辈子,不改初心、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一生奉献诠释了最伟大士兵信心和信仰。他的行动彰显了作为共产党人最朴实最伟大初心使命,那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青山埋忠骨,大河赞英雄,向四川凉山森林火灾逆行的31名扑火勇士致敬,他们是危难永恒的对手,也是父母眼中的孩子,虽青春刚刚登场,稚嫩的脸庞流露出青春的神色。一场大火,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与烈火展开搏斗,面对火情义无反顾“逆行而上”,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执着,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信仰。
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什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正是像张富清、木里31勇士一样的“伟大战士”,用“高风亮节”坚定铁一般的信仰,让“中国精神”熠熠发光,让伟大事业的航船不断前行。
“低”——俯首有为,用默默无闻的牺牲奉献铸就中国人不朽精神丰碑。
低就是“俯首有为”,在不断为人民服务中书写人生最美篇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原第一书记“扶贫之花”黄文秀,“俯首甘为孺子牛”,一片赤诚把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她走出大山学成了为民服务的本领,回到大山实现为民服务的初心,一颗感恩之心把忠诚书写在精神的丰碑上。她原本可以有“安逸”休闲的生活,但是为了家乡父老走出贫困的圈子,扑下身子成为了干部群众眼中的扶贫先锋。
潘维廉一个曾经的美国人,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的人,面对“质疑”他求真实,面对“问题”他求真知,“老潘”用两次走遍中国31省市自治区向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真实现状,成为了现代版“西行漫记”的演绎者。用一个“老外”的真实眼光记录中国发展历程,记录社会主义为人民造福的生动实际,这份浓厚的中国情,让中国人为之感动、让世界为之感叹。
“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曾高度赞扬中国女排展现出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是勇气、是信念,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排人用智慧和汗水凝聚的成果,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从80年代勇夺4冠的壮举,到11连胜的闪耀世界杯的光芒,那种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国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正是像他们一样的共和国建设者,让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他们为“中国力量”不断注入不竭能量,在他们的手中“中国名片”不断被擦亮,正是因为这样的“感动人物”,让“中国精神”在世界的舞台上越发光亮。
向所有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奋斗者致敬。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